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传统语文教学的“四大法宝”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教育界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教改!教改!”可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仍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猛烈抨击,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忽视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缺乏对我国民族语言的规律的研究,是造成当下语文教学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挖掘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并且运用到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一、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背诵,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一法宝
  传统语文教学在学生少年时代,趁他们记忆力特别强的时候,让他们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如能背下几百篇文章,几百首诗词,腹内就厚实了,知识丰富了,语感也养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如再有名师的指点,“悟性”渐开,以前读背的东西,就能转化为很好的写作素材,心中也有了许多优秀的写作的范式,写作的能力一定会很强。古代凡是才华横溢之士,无不是满腹文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是经过了千百年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茅以升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目前,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忽视背诵的倾向,有人说死记硬背不能提倡,就完全否定了背诵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是有目的的记忆,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写作也大有裨益。所以,历代语文教育家都看重熟读与背诵,这是符合读写训练的认识规律的。
  二、传统语文教学提倡勤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二个法宝
  古人十分强调熟读文章,熟读是理解的关键,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正是如此苦读,才成为文章大家,由此可见读书之重要。
  传统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要熟读而精思,读书时要专心致志。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
  阅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朱熹把它比喻为“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朱熹的见解是符合青少年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是符合教学的规律的。
  古人还要求在阅读中做到博约结合。黄庭坚说:“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古人治学先要求有较广的知识面,有良好的治学基础,然后才学有专精,这样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规律的。
  我们知道阅读、背诵与写作有密切的关系,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三、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三法宝是强调文章要多做、多改
  传统语文教学不仅提倡作文要“多做”而且强调文章要“多改”,多改也是训练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修改,或老师批改指点,可以使学生从文章的症结所在进一步体会和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律。我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历来重视文章的修改,认识到这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手段。宋何远《春渚纪闻》记载:“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示人。”到晚年更是如此。“尝日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传统语文教学对修改文章十分重视,古人修改学生的文章,一般运用三种方法:
  一是文章写成之后马上修改。“如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之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倘若一时潦草,便尔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
  二是文章写成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改。唐彪说:“文章初脱稿时,弊病多不能自觉,过数月之后,始能改窜。其何故也?凡人作文,心思一时多不能遍到,过数月后,遗漏之义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著此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著,前日所作有未是处,俱能辨之,所以易改。”
  三是对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能通篇全改。清王日休说:“若该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得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直待作得十八分是了,方可改作十分。若只随他立意而改,亦是一法。”这个见解,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作文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四、传统语文教学的第四个法宝是提倡效仿
  古人认为:“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熟读了某人的文章,自然会受到熏陶影响,写出的文章多少有他人的影子。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的文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初学作文时,对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较生疏,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就容易摸索到作文的路子。提倡初学者效仿,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也是一般的写作规律。古人一直认为,效仿名家名篇“师其神”而不“师其貌”,“师其意”而不“师其辞”是“最为文之真诀”。课本上的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是学生们模仿的典范之文章,让学生创造性地效仿范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策略。
  传统语文教学经过千百年的历练,其辉煌的教学成就是大家公认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它重视阅读与背诵,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摸索和掌握语文的技能技巧,是符合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认识规律和训练规律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论述,希望能进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教师只能“带着镣铐跳舞”的形象,使教师摆脱了各种束缚和桎梏,得到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然而新课程自实施以来,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课程实施问题一直处于研究的边缘,从而造成许多改革计划实施的表面化和肤浅化。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部分物理教师对课程实施信心不足  尽管高中物理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很好,对新课程改革比较
议论文是高中阶段语文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首选文体。文章开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毖须重视作文的开篇破题方法。文章主要介绍四
【摘 要】借助快乐体育理念,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终身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运动的乐趣  快乐体育教学是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趣” 、“活”;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更有
听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一项综合性的测试,不但能够考察学生的词汇量、句法、拼写以及一定的书写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的一个检验。而听力训练则不
【摘 要】英语听力不仅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关系到高考的成绩好坏;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用途——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因此,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词汇关;阅读关;常态化;听力水平  英语学习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说的出,听的懂。然而,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说的出,听的懂”,说的容易,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大多数学生说的英语,要么是早就准备好的稿子背诵的(如英语演讲比赛,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高效”课堂,完成预设的教学进度,在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品味、感悟时,越俎代庖,“屏蔽”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课堂主体性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