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做不到的我们园区才做,以园区的影响来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文静说。把技术研发和孵化、加工和市场经营放在园内,农产品原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置于园外乡镇的“两头在园、中间在外”战略,正在使园区成就着以现代经营形式打造的龙头企业集中地、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中心和西南农副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的“野心”。
“大工厂”拉动农民
10年前,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成立时就定位于发展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和市场型农业,其中又以摆脱昔日简单原始生产方式的加工型农业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这种高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深加工集约化模式,能把农民“整合”进产业链。
经过坚持不懈的招商引资,如今,在中国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方便米饭生产企业领先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入驻,并大量“消化”重庆产大米。以油脂加工为主导产业的重庆利农一把手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年加工处理能力达10万吨菜籽,成为“吞吃”重庆菜籽的“怪兽”。重庆小天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初级农产品如生姜、大蒜、花椒、辣椒等,用以进行深精加工制成火锅底料、调味品,实现产品增值。重庆华牧互邦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处理200万头生猪,分割加工各种制品,供重庆市场销售和商品出口,也实现了农产品增值。目前,入驻园区的龙头企业已达200多家,它们对农民和农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龙头企业的威力有多大?佳仙味精厂总经理余加义深有体会:“在我们公司向农民收购野山椒之前,农民往往要等到野山椒红透了才采摘,而现在刚刚成熟就可以卖给我们,收获周期缩短,等于为他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以企业带动产业,园区正在对重庆乃至三峡库区和西南地区的种畜种禽、饲料、农产品冷藏加工、包装制品等多级联带产业发挥着巨大的拉动效应。
“神经中枢”推广新科技
渝北区沙坪镇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该镇农民以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粮食,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而该镇成为渝北科技园B区后,不少农民搞起了花卉种植,办起了花卉企业,两年多时间,农民在花卉种植这一项上,年人均增收近千元。该地区已成为全市三大花卉基地之一。
如今,已经落户园区的科研机构、农业高科技企业数十家,诸如重庆市薯类脱毒育苗中心、重庆市柑橘脱毒育苗中心、重庆天友乳业有限公司等等,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既是农业科技开发应用和推广的第一主体,也是园区实施农业科技项目的载体之一,园区的科技项目“孵化”功能大多由他们来实现。
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加盟,使园区成为了重庆及周边现代农业发展名副其实的“神经中枢”。在这里开发的油菜栽培、柑橘栽培和生猪饲养等十几种新科技已经在36个企业和乡镇推广应用。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村两年前还是丰都县最穷的村之一,如今村民却能动手给自家的母牛人工授精,该村也成了全市最大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户均养牛3头,全村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为村民提供技术的就是入驻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机构。
仅2005年,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示范推广了12万亩果蔬,指导饲养生猪、奶牛上万头,使农民直接增加收入4500万元。园区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在示范基地培育出动植物新品种18个,让参与到其中的龙头企业增收800多万元、农民增收近500万元。
“大市场”成为农产品“绿色通道”
不满足于当工厂、作技术中心,渝北农业科技园区还有一个“野心”,就是成为西南农产品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
这个“野心”是有理由的。园区地处主城区,毗邻重庆空港,高速公路穿区而过,离长江水运枢纽只有几公里。在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的今天,通过加快农产品及商品流通产业的建设、促进农业技术信息交流向纵深发展,能够使园区真正成为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农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绿色通道”。
“做市场就要以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因此,我们走的是一条独特的路。”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处处长张云川说。
园区正在建设的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三亚湾水产品市场,就证明了这条“独特的路”是可行的。该市场摆脱了传统的依靠政府投资修建再招商引资的套路,寻找到一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该市场的股东都是水产协会的经营大户,园区只为他们作规划、提供土地,水产经营大户们自己组成了股份公司来投资、兴建、招商,这样,不但避免了因政府招商失败而导致的市场荒废,还降低了前期经营户的经营成本,减少了开办市场的风险和缩短了市场成熟的时间。这不,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的招商已经进入扫尾阶段了。
据张处长介绍,占地400亩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石盘河农副产品市场已经完成规划,这个市场瞄准的目标是成为西南地区的无公害蔬菜流通中心;而友熙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目标却是“立足重庆港口优势,打造重庆与东盟自由贸易农产品物资集散地”。
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渝北农业科技园区将进入另一个崭新的境界。
·专家观点·
许越先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农业科技园区应发挥四大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是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集中体现。它应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四大作用:一是科技支撑作用。农业科技园区可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厂化方式为动植物高效生产提供可控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现代技术的高度集成和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潜能获得最高的产量、良好的品质和较高的效益。二是市场引导作用。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科技园区按市场需要生产的产品,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而是用最新品种、最好技术培育和加工出来的精品,以满足国内外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三是先导示范作用。农业结构调整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推动大规模生产,为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先导示范作用。四是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园区种苗繁育中心,带动名优品种普及推广;通过园区技术培训,带动广大农民素质和应用新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在园区的产业化,可成为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的龙头。
