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的词义和词性变化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网络词语,这些词语有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词性发生了转移。“点赞”中的“赞”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借由“点赞”一词的出现,对“赞”的意义和词性进行梳理分析,得出“点赞”的“赞”的词性变化趋势。
  关键词:点赞 词义 词性 赞美 赞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羊年春晚,“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出现在火红的大屏幕上。“点赞”一词是2013年以来就流行的一个网络热词,其中的“赞”字上榜2014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点赞”中的“赞”是什么意思,词性是什么?
  其实,“赞”字古代就有,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进财货以求谒见,是动词。《说文解字》:“赞,见也,从贝从兟。” 徐锴注释:“进见以贝为礼也。”自古至今,“赞”的词义和词性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
  “赞”的动词义主要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有“导引”“引见”“辅佐”“辅助”“参与”“选拔”等词义。《国语》:“太史赞王,王敬从之。”“赞”是“导引”的意思;《仪礼·乡饮酒礼》中的“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赞”是辅助的意思;《史记》“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中的“赞”是“参与”的意思;《礼记·月令》中的“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赞”则可以翻译成“选拔”。《康熙字典》将《易·卦》中的“幽赞于神明”的“赞”训释为“明”,是“彰明”“彰显”的意思,是由“辅佐”“辅助”一词引申而来的。“赞”的“称颂”“赞美”义较早见于汉代的《史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自赞于平原君”,《三国志·许褚传》中的“下诏褒赞”,“赞”都是“称颂”“赞美”义。现代汉语中的动词“赞”基本都是“称颂”“赞美”义,如“称赞、赞赏、赞扬”等。
  二、形容词
  作为形容词,“赞”主要见于方言中,如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方言,发音为“zhai”,去声。该词在当地表达的意思为:非常不错,非常好,干的非常漂亮。“赞”的这个词性一度流行于浙江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像台州市黄岩区、路桥区、椒江区,温岭市,绍兴地区的嵊州市(发音为“zan”,去声)等地。随着网络社交的兴起,不少方言词语使用区域扩大化,“赞”频频出现于网络中,经常与程度副词“很”搭配使用。“很赞”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用语,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名词
  作为名词,“赞”主要有3种意思:1.一种抒情文体,分褒赞和附赞两种。“褒赞”的“赞”是赞美的文字,而“附赞”的“赞”是在文章后面补充说明或总结性的文字。这种文体常以情调激扬、风格精炼为标志。如:《天安门赞》《白杨礼赞》。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有“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以上两种“赞”的名词义从动词义“赞颂”“赞美”引申而来,因为出现在相关文献中的时间要晚于动词义。2.司仪。《书·咸有一德》中“伊陟赞于巫咸”的“赞”;《史记·秦始皇本纪》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3.姓氏。
  四、点赞
  “点赞”是2013年以来流行的一个网络词语,2014年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收录。它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对于每天接触电脑的人来说,使用“点赞”功能的频率较高。微信、微博、贴吧、QQ空间等社交软件或网页中,设计者加入了“赞”的功能。“赞”一般为一个大拇指形状的按钮,点击一下,便可对此内容(一篇帖子、一条微博、一条微信或一篇文章等)“点赞”,以对此内容表示赞同、支持和喜爱。
  “点赞”的用法比较灵活,常见的句式为“给(为)……点(个)赞”。比如看见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就可以说“给这张图片点个赞”,在QQ空间上看到别人的照片拍得不错,也可以“点个赞”。这个“赞”字是动词还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呢?
  其实,古汉语中常有动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捕蛇者说》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出”是出产的东西,“入”是收入的财物;《卖油翁》中“吾射不亦精乎”的“射”是动词“射箭”活用作名词“射箭的技术”。现代汉语中,动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也有,《艳阳天》中“马凤兰把所有可以用来的笑,全收起来了”,“笑”是名词用法。在“点赞”中,“赞”用的是动词“赞颂”“赞美”的意思,但是人们现在习惯在前面加上“个”字,而“个”本身是量词,数量词却是名词出现的标志,后面接的只能是名词。由此可见,“赞”在这里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点赞”一词在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的出现,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能够准确、精炼地表情达意的文明的网络语言的一种参与和认同。在未来,它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点赞”中的“赞”可能会成为名词的一种独立用法。
  参考文献:
  [1]张颖.现代汉语中动词做名词的兼类与活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吴剑平.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1997,(3).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本)[M].兰州:甘肃人民出
  版社,1984.
