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城市风情(一)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JL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
  在欧洲大陆上风行55天——算上安道尔和梵蒂冈两个袖珍国,我一共游历了二十个国家,三十个城市,有走马观花,如在赫尔辛基、里加和塔林等,也有深入观察,如在巴塞罗那、雅典和柏林等……
  以前我曾到过欧洲,但时间很短,也没什么明确的目的性,所以远没有像今天这样,以记者的眼光,对一些事物和现象,作那么多、那么细致的留意和思索。十多年过去了,我对欧洲大陆上的一切,仍怀有浓厚的兴趣:宏伟壮观的皇家大院,极富情调的幽静小巷,以及哥特式或拜占庭风格的教堂等等,但是,我更多、更迫切和更主要地,还是想探求欧洲的人文历史传承与现代欧洲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经脉相连。所以,在55天里,我尽可能多地把闲暇时间都用在了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接触(之所以说接触,那是因时间、语言等条件所限,仍不能深入交往),其中有纽伦堡的公交公司职员,有希腊爱琴岛上定居的富豪夫妇,有阿姆斯特丹的裸体舞蹈家(自称),也有教师和政府的公职人员,当然,最多的还是小饭馆、小旅店的老板和四处游逛的“背包族”。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最大限度地了解了目前欧洲人的一些生活观念。
  严格地说,欧洲大陆很多一线城市,无论是巴黎还是罗马,抑或马德里和布拉格,其“阴暗面”与中国大陆的城市相比处于伯仲之间,行人闯红灯、啤酒瓶(罐)随处放、马路上烟蒂狼藉、乞丐和流浪汉遍布大街小巷……但欧洲大都市的这些乱象,并没有掩盖——人们日常生活中至关紧要的三大要素,安全、诚信和便捷所散发出的光彩(这三大要素也正是现阶段我们这儿的“短板”)。当然,就像我上述的“阴暗面”一样,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中,有欺诈、有谎言,也有小偷和流氓,还有不公正和黑势力,但这就像中国与巴西或德国进行足球比赛一样,我们有时也能踢进对方一个球,但人家却能灌你五个甚至六个球,道理很简单,因为对决双方的实力不在一个层面上。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国民,乃至一部分精英,或自诩为精英的人,不懂或故意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这是一种愚蠢,更是一种悲剧。
  所以,在叙述之前(也为了弱化和消除这种愚蠢和悲剧),我先用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小故事做铺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有家公司的掌门人派一个下属去欧洲考察同行业的情况。几个星期后,考察者回来向上司汇报考察结果,他说了欧洲同行的一大堆缺点,最后作出的结论是,对手不值得重视。翌日,这位考察者被公司董事会解雇了,理由是:考察,不是去考察对方的缺点,主要是发现人家的优点,哪怕只是在某些个细节上反映出的优点。
  我的感悟,就从“某些个细节上反映出的优点”说起……
  一、现象背后的生存安全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他应该享有一些最基本的权利,比如吃饭睡觉、思考说话、劳动休息、繁衍后代、享受教育等。用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来解释,即依次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较低层次)向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较高层次)逐步发展。而人的安全需求,按照当今常规意义上的解释,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就现实国情来看,安全需求,是我们国家大多数国民在现阶段向往、或正在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
  所以,我想用几个细节来说明我们在享受安全保障方面与欧洲大陆的差距,而细节,有时比理论更具说服力,也更能使人接受。
  1、没有防盗窗的注释
  北欧的夏天很凉爽,即便是三伏季节,白天最高温大都在25度左右,入夜后一般是15度上下。到达斯德哥尔摩后,第一个晚上睡觉前,我习惯性地去阳台关窗,女儿问我是否因为怕冷?我说不是。女儿再问:那为什么要关窗?我说你这儿是二层楼,又没安装防盗窗,晚上不安全。女儿说:你四周看看,这儿有哪一幢楼装防盗窗的?你看,底层的住户也开着。放心吧,这儿一般没入室行窃的小偷。如真发生那样的事,会上头版头条的。
  后来我发现,我所到达的欧洲三十个城市,以及三个小镇和希腊爱琴海小岛上的那个村庄,几乎都没有装防盗窗的,包括我所住宿过的26家旅社,不管是星级宾馆,还是私人小店,也没见过装防盗窗的。我在雅典、安道尔、维尔纽斯住的旅馆,地处幽深小巷,很僻静、很简陋,但晚上睡觉也开着窗。我只拍到两张装有防盗窗的照片,一张是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见图),另一张是华沙大学临街的一幢楼(见图),但里面的人告诉我,这是二十年前留下的。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我立此存照。
  难道真的没有窃贼?
