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数学概念好比支点,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三大重视
  
  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可见概念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呢?本人在教学尝试中总结出了几个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联系现实原型
  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角、平行线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它们的来源与实物作比较,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注意概念的引出。例如:怎样用数表示前进3米、后退3米、收入200元与支出200元等这些相反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用温度计、杆称这些实物引出数轴这个概念。由对不同实物的分类,引出同类项概念等。首先从对实物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抽象的特征浓缩成数学概念,学生容易接受。
  2、注意概念的及时整理。对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时间度,如过早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但定义过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使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及时总结出定义。
  3、注意概念的多角度说明。因为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因此要从多角度各方面加以补充说明。如“垂线”这个概念,不但要用“⊥”号来表示,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图形和实物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二、重视刻划概念的本质
  1、讲清概念的意义。例如“不等式的解集”这一概念,抓住“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即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更通俗地说,就是把不等式所有的解集合在一起(象学生排队集合一样),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最终表示成x>a等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个定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有丢解的现象。
  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作分析。例如“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个概念中,抓住“相同”这一关键字作分析。相同的是什么?是字母和它的指数两部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中,抓住“不含公因式”这一关键字眼。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不会出现错误。
  3、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比较。对于有内在联系的概念,要作好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元”、“次”、“方程”这三个概念基础之上的。“元”表示未知数,“次”表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次数是就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这样学生便于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
  三、重视实际应用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就是用于实践。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掌握概念、升华概念。
  1、多角度考察分析概念。例如对一次函数概念的掌握,可通过下列练习。
  ①如果Y=(m+3)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②如果Y=(m+3)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③如果Y=(m+3)X+4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④如果Y= 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m=______。
  学生通过以上训练,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一定会加深理解。
  2、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做比较训练。例如学生学习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后,可做以下练习: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四条边相等,并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四个角相等,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④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⑦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⑧有三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⑨有一個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⑩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对相似概念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它们的判定方法和相互关系。
  3、对个别概念,要从产生的根源去考察。例如“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概念,可从产生的根源去考察。
  总之,对概念的讲解一定要注意它的教法,一定让学生理解,切勿让学生死记硬背。因为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概念不清,必将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对法则、定理的理解更无从谈起。因此,对数学概念教法的不断尝试,是数学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其他文献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
期刊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地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写作又是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生写作的优劣就直接说明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尤其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写作更是素质强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多变、想象力丰富、不受拘束的特点。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大胆改革作文写作方式,相继开展了“一句话作文”、“一件事作文”、“反复作文”等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收到了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要想教好低年级数学,必须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
期刊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期刊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如果能抓住各自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还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学生参与度。  一、讲究教學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昕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
期刊
指导中学生作文,教师总习惯让学生扣紧文题、抓住中心、句子优美、内容充实。这是不错的。然而,怎样使学生思路开阔、有话可说、写出好文章呢?  一、积累素材,读写结合  1、从课文开始积累。学习课文,不仅仅单纯了解结构层次、写作技巧、主题思想,更要注重研究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用了什么材料,怎么用这些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扩展链接。如课文中所写到的一些名人,除了课本上写出的感人事
期刊
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侧重理论的学习,社会应用性的知识则轻描淡写,实验操作更是蜻蜓点水。但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碰到的多是应用性的问题,这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学无所用,严重浪费教育资源。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物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能力,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做好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应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一、重视实验操作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物理学习
期刊
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数学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發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创新能力。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
期刊
课堂提问作为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合理的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