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而语文课堂不仅担任着教书写字的角色,也要承担德育教育的功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生识字,了解祖国的人文历史、大好河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增强认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德育的渗透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坚持以德树人,加深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从每门课程做起,从每堂课做起。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真正做到理解每件事、每个人,而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也需要承担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语文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深刻了解阅读的内容。在学生阅读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和文本相同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才会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传达的正确思想。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爬天都峰》一课,学生在阅读时老师可以为大家描述一个情境,使用PPT等将故事的背景阐述清楚,然后分别选不同的同学作为文章中的人物进行阅读,将自己置身于文中。学生身临其境才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容,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自己才能走到最后。学生阅读后会在心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相互鼓励就会走向最后的成功。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已经有很多教学工具可以使用,并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文本的内容更加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音乐、图片、视频带领同学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体会文本主人公的真实情感,更有利于文本主题思想的表达[1]。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盘古开天地》一课,在学生阅读前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了解我们的祖先盘古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才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有了这些了解后学生在阅读中就可以真正进入课本,体会盘古支撑天地,化身躯为万物。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快进入文本,理解盘古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共鸣,有助于自身奉献精神的形成。
三、适时扩展阅读,丰富知识
语文课堂中的阅读主要针对课本中的某一课,阅读、提问、课后作业都是针对这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对自己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延续的,还需要进行扩展阅读,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级语文课本中《蝙蝠与雷达》一文学生在阅读时认识到动物身上的可贵之处,科学家们研究时不放弃以及他们身上的创新精神。在阅读后学生可理解创新、不懈坚持的精神特征,理解动物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东西。同时,在阅读后学生可能很快将其忘记,这时需要一定的课外阅读与扩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学习《蝙蝠与雷达》后老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与动物、植物相关的发明,以此展示动植物身上的可贵之处,以及大自然的魅力、科学家的科研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更多知识后也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认同,不断学习、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四、增加实践活动,拓宽视野
语文阅读教学多数属于课堂内部的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但远远不及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受到的感触和影响深厚。所以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2]。文字源于实践,语文的阅读课堂也来源于实践,所以只有回归实践才能真正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容。例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中《风筝》一文,风筝是作者小时候的快乐,自己亲自做风筝、放风筝,虽然最后风筝飞往广阔的天空,但那是作者心中的幸福,他也会不断追寻幸福。通过阅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感受到风筝脱线后作者的难过,以及最后转换心情继续寻找风筝、追求幸福的快乐。仅通过阅读学生的理解是不充分的,老师这时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会。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如在周末自己动手做风筝、放风筝,亲身感受自己动手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自己成为作者,可以真正身臨其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不断追寻自己的幸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需要根据讲授的课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入情境阅读,观看视频、图片加深记忆,扩展阅读充实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置身其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篇课文都可以采取这些方法,采取适合的方法使德育思想真正传达给每个学生才是最重要的[3]。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含有丰富的知识内容,老师只有深刻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借助灵活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传达的正确的思想,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正确的思想、深刻的道理,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使语文阅读课堂更加丰富、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18-120.
[2]吴文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19(471):160-162.
[3]邱德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00(006):15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坚持以德树人,加深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从每门课程做起,从每堂课做起。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真正做到理解每件事、每个人,而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也需要承担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语文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深刻了解阅读的内容。在学生阅读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和文本相同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才会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传达的正确思想。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爬天都峰》一课,学生在阅读时老师可以为大家描述一个情境,使用PPT等将故事的背景阐述清楚,然后分别选不同的同学作为文章中的人物进行阅读,将自己置身于文中。学生身临其境才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容,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自己才能走到最后。学生阅读后会在心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相互鼓励就会走向最后的成功。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已经有很多教学工具可以使用,并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文本的内容更加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音乐、图片、视频带领同学进入一个真实的情境,体会文本主人公的真实情感,更有利于文本主题思想的表达[1]。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盘古开天地》一课,在学生阅读前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了解我们的祖先盘古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才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有了这些了解后学生在阅读中就可以真正进入课本,体会盘古支撑天地,化身躯为万物。通过多媒体工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快进入文本,理解盘古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心理上的共鸣,有助于自身奉献精神的形成。
三、适时扩展阅读,丰富知识
语文课堂中的阅读主要针对课本中的某一课,阅读、提问、课后作业都是针对这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对自己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延续的,还需要进行扩展阅读,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级语文课本中《蝙蝠与雷达》一文学生在阅读时认识到动物身上的可贵之处,科学家们研究时不放弃以及他们身上的创新精神。在阅读后学生可理解创新、不懈坚持的精神特征,理解动物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东西。同时,在阅读后学生可能很快将其忘记,这时需要一定的课外阅读与扩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学习《蝙蝠与雷达》后老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与动物、植物相关的发明,以此展示动植物身上的可贵之处,以及大自然的魅力、科学家的科研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更多知识后也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认同,不断学习、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四、增加实践活动,拓宽视野
语文阅读教学多数属于课堂内部的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但远远不及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受到的感触和影响深厚。所以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2]。文字源于实践,语文的阅读课堂也来源于实践,所以只有回归实践才能真正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容。例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中《风筝》一文,风筝是作者小时候的快乐,自己亲自做风筝、放风筝,虽然最后风筝飞往广阔的天空,但那是作者心中的幸福,他也会不断追寻幸福。通过阅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感受到风筝脱线后作者的难过,以及最后转换心情继续寻找风筝、追求幸福的快乐。仅通过阅读学生的理解是不充分的,老师这时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会。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如在周末自己动手做风筝、放风筝,亲身感受自己动手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自己成为作者,可以真正身臨其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不断追寻自己的幸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需要根据讲授的课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入情境阅读,观看视频、图片加深记忆,扩展阅读充实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置身其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篇课文都可以采取这些方法,采取适合的方法使德育思想真正传达给每个学生才是最重要的[3]。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含有丰富的知识内容,老师只有深刻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借助灵活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传达的正确的思想,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正确的思想、深刻的道理,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使语文阅读课堂更加丰富、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18-120.
[2]吴文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19(471):160-162.
[3]邱德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00(0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