  [4]胡明扬.汉语词类研究综述·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
  学院出版社,1996.
  (张雷红 山东潍坊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科学与人文系 26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凸显女性特征,谋求身份认同,获得平等话语权等理论主张以反对长久以来的性别歧视问题,为传统翻译观开拓了新的视野,扩大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观为出发点,通过对杨绛小说《洗澡》英译本分析研究,揭示翻译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启发人们对翻译中性别问题的思考,进而引起社会对性别歧视的关注。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观 女权运动 性别歧视 话语权 平等  一、引
期刊
摘 要:以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框架,选择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关系顺应这两个视角,并以宁波地区五家企业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外宣材料的英译。研究发现,为有效传递信息、达到最佳翻译,企业外宣材料英译译者在做出语言选择时应考虑目的语语言结构顺应和目的语读者语境关系的顺应。  关键词:顺应论 语言结构顺应 语境关系顺应 企业外宣材料英译  一、引言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摘 要:范小青是当代著名苏州籍作家,《裤档巷风流记》是范小青苏州方言写作的代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苏州方言元素,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叹词,还有一些谚语、俗语、歌谣等,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苏州味”。本文通过对《裤裆巷风流记》中的方言人文情况进行分析,透视范小青小说中苏州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范小青 《裤裆巷风流记》 苏州方言  一、引言  吴语是汉语方言之一,苏州话因为自身音韵特点和苏州
期刊
摘 要:语言作为法律规范的基本单位,在法学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伍铁平教授发表《模糊语言学》一书以来,语言模糊性研究与各门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紧密。语言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要求明确统一,但语言却存在着模糊性。如何从模糊的语言过渡到准确的规范,已成为当前法律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以刑法为例对语言模糊性的成因、影响及其消除模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法律语言 语言模糊
期刊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掌握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关键。词汇数量的增加和词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难度,通过引申义构建一个词汇义项之间的关联体系,能够使汉语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词汇意义并在交际中发挥作用。以汉语中“上”和“下”这组方位词为例,探讨引申义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词义系统记忆词汇,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认同包括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本文从“认同”的角度对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和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两次演说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演说对三种认同的实现情况。  关键词:认同 修辞 习近平  一、引言  “认同”是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的主要观点。他认为,“认同”就是借助一定的外部手段联合他人并形成合作,“修辞活动的本质和标志是认同。”伯克提出了
期刊
提 要:Charles C.Fries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独具方法论意识的语言研究者。他强调言语的交际特征及描写价值,重视语言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注重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动。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也值得口译教学与研究者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Fries 方法论 口译研究  在当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中,Charles C.Fries(18
期刊
摘 要:“到底”和“终于”是一对容易被混淆使用的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加以辨析。本文试图联系“到底”和“终于”各自所在的语言事实,从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平面来比较其异同,以期为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到底 终于 语义 语法 语用  本文旨在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充分辨析“到底”和“终于”的异同。文中,“√”表示能搭配,“×”表示不能搭配,“*”表示句子不能成立。  一、“到底、终于”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是辞书编纂出版的典范之作,对研究、学习与正确应用现代汉语,以及对扩大我国与世界各民族的交往,都有着重要影响。2012年出版的第6版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优点。其中增加了对日源词释义的凡例说明,把第6版新增日语外来词的释义情况与凡例进行对比,发现凡例还存在一些问题,讨论此问题可以对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凡例 新增日
期刊
摘 要: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清末民初是东西方交流碰撞的时代,也是汉语外来词大量涌现的重要历史时期,对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就《教育杂志》标题中外来词的性质而言,双音节词占优势;既有音译而成的单纯词,也有词根加类词缀而成的派生词;词性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名词占多数。就其语义类别而言,这些外来词在近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框架之下,内容涵盖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了《教育杂志》及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