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国油画存在非常普遍的模仿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形成除了深刻的历史原因外,还有油画艺术家们后天发展问题。本人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最根本的问题是对自己和本土文化缺乏信心。本文主张中国油画家们应重树自强信念,发展属于中国自己的油画艺术。
[关键词]油画艺术 模仿 个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比如:美术院校大面积地、大量地扩招,官方民间绘画展览名目繁多,与艺术品相关的市场日趋繁荣等等,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劲头十足,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一下我们的现代艺术却不免令人十分担忧。
一、现象的出现
20世纪以来,油画这种泊来品在中国得以发展成长,到尚能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经历了上百年的疾风苦雨的洗礼。我国的油画艺术和西方油画艺术一样,经过了从古典写实到印象派乃到更加现代的诸多艺术流派,如今的中国油画家,可以说已经能够比较自由的、熟练地运用油画这种外来艺术材料来进行描绘表现了。
然而,我国的油画艺术能说真的已经成熟了吗?特别是在技法、题材上真的能够充分体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色、我们身边的环境和人物吗?我以为,我国的油画界存在相当严重、相当广泛的模仿、照抄现象。中国油画作品常常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众所周知“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艺术没有创新,就仿佛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
二、原因分析
而实际上,中国油画这种抄写,模仿现象,早已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由来已久的事情。这主要与油画进入中国初期有很大的关系,此后人们便以此为鉴,“习以为常了”。在中国的油画初期,人们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西方知名畫家的技法、题材,甚至于以能模仿某位知名画家的作品为荣。这就使学习方法和油画艺术理念上埋下了先天不足的种子,让我们来回首中国油画,从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油画艺术,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转而模仿苏联现实主义油画,再到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盲从西方那风起云涌的诸多样式主义流派。曾经一时,西方那些形形色色的油画流派在中国象走马灯似的走了一遍,并且各种流派都有不少的追随者。虽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中国油画家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念,也积累了一定的表现方法,但却始终没有达到能够自由表达艺术家自身思想感情的程度,没有上升到能充分体现艺术家精神面貌的高度上。
其实,西方自己都已处于架上油画边缘化的艺术时代变革当中,中国油画还能老是模仿西方的油画吗?哪怕是西方的架上油画不边缘化,我们模仿别人也是一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我觉得导致这种模仿风气的形成,其根本原因是随着油画艺术由西方引进的同时,对油画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引进,以西方油画标准来衡量中国油画。不管从形式到内容,一律以西方油画为参照,仿佛中国的油画非得像西方油画才叫正宗、地道,才叫“入流”。我觉得不管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还是“全盘西化”都是深受西方油画影响,我认为中国油画家们的这种局限陕隘的艺术思想,是阻碍自身创作能力发展、甚至有可能阻碍整个世界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的民情、国情,自然环境,人文精神与西方的截然不同,中国油画,其标准当然也不能完全套用外国的格式,我们关键是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我们自己实际问题。
三、出路
在与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下,我们应以国文化为基础,追求个性风格才是油画艺术的真谛。中国油画应该具有民族性,但这种民族性却又方必须是提高到世界性的高度上,立志于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我们的油画艺术应该建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油画呢?它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呢?并且和西方的标准和体系有哪些不同呢?曾经我国也有人提出过中国油画自己的标准(而且是相当明确的标准),那就是20世纪七十年代要求我们绘画从题材到内容要做到“三突出”,表现形式上要求我们的绘画要“红光亮”,但是这样最终导致了艺术样板的树立,成了政治的传声筒,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
因为艺术是多元的,这就说明艺术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特别是处在后现代、多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一味地、强硬地、想建立一个油画评价标准,并且是能确实可行的、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那么很可能会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次所谓的“标准”那样,再一次抹杀了艺术的丰富性、多样性、多元性,那么也可能会更加束缚我们的思想、灵魂、和行动,那么我们真的是要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了!
世界万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准确,尤其是艺术,更是日新月异,异彩纷呈,而绘画观念也会转变和随时拓展,这其实说到底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拓展,所以就要求我们头脑开放,不因循守旧,不因袭传统,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而这些是作为一个现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所以前面也提到了我们每一位油画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以中国为基准,以自己为标准,对我们中国油画艺术充满信心,相信我国的油画艺术必将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向前蓬勃发展!