  我曾有一次参加旅行社的组团,去法国和意大利游玩,那个导游不下十次谆谆叮嘱全体游客,一定要仔细保管好自己的钱包,因为那些国家扒手横行,卢浮宫、凡尔赛宫、罗马的小弄堂等,更是扒手的天堂,而且专偷中国大陆的游客(国内的媒体也屡屡刊载中国游客在欧洲被窃的报道)。除此以外,我还亲眼看到欧洲许多大城市的地铁和街头,流浪汉、乞丐济济,行乞的牌子上千篇一律写着“我饿了”。饥不择食,饿不择手段,这似乎应该是常理,但现在面对这种不合常理的社会现象,我有点不解和迷惘。
  我请欧洲的朋友解释这个矛盾,但他们都面面相觑,不知作何答。因为他们在欧洲生活的日子里,不管是一年半载的,还是数十年的,都还没有失窃过财物的经历。其中有一位后来解释道:也许入室行窃的成本太高,敲窗砸门的,动静也太大,不如做扒手来得方便和隐秘。我觉得这解释虽属戏言,但也许最是接近合理。如此可见,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欧洲的城市里,扒手是有的,抢银行的江洋大盗也是有的,但入普通市民家行窃的小偷,却是凤毛麟角。
  我在威尼斯碰到一位上海籍的女导游,她说她听说过很多中国游客在意大利和法国遭窃的故事,但她来这个城市14年了,却从没被偷过一次。
  2、背包方式的另类折射
  我领教的第二个安全的细节,是欧洲人挎双肩包的方式。
  在中国的城市中,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双肩包不是背的,而是直接置于胸前。以前我一直误认为这是一种时尚,一种“酷”的表现,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防范手段。
  除了斯德哥尔摩,我真正出门行游的第一站是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那天下飞机,在上机场大巴前,我让女儿把双肩包挪到胸前,她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我说你在上海时不都这样背吗?她说你看周围有哪一个人这样背的?我那样背包,不就成了刚来一星期的留学生了嘛。
  后来我注意到,在欧洲城市的大街上,把包挎在胸前的大都是中国人,他们通常是两类人:一是旅游者,他们是恐遭不测而谨守导游的“谆谆叮咛”;二是刚到欧洲不满一星期的留学生,因为他们一时旧习难改,但第二个星期他们就入乡随俗了。
  我回国后看到,挎双肩包的中国人,大都把包置于胸前;同时我又发现,周围挎双肩包的外国人,仍大都把包背在身后(我不知他们日后是否也会入乡随俗)。
  3、不必忧虑的夜半独行
  我说的第三个安全的细节,源自我的个人际遇,或许不具普遍意义。但迄今为止,我周围去过欧洲的亲朋好友,同事同道,没有持相异观点者。
  因为航班、车次等原因,慕尼黑、法兰克福、布拉格、克拉科夫、雅典、马德里这六个城市,我们都是深夜抵达的。每次走出火车站、机场大巴或地铁的出口,总是看到不少各种肤色的流浪汉,以及被我们主观意识认定的“不良少年”,或坐在台阶上,或倚偎在路灯的灯柱下。好几次从这些人身旁走过时,我头脑中“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便油然而生。
  但这实在属于是杯弓蛇影。
  那天我们从雅典机场出来已是晚上十点半,再乘地铁赶到借宿旅馆的那条街上时已近十二点了。我们一行三人,拖着行李箱,急急地走在幽静昏暗的弹格路上,寻找网上预订了的那家旅馆。因为那小街没有路牌,再加上已是午夜时分,所以我们在附近转悠,一时摸不着北。焦急中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喊了一声:嗨,中国人,你们在找什么?我们回头一看,是个衣着邋遢的“不良中年”。我们夫妇俩不敢搭茬,女儿大着胆子随便回问了一句:你知道某某旅馆吗?“不良中年”上前一步,用手指着反方向说,就在你们刚才走过来的左面那条横街上,往前大约一百米。我见没什么不安全因素,就问他:你怎么知道我们是中国人?那人回答道:到我们这儿来旅游的亚洲人,以前大多数是日本人,但现在多是中国人,所以我猜想你们是中国人。我连声道谢。他却摆着手朝我们友好地笑着。女儿对我说,在斯德哥尔摩,她经常在图书馆看书到深夜,然后踏着冬夜的积雪,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步行半小时回家,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安全感。原以为雅典前段时间在骚乱,社会治安肯定难以和斯德哥尔摩同日而语,现在看来是有点小人之心了。夫人接口道:我只是没料到一个“不良中年”,竟能说这么好的英语。
  希腊,没什么大的产业,旅游是希腊的第一支柱产业,其次是造船,别的在国际上都排不上号。所以,环境造就人,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要“塑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另外,在雅典,乃至整个希腊,很多人会说几句英语,至少你问路没问题,而服务性行业的从业者,则都会说英语,这也是旅游环境建设一种表现。
  二、福利覆盖的保障基础
  如果说,人的五大需求的依此递进,是显示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坐标,那么,安全需求中各个内容的逐一实现,就是折射当时社会状况的镜子。所以,当人身安全有了基本保障之后,生活稳定和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需求就被人们所关注起来了。
  1、幸福指数与高额税收
  有一次,我在捷克看电视新闻(女儿翻译的内容),其中有一条说到:盖洛普幸福指数调查显示,北欧的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在受调查的155个国家中名列前四。新闻中还说,这四个北欧国家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更不是最强大的国家,西欧的瑞士、卢森堡人均收入高于北欧四国,但国民幸福感指数却低于北欧国家。由此可见,幸福感与个人口袋里“钱”的多少以及“国家强大”并不完全成正比。