“大工厂”拉动农民
10年前,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成立时就定位于发展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和市场型农业,其中又以摆脱昔日简单原始生产方式的加工型农业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这种高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深加工集约化模式,能把农民“整合”进产业链。
经过坚持不懈的招商引资,如今,在中国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方便米饭生产企业领先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入驻,并大量“消化”重庆产大米。以油脂加工为主导产业的重庆利农一把手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年加工处理能力达10万吨菜籽,成为“吞吃”重庆菜籽的“怪兽”。重庆小天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初级农产品如生姜、大蒜、花椒、辣椒等,用以进行深精加工制成火锅底料、调味品,实现产品增值。重庆华牧互邦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处理200万头生猪,分割加工各种制品,供重庆市场销售和商品出口,也实现了农产品增值。目前,入驻园区的龙头企业已达200多家,它们对农民和农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龙头企业的威力有多大?佳仙味精厂总经理余加义深有体会:“在我们公司向农民收购野山椒之前,农民往往要等到野山椒红透了才采摘,而现在刚刚成熟就可以卖给我们,收获周期缩短,等于为他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以企业带动产业,园区正在对重庆乃至三峡库区和西南地区的种畜种禽、饲料、农产品冷藏加工、包装制品等多级联带产业发挥着巨大的拉动效应。
“神经中枢”推广新科技
渝北区沙坪镇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该镇农民以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粮食,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而该镇成为渝北科技园B区后,不少农民搞起了花卉种植,办起了花卉企业,两年多时间,农民在花卉种植这一项上,年人均增收近千元。该地区已成为全市三大花卉基地之一。
如今,已经落户园区的科研机构、农业高科技企业数十家,诸如重庆市薯类脱毒育苗中心、重庆市柑橘脱毒育苗中心、重庆天友乳业有限公司等等,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既是农业科技开发应用和推广的第一主体,也是园区实施农业科技项目的载体之一,园区的科技项目“孵化”功能大多由他们来实现。
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加盟,使园区成为了重庆及周边现代农业发展名副其实的“神经中枢”。在这里开发的油菜栽培、柑橘栽培和生猪饲养等十几种新科技已经在36个企业和乡镇推广应用。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村两年前还是丰都县最穷的村之一,如今村民却能动手给自家的母牛人工授精,该村也成了全市最大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户均养牛3头,全村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为村民提供技术的就是入驻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机构。
仅2005年,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示范推广了12万亩果蔬,指导饲养生猪、奶牛上万头,使农民直接增加收入4500万元。园区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在示范基地培育出动植物新品种18个,让参与到其中的龙头企业增收800多万元、农民增收近500万元。
“大市场”成为农产品“绿色通道”
不满足于当工厂、作技术中心,渝北农业科技园区还有一个“野心”,就是成为西南农产品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
这个“野心”是有理由的。园区地处主城区,毗邻重庆空港,高速公路穿区而过,离长江水运枢纽只有几公里。在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的今天,通过加快农产品及商品流通产业的建设、促进农业技术信息交流向纵深发展,能够使园区真正成为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农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绿色通道”。
“做市场就要以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因此,我们走的是一条独特的路。”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处处长张云川说。
园区正在建设的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三亚湾水产品市场,就证明了这条“独特的路”是可行的。该市场摆脱了传统的依靠政府投资修建再招商引资的套路,寻找到一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该市场的股东都是水产协会的经营大户,园区只为他们作规划、提供土地,水产经营大户们自己组成了股份公司来投资、兴建、招商,这样,不但避免了因政府招商失败而导致的市场荒废,还降低了前期经营户的经营成本,减少了开办市场的风险和缩短了市场成熟的时间。这不,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的招商已经进入扫尾阶段了。
据张处长介绍,占地400亩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石盘河农副产品市场已经完成规划,这个市场瞄准的目标是成为西南地区的无公害蔬菜流通中心;而友熙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目标却是“立足重庆港口优势,打造重庆与东盟自由贸易农产品物资集散地”。
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渝北农业科技园区将进入另一个崭新的境界。
·专家观点·
许越先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农业科技园区应发挥四大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是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集中体现。它应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四大作用:一是科技支撑作用。农业科技园区可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厂化方式为动植物高效生产提供可控的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现代技术的高度集成和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潜能获得最高的产量、良好的品质和较高的效益。二是市场引导作用。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科技园区按市场需要生产的产品,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而是用最新品种、最好技术培育和加工出来的精品,以满足国内外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三是先导示范作用。农业结构调整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推动大规模生产,为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先导示范作用。四是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园区种苗繁育中心,带动名优品种普及推广;通过园区技术培训,带动广大农民素质和应用新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在园区的产业化,可成为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