《音乐学院技能技巧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与实践》教学圈建设情况报告(下)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2.怎样借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对分课堂较好的将集体授课与小组学习两种教学组织形式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
  在对分课堂的第一阶段,我们选用集体授课的模式,由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递教育信息。通过是单向传输,让学生获取信息容量大的学习内容。在第二阶段,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作业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在第三阶段,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对技能技巧知识的学习。
  如图一可见,原本的技能技巧课上课流程,首次课是讲授—练习—纠错—练习—回课,那么课堂的主导者和主体分别是教师—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以后每一堂课基本流程为回课—纠错—练习—讲授—练习,课堂的主导者和主体分别是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乍一看课堂的时间分配基本是教师和学生对半分,但这其实和对分课堂毫无关系,因为课堂的主导者仍是教师。而对分课堂的上课流程为:精讲—独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答疑,可以看出课堂的主体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只作为最初的引导者和最后的总结提炼者,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学生是课堂的绝对主体,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改变。
  其二,大部分音乐学院技能技巧课教师都有着极强的表演欲,有时教师示范讲授的内容会过于细致和精确,时间会随意延长,这样其实会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不利于学生思考和自我成长。不可否认,在音乐专业领域学习的学生需要对教师的崇拜和对教师个人魅力的认可。但是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经常是教师讲的热火朝天,学生也干劲十足、十分认真,但最后呈现的学习效果却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学生们非常依赖教师,有些平时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后竟不能自己学习和分析乐曲,也不能很好地组织排练。这就使我们的教学不能不提高警惕了,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能把学生一直带在身边还延续着以往师傅带徒弟的授课传统。社会在进步,教学理念在不断向前发展,音乐学院的技能技巧课也应该以全新的面貌和更好的形式面对大众。
  对分课堂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既保证了教学进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又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更多的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能在教学中及时地发现学生的目标实现情况,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同时这种形式有利于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易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注重教学中人际交互作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3.怎样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针对音乐学院部分学生在技能技巧课上回课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其练琴、练声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回课效果不佳,并不是因为其不够努力或是听讲不认真造成的,往往是其在课下不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知道如何练习造成的。学生习惯通过教师讲授被动吸取知识内容而不做深度思考,习惯在练习时有陪练,在排练时有指导,习惯被动接受而不做主动探索。经对分课堂的讨论环节,学生们打开了思路,从最开始不愿意写“亮考帮”到后期主动写、主动问,主动回答问题,体现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最近一个学期,由于疫情原因,课程由线下转为线上,学生们在微信群的讨论相当热烈,不同观点和不同思想的碰撞使得她们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首次尝试完全放手,交给她们一首全新的合奏曲目《蝴蝶与蓝》,这虽是一首现代音乐小品,但其难度和对配合者的默契程度要求却非常高,学生们全程自主排练,通过讨论,调整声部配合,独立走台和完成演出任务。最终舞台呈现效果非常优秀。而表演者几乎全是学院大一和大二没有多少表演经验的同学。虽然整个作品的完成从专业角度讲还稍显稚嫩,但是同学們的独立性和主动积极性却是前所未有的,这完全依赖于整个学期“对分课堂”的完全实践和践行。
  在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基础等大组课上,对部分同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的现象予以改进。在音乐专业的技能技巧课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高,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欠佳,对于自身或他人出现的问题往往不知如何准确、全面的进行阐述,在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上亟待提升。通过“对分课堂”的实践,同学们从不开口、不知如何开口到畅所欲言完成了华丽的蜕变,部分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清晰,能够准确地指出自己和他人的问题并找到答案。
  四、开展的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音乐学院技能技巧课中实践对分课堂,取得了一些实效。教学实践活动受到学生欢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排练能力得到提升。主要的教学方法:1.以成果导向为指导,列出明确的学习目标;2.以对分课堂为主要教学模式,采用讲授为主,讲练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3.借助对分易平台,实现考勤、提问、练习、讨论、反馈、共享教学资源等,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活动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4.实现了“以教促演”,在学生后期的演出实践活动中均得到良好评价和反馈。5.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实现音乐与舞蹈学院器乐学生首次申报成功省级大创项目,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对分课堂”创造基础。
  五、教师发展活动
  1.首先教学圈成员参与了“对分课堂”的线下学习活动,韶关学院教师发展师(对分课堂)培养项目第一阶段研修班,主讲授课教师为张学新教授。活动于2019年9月5日在肇庆举行,为期4天。音乐与舞蹈学院共两名教师参加,收获颇丰。
  2.教学圈成员于2020年4月19日参与大型“线上对分”培训实践活动,主讲嘉宾为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田媛老师、重庆工商学院梁新元老师等,通过培训使教学圈成员更加坚定地践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引导相关教师从四元教学入手接触对分课堂。   六、实践成果
  教学圈成立后,认真制定和开展各项活动。各成员将“对分课堂”应用到声乐、器乐、钢琴课堂,收获不少。
  1.自成立教学圈后,执行《韶关学院教师教学圈管理暂行规定》,认真制定和开展各项活动。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实践,共同进步,将对分课堂应用到音乐与舞蹈技能技巧课课堂,收获颇丰。
  2.教学圈发起者陈曦发表对分课堂教学圈相关论文2篇(省级以上)。
  3.实践班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教学参与度明显提升,学习获得感强。
  4.实践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独立组织排练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5.实践班部分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显著提高,能够独立申报并承担省级大创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学生科研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6.由于疫情影响,对分课堂的实践由线下转为线上,学生们接受程度高,转变迅速,整堂课都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经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训练过的学生已经由原先的羞赧闭口转变为大胆轻松地提出问题和主动积极地回答他人问题。学生课程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良好。