  现在,国际社会把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称为“从摇篮到坟墓”,它覆盖出生成长、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失业伤残、就业培训、妇女工作等各个方面。以统计数字看,北欧国家的“产业财富”远不如美国、日本、西欧,当然也远不如我国,但他们的政府,却能用那么多的财政支出来建立高福利制度,这让大多数缺乏资讯来源,以及即便踏出国门,却仍难以考察“他山之石”的中国人很难理解。
  我女儿有位瑞典朋友,是斯德哥尔摩一家高级宾馆的设备维修保养经理,有次在饭桌上我询问他的收入状况,他说他每月薪水3.2万克朗,但实际到手的仅1.8万出头一点,因为要交40%的税(瑞典克朗与人民的比值,基本上是1:1上下)。后来我从当地人还口中了解到,瑞典不但要交很高的个人所得税,而且还是累进税率制。大致情况是,产业工人的平均所得税是35%,一般的职员(类似我国的事业单位)40%,而一些高收入者,企业家、商人、演员、运动员等,所得税高达80%。所以,为什么像“世界拳王争霸赛”,或是什么著名歌星演唱会等一些商业娱乐活动,一般不会放到北欧国家去举办,道理很简单,西瓜被国家抱去,你只能捡一些芝麻。我们夫妇曾与瑞典的一位营业员聊天,说到收入交税什么的,她嘴一撇,很轻蔑地说,一个唱歌的,怎么能让他(她)有十倍于我的收入呢?交80%的税,应该的,我觉得应该交90%。
  但瑞典的税还不是最高的,丹麦更猛,个人所得税高达50%,“相对宽松”一点的是挪威,从29%起征,一直到48%,但对高收入者却是与瑞典丹麦如出一辙。芬兰的税收也同样“生猛”。我有一熟人,在赫尔辛基诺基亚总部工作,他告诉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赫尔辛基大学读书,假日里打点零工,但就是像他这样的学生打工者,也要交40%的个人所得税。
  那么,如此高的税收收入流向何处,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
  据资料显示,北欧、西欧大多数国家把约40%税收用在社会保障上,这是由立法保证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北欧,西欧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整体财政支出很高,大约占到GDP的30%左右,其中瑞典最高,达32%,其次是法国、德国和丹麦,皆在30%左右,芬兰最低,26%。最近几年欧盟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有所调整,财政支出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5%以上的高位。简言之,北欧、西欧国家奉行的是“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高福利”这样一个社会循环,而这一切,正是实现安全需求中那个“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需求”的基础。
  2、高福利下的阴影
  当然,北欧国家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使政府财政日益吃紧,其次是高税收导致一些富豪移民国外,还有就是社会福利太优渥,使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有点萎缩。我还观察到很重要的一点,这样的“社会福利主义”滋生一批,甚至是一大批不劳而获者。
  历史上,北欧的生存环境恶劣,冬季长达六个月以上,而且一到冬日,白天大多五小时不到。光照不足,农作物生长就受制约,再加上整体地区的资源不丰富,所以北欧人民素以勤劳、俭朴而著称。但目前在国家高福利的保障下,有不少国民,特别是年轻人,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思想较重。我接触过好几个瑞典的“失业青年”,他们一副散漫的样子,在我们国家是要被归类到游手好闲一族的。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宾馆的设备维修保养经理,28岁,大学毕业5年了,但我和他交往时,他才刚刚工作了十几天,而这之前,他一直是“失业者”。跟他一块来吃饭的一位大学同学,像他一样“失业”了5年之后,又重新回母校去念研究生了。我问他们前5年怎么没找工作?他们回答说是因为没有合适和理想的工作岗位。我再问他们这5年他们如何生活的?答曰:有时也打打零活,但大多数时间是外出旅游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去了。我很惊诧,身强体壮的年轻人,竟然有闲、有脸拿着“失业救济”去旅游?在瑞典,乃至整个北欧,这样的“失业者”不在少数,我调查过,瑞典的“失业率”高达20%,但这样高的“失业率”,社会却能安然无恙,我又是很惊诧。
  我回国前,当地一位教师对我说,他们国家,包括挪威、芬兰、法、德等国,为了遏制“失业率”,并对“懒汉和不劳而获者”有所制约,已开始制定一些政策,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
  我觉得这不但是应该的,而且还是合理与必需的。
  (待续)
  责任编辑:王震国
其他文献
导读:数字城管信息采集标准的细化和扩大、采集标准的透明和更新、监督考核机制的公开和中立、管理理念的突破和创新等因素影响了数字城管发现问题模式的选择,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信息采集模式,而开放式模式中尤以市场化信息采集模式最有效率和效益。  数字城管运用3S(GIS、RS、GPS)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无线电通信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以一万平方米为一
