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下一些“潜伏着的信息”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在导入新课时、讲授新课时和结束新课时这三个环节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
  一、导入时的“空白”艺术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节拍“转”。如在讲《药》一文时,我这样导入:“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然而我们想想,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又换来了什么?民族依旧黑暗,国民依然愚昧。多么可悲呀!一个人病了,有医生给其开药吃,方可痊愈。一个民族‘病’了,又有谁来开这个药方,开什么‘药’呢?”话音刚落学生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渐渐地,课堂安静下来,大家沉浸在思考之中。此时我看到他们一副急于想得到答案的神情,于是便因势利导:“让我们拜读鲁迅先生写的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吧!同学们从中就可找到答案”。同时,及时地用幻灯机出示问题。于是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阅读课文,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空白”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唤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和衔接,并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岂不妙哉?
  二、新授时的“空白”艺术
  1.故意停顿法。在处理新课或解决疑难问题时,要注意在学生听得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给学生以重击,使之集中注意力,默默地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如在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的人物形象时,我先是浓墨重彩、生动形象讲解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的情景,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停顿下来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这样,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此时的故意停顿不像刚才那样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用自己的语言去填充“空白”,这样,又重新唤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教师不讲胜过讲的效果。2.诱导激思法。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只要教师诱导得当,他们就能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学生在上课时会遇到疑难问题或提出一些意外的问题,教师应做好“诱导”角色,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就文本教文本,就知识授知识,而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教师使学生接受的东西不应是孤零零的“小岛”,而应是一组鬼斧神工的“群岛”。如在教学《屈原列传时》,同学们对屈原的高尚品德赞叹不已,也为他“形象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惋惜不止,这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这些名人都是以自杀而告终?”这正是借题发挥、宕开一笔的时机,于是我藉此及彼,以“空白”扩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屈原抱石沉江与王国维、老舍、海明威的自杀是否代表一种文化现象?与一面吟唱“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却一面走向铁轨的海子是否相同?至此,已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极大兴趣,思维很快就进入了积极活动的状态。接下来,我又组织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节课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因为留有“空白”,因为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所以学生就在富有广度和深度的知识穿插中感受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去自主享受学习资源。3.举一反三法。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类问题教师可抓住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详细的分析,揭示其规律,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后把相同的或相似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如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的环境描写时,我仔细分析了环境描写的特征、规律和作用后,留下这样一个空白:“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样的“空白”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巧妙地利用“空白”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用“空白”将造成的断裂用思维和想象来“焊接”,使学习富有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结课时的“空白”艺术
  在结课时,留下“空白”,设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探讨新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药》一文结束时,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现在知道了一般应怎样读小说,请按这种方法预习下一课《项链》,看效果如何?”这样的“空白”,一方面提出要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阅读小说方法的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下一课《项链》打下了伏笔,可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总之,教师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留下“空白”,使这种“潜伏着的信息”调动起学生去填补和完善“空白”的内驱力、想象力、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就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充满魅力,进而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其他文献
矿井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其中采煤工作面是主要的工作场所,采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着诸如火灾、顶板等突发情况,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现阶段,采煤工作大多采用综采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采煤的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煤工作的安全性.综采工艺的科学规范使用有利于采矿工作向智能化以及机械化方向发展,大大改善了当前事故多发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开采技术被广泛研究,希望能够有效降低采煤工作面的危险性.
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而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与制度的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去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弊病。而要改变这些问题与弊病,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来重新设计一节新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真正做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对策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1.灵活处理教知识与学知识的
期刊
笔者就宁夏大学教授崔保国《写作教学笔记》第七页“写作能力形成阶段”中的几段话,做了印证论述。  一、“据研究,人的第一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在幼年,过了13岁就难以习得。”电视剧《下一站幸福》中的梁晓乐只有5岁,一口气能说很多意思比较复杂的句子,其智力水平超过了落后地区的成年农民。究其原因,主要是妈妈梁慕橙每晚给他讲故事,要他熟记梁氏家训,锻炼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某市实验小学一年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的新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他们具有创新的思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谈些自己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在兴趣中,启“导”学生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有了兴趣,才会勤奋努力,才能克服一切障碍,才能有创新的欲望,从而形成创新的思维。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多
期刊
海洋石油地震勘探中,采用叠前拼接技术能实现不同资料的拼接,可以很好的进行资料一致性处理解决不同资料在工区之间差异.叠前拼接处理中采用统一定义观测系统,对不同三维地震资料在偏移前进行子振幅、相位、频率的匹配校正后进行偏移,得到拼接一致性较好的地震资料.常规拼接技术能够解决简单区块的三维拼接问题,但是其难以解决资料区块较多且构造较复杂的地区,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拼接技术方法,我们称为精细拼接技术.匹配算子的精确求取是拼接成功的关键,海上资料叠前精细拼接技术在采用了振幅、相位、频率进行匹配技术开发,目前在多个海洋资
我国海上油田伴生气主要用途为透平发电和海管外输,对烃露点和水露点均有一定的要求,为保证安全运行,需脱水脱重烃.全面分析并对比了四种相对成熟的脱除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海上油田伴生气来说,低温分离法主要用于深度较浅的脱水脱重烃,难以适应深度脱除;吸附分离法由于占地面积大、再生能耗高、吸附剂寿命短等因素,制约其在海上油田的广泛应用;膜分离技术和超音速分离技术作为新型的分离方案,由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费用低,特别适用于海上油田伴生气的重烃脱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润滑油是应用在机械产品零部件上一种润滑剂,作用是润滑,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在润滑系列产品当中,我国润滑油的年均使用率总比例占据在85% 左右之间,在城市化建设当中,各区域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例如高铁等,在为人们提供通行便利的同时也对润滑油的需求量随着增加.另外城市区域工业生产、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等方面,同样对润滑油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需求量.同时需求量的增加也为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润滑油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充与技术改进具有密切的关联,通过生产设备自动化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们学习主动性不强,思维懒散,行为迟缓,等靠老师。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阻碍着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笔者经历多年的实践思考,总结自身和学校经验,构立并实施了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期刊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提高,目前吉林油田的主要产能建设区块集中在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斜坡和中央坳陷区以及伊通盆地的莫里青地区.吉林探区经过多期、多层次、多目标的勘探开发,以大中型构造为主的构造油气藏已经全面的投入了开发,所剩余的开发目标多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小断块、小砂体和复杂的岩性圈闭为主,这些油气藏隐蔽性较强,识别难度较大,如何实现精准预测是摆在物探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应用地震技术解决储层顶面构造落实、岩性预测、物性预测问题,推动新区低品位资源效益开发及老区精细扩边,指导开发部署.
新课标要求下,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相似性和共同点,对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乃至对物理成绩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是平抛运动的应用和推广,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总结和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