  七、成果推广
  自从在音乐舞蹈技巧课课堂实践对分课堂后,成功借助“对分易”这个现代教学平台,形成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逐渐吸引更多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自推广以来我院许莉老师成功立项校级教改课题《对分课堂在高校舞蹈技能课中应用模式与研究》,她侧重舞蹈技能技巧课中“对分课堂”的实践探索;我院乔宽宽老师继而在第三批教学圈中立项,项目名称为《在线基础和声对分课堂教学圈的研讨与实践》。我院王帅红博士开展的《乐理视唱练耳同步异步混合教学》荣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不难看出,韶关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已有越老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来,截止目前我院已由原来1名教师发展为8名教师参与其中,后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作为韶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第一位尝试运用对分课堂教学的老师来说,目前的发展形势是可喜的,是有奋斗目标和凝聚力的。
  除了部分教师在“对分课堂”中受益,收获最大和受成果影响最深的还是学生。我院器乐专业学生首次突破科研关卡,独立承担并成功立项省级大创项目,这得益于长期在对分课堂实践中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
  八、存在问题
  1.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基本功偏薄弱,更多地专注于技能技巧的训练之中,练琴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占比较大,因此刚开始学生对写“亮考帮”作业有抵触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观念转变。
  2.疫情的到来直接打乱了原先的教学计划,虽然后期的线上对分也开展地较为顺利,但是原定于2020年5月左右进行对分课堂线下教学全程录制的计划未能实现。
  3.在开展线上对分时,环境因素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使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家中无琴,琴行不开门使得学生们绞尽脑汁来完成作业。有些学生使用APP进行唱谱练琴,有些学生在纸上划线等等,虽然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但毕竟是实操训练的课程,因此效果还是受到一定影响。
  4.教学改革的实践一定要遵循周期性,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技能技巧課中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理论课的模式,因此教学圈成员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持续深入地研讨和教学实践,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教师可以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特 有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内涵及 思想,并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构建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便于初中语文教师在 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就小学数学课程而言,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原本抽象的 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过多,容易造成水分流失。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尝试以下几款茶饮。1.荷叶茶。荷叶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之功,夏季暑热容易导致食欲不振,用鲜荷叶煮粥、干荷叶泡茶可改善症状。其果实莲子心为去心火之佳品,泡茶喝有清火之功。其根茎为藕,有生津止渴、清热凉血之功。荷之一物,可谓夏季解暑热之佳品。
“苹果苦瓜”你吃过吗?是甜的还是苦的?近日,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的“苹果苦瓜”被颁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今年开始种植新品种苹果苦瓜,价格比普通绿苦瓜高出两三倍,摘下来直供南方的大超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孙村菜农桑明刚说,他种苦瓜有20多年。
炎炎夏季,人体出汗多,需及时补充水分。天津中医一附院心血管科刘宇医生建议,日常多吃西瓜、冬瓜、丝瓜、黄瓜和苦瓜等,能起到解暑利尿的作用。1.西瓜。含有蛋白质、糖分、钙、磷、茄红素、多种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含水量高。民间谚语说:“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需要注意的是,西瓜寒凉,多吃易损伤脾胃阳气。消化不良者、感冒初期、口腔溃疡、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必修A版)(2017年第2版)(以下简称“旧教材”)“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中给出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a|·cosθ.其中θ是a与b的夹角.这个定义一直困扰我多年.很明显其结果应该为一个向量,而非一个数量.可见,如此定义是不科学的.
1.问题缘起2019人教A版教材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作为平面向量的应用放在了“第六章平面向量向量及其应用”最后一节.该节有五个课时:第1课时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2课时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第3课时余弦定理;第4课时正弦定理;第5课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举例.把余弦定理放在了正弦定理之前在人教版教材中还是首次,这节结束后教材还安排了 3课时的数学探究活动“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新教材规划为用平面向量来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理论到最后的数学探究活动,本质是一个从理论走向应用的过程.
读了欧阳尚昭的《唯用是尚,则难见精深,所及不远》一文中提出的问题,联系上一期关于用向量法推导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课程标准立意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讨论,感觉其中反映的问题是相似的,都是在理解教科书编写意图中暴露出的教学思想问题,其实质乃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切实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在有效促进学生系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对“课堂教学效率”内涵的理解问题.
A novel orthogonal-parallel six-axis force/torque sensor is studied based on a modified Stewart platform architecture,and the optimal design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of the sensor are discussed.Firstly,the model of orthogonal parallel six-axis force/torque
1.引言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知识点众多;另一方面,教师鲜少说明三类圆锥曲线的由来.随着教学的思考与研究的深入,截面定义越来越受到重视,既作为对知识之源的追溯,也是解答许多问题的重要工具.已有研究发现不少立体几何试题以圆锥为背景,要求学生判断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曲线的形状.与之相关的平面截圆锥模型均在沪教版与人教版教科书中出现,人教版教科书还包括椭圆旦德林双球模型.然而,高二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难以理解模型的原理,所以相关模型更适合作为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材料.同时,高三圆锥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