期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在“俭”与“奢”上的语言数不胜数,但现在数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最为红火。为何?因为被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报告中引用了。但语言的效力抵不过更有说服力的事实——八年前,胡锦涛访美时与比尔·盖茨共进晚餐,我录下了当时的那段新闻报道:宾客们享用的晚餐是精选的三道菜:前菜是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是华盛顿州产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
期刊
导读:结合2002-2009年30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环境规制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提高1,创新的数量可增加0.005%。因此,政府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可以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从而促进区域创新。    Key Words    关键词:环境规制;区域创新;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DOI:10.39
期刊
导读: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繁荣经济和提升生活品质两个基本方向,但是这两个基本方向的实现都必须是在确保环境可持续基础上展开的。那种只注重功能分区的功能规划主义思想及忽略社会团结的做法已不再适应,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现代城市的发展,而生态文明是一种较好整合了环境、经济、社会的理念,其在《欧洲城市环境绿皮书》中已有所论述,值得借鉴和研究。  随着雾霾持续影响中国大部分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在几个重要
期刊
导读:“两湖熟,天下足”,人们曾经从农耕社会的视角阐释湖南、湖北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历史曾经因领袖辈出、大家荟萃给湖湘大地留下美誉。如今,工业文明使中华沧桑巨变、万象更新,曾经的富庶之地、人文之源,又有了怎样的创新思维、何等的奇异举措?  五年前,经国务院批准,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
期刊
编者按:本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现代都市产住一体的协调布局与功能适配”,共有5篇文章,内容涉及产城分离困境的破解与组合战略、城市拥挤与机动化的理性策略、产住分离的改善对策、城市“社区化”的新回归模式及郊区新城的发展借鉴。每位专家立足当下城市化新成长阶段的特点,对当前的城市化新特征新需求作了详细的剖析,并为如何充分发挥城市化的引领作用设计了积极有效的实践路径。  导读:由于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间的脱节,
期刊
导读:特大城市市容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度层面的大胆改革和管理上的渐进提升。近年来,天津在市容管理的理念、知识、体制、机制、技术、法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全面、系统的创新,很值得借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一方面市容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市容管理创新。各个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都在基于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乔布斯的影响力:迄今为止,有3个著名的苹果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正握在乔布斯手中。   业界将苹果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有人认为,乔布斯具有五方面的艺术化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的能力:不拘一格的创新力、追求完美的永恒力、吸引杰出人才的感召力、博采众长的抉择力、独具魅力的营销力。   乔布斯不仅是公司总裁,更是苹果
期刊
导读:社会流动加快后的发达地区的农村面临了本地劳动力流出和外来劳动力流入的双向运动,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外来人口的进入提供了可能,此后的社区内部关系经历了从“一元”到“二元”的重构。以沪郊南村为个案对这一现象进行经验性考察后可以发现:利益一体化的调整、政治参与的激发、公共空间的建构,是目前对城郊“二元社区”秩序整合的有效策略。  引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发达地区的城郊农村从事
期刊
导读:近年来,“城管塔西佗陷阱”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在内部职能增多、外部舆论误解的时代语境下,城管人员面临巨大压力,影响了城管执法效率的提高。着眼于“前馈控制”的分析视角,有助于探讨破解“城管塔西佗陷阱”的方法路径。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管理日益受困于“塔西佗陷阱”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一方面是城市管理职能的急剧扩张,另一方面却是城管妖魔化的不断加剧。在已屡见不鲜的“城管打人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