[关键词]油画艺术 模仿 个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比如:美术院校大面积地、大量地扩招,官方民间绘画展览名目繁多,与艺术品相关的市场日趋繁荣等等,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劲头十足,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一下我们的现代艺术却不免令人十分担忧。
一、现象的出现
20世纪以来,油画这种泊来品在中国得以发展成长,到尚能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经历了上百年的疾风苦雨的洗礼。我国的油画艺术和西方油画艺术一样,经过了从古典写实到印象派乃到更加现代的诸多艺术流派,如今的中国油画家,可以说已经能够比较自由的、熟练地运用油画这种外来艺术材料来进行描绘表现了。
然而,我国的油画艺术能说真的已经成熟了吗?特别是在技法、题材上真的能够充分体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特色、我们身边的环境和人物吗?我以为,我国的油画界存在相当严重、相当广泛的模仿、照抄现象。中国油画作品常常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众所周知“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新”,艺术没有创新,就仿佛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
二、原因分析
而实际上,中国油画这种抄写,模仿现象,早已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由来已久的事情。这主要与油画进入中国初期有很大的关系,此后人们便以此为鉴,“习以为常了”。在中国的油画初期,人们基本上是照抄、照搬西方知名畫家的技法、题材,甚至于以能模仿某位知名画家的作品为荣。这就使学习方法和油画艺术理念上埋下了先天不足的种子,让我们来回首中国油画,从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油画艺术,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转而模仿苏联现实主义油画,再到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盲从西方那风起云涌的诸多样式主义流派。曾经一时,西方那些形形色色的油画流派在中国象走马灯似的走了一遍,并且各种流派都有不少的追随者。虽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中国油画家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念,也积累了一定的表现方法,但却始终没有达到能够自由表达艺术家自身思想感情的程度,没有上升到能充分体现艺术家精神面貌的高度上。
其实,西方自己都已处于架上油画边缘化的艺术时代变革当中,中国油画还能老是模仿西方的油画吗?哪怕是西方的架上油画不边缘化,我们模仿别人也是一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我觉得导致这种模仿风气的形成,其根本原因是随着油画艺术由西方引进的同时,对油画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引进,以西方油画标准来衡量中国油画。不管从形式到内容,一律以西方油画为参照,仿佛中国的油画非得像西方油画才叫正宗、地道,才叫“入流”。我觉得不管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还是“全盘西化”都是深受西方油画影响,我认为中国油画家们的这种局限陕隘的艺术思想,是阻碍自身创作能力发展、甚至有可能阻碍整个世界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的民情、国情,自然环境,人文精神与西方的截然不同,中国油画,其标准当然也不能完全套用外国的格式,我们关键是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我们自己实际问题。
三、出路
在与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前提下,我们应以国文化为基础,追求个性风格才是油画艺术的真谛。中国油画应该具有民族性,但这种民族性却又方必须是提高到世界性的高度上,立志于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我们的油画艺术应该建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油画呢?它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呢?并且和西方的标准和体系有哪些不同呢?曾经我国也有人提出过中国油画自己的标准(而且是相当明确的标准),那就是20世纪七十年代要求我们绘画从题材到内容要做到“三突出”,表现形式上要求我们的绘画要“红光亮”,但是这样最终导致了艺术样板的树立,成了政治的传声筒,成了政治活动的工具。
因为艺术是多元的,这就说明艺术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特别是处在后现代、多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一味地、强硬地、想建立一个油画评价标准,并且是能确实可行的、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那么很可能会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次所谓的“标准”那样,再一次抹杀了艺术的丰富性、多样性、多元性,那么也可能会更加束缚我们的思想、灵魂、和行动,那么我们真的是要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了!
世界万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准确,尤其是艺术,更是日新月异,异彩纷呈,而绘画观念也会转变和随时拓展,这其实说到底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拓展,所以就要求我们头脑开放,不因循守旧,不因袭传统,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而这些是作为一个现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所以前面也提到了我们每一位油画工作者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以中国为基准,以自己为标准,对我们中国油画艺术充满信心,相信我国的油画艺术必将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向前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