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宣怀(1844-1916)是这个大家族的轴心,他是常州人,原是李鸿章鞍前马后的一个“文案”(秘书),四十年间因大办洋务,传奇式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先后创办了十一项“第一”,即: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电报公司、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第—条铁路干线、第一所高等院校、第一家内河肮运企业…一还出任了中国第—任红十字会会长,大办慈善事业,在上海滩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的家族非常庞大。从盛宣怀的祖父盛隆算起,二百年间共繁衍了八代子孙。盛宣坏本人先后娶过七房太太,生下八儿八女。这期间,他们既拥有过上千万家财,也遭过两次抄家(辛亥年间和“文革”期间);得势时可径与天子对话,衰败时竟落了个尸骨无存;有钱时可捐出五六百万遗产,没钱时八个人睡一间厨房……其间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简直就像—部上海版《红楼梦》。
不过,“积德之家,始有余庆”。百年沧桑后的盛家,重又光鲜亮丽起来一盛宣怀的一批曾孙“承”字辈正在崛起。
外滩“丑小鸭”与盛宣怀的大手笔
外滩一溜排开的24栋大楼中,最不起眼的是福州路以南那栋三层小楼——轮船招商总局旧址(外滩9号),比起隔壁的汇丰银行大厦,显得十分局促。这也难隆,19世纪末的外滩属于中国人的建筑只有两栋,是外滩最小的两栋建筑,很能反映晚清积贫积弱、民族工商业初创时的窘迫。
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距今已有139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轮船舫运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公司,盛宣怀受命起草了第一个轮船招商局章程,先后出任会办和总办(总经理)。那时中国沿海和长江航运早已被英国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和美国的旗昌洋行所垄断,要打破洋人的一统天下,从洋人手里夺回利权,困难重重。盛宣怀与洋人斗智斗勇,终于三分天下而得其一,成为与英商怡和、太古并驾齐驱的大型企业。这期间一个重要的决策,是把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吃掉”。
轮船招商局最初只有6条船,依靠承揽漕粮(各地每年向朝廷输送的粮食)和官货与外商大打降价战,外商渐渐不支,只好乖乖地坐下来,三次跟盛宣怀签订“齐价合同”。旗昌轮船公司亏损已重,声言以222万两银出售全部轮船和码头。盛宣怀等合计了一下,决定一举盘下。但是公司在降价战中利润已降到七厘,何来200多万?盛宣怀立马奔走各地筹款,上到李鸿章,下到地方督抚,人家推说没钱,他就跟人家打“蘑菇战”。首批付款40万迫在眉睫,不能“蘑菇”,怎么办?盛宣坏毅然自掏腰包40万,先行垫付。这在当时绝对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外舆论哗然,轮船招商局一下子有了二三十条船,还有十几个码头和货栈,实力大大增强,可以挺直了腰杆与英商叫板了,被日本人誉为“清廷风雨破屋中的一张新桌子”。
轮船招商局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已拥有477条船。后来总部迁到香港湾仔,建起了巨型的玻璃大厦,现已拥有2000亿资产,但是它的“根”就在外滩9号。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旧址,也是盛宣怀的杰作。这家银行创办于1897年5月27日,是中国第一家银行。该银行在盛宣怀主持下,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银行章程,是上海最早发行钞票的华资银行,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开创意义自不待说,解放后经公私合营并AT中国人民银行。
当初盛宣怀办银行,能不能赚钱,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在观望。额定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商借清延度支部库银200万两。然而实行起来困难重重,官方的度支部说话不算数,答应借200万两而只到位100万两;招募商股,除了盛宣怀主持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其余应者寥寥。动员来的九位总董每人不过出五万两、十万两,意思意思。盛宣怀没辙,找到也的老上级李鸿章。那时李鸿章早已因甲午战败而落势,正在军机处坐冷板凳,但他还是拿出几十万两私款支持盛宣怀。最后李鸿章与盛宣怀各自投资三十余万两,总共70万两,加上其余各款,中国这第一家银,亍方才“干呼万唤始出来”。
静安寺红楼的汉冶萍“八卦”
北京西路万航渡路路口那栋交通银行大厦的后面,有—栋十分漂亮的西式红砖洋房,现在是警备区老干部门诊部和活动室,当年是上海滩大富翁云集的地方——汉冶萍公司上海俱乐部。
汉冶萍公司是盛宣怀于1908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厂矿企业在湖北和江西,而投资的大老板们基本都在上海,这个俱乐部就是他们开会议事、招待宴请的地方。
汉冶萍公司包括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原先是张之洞的官办厂矿,18%年亏得—塌糊涂,实在办不下去了,交由盛宣怀接手,先后招股200万两,改为官督商办。盛宣雨采知钢铁乃一国工业之命脉,竭尽全力予以呵护,明知是个亏损企业,仍率先大笔投资,他最终持有股票134000股,当时价值670万元。但是,汉冶萍公司的命运很不好,是盛宣怀一生倾陆心血最多,但也是麻烦最多、磨难最多的一个企业。
盛宣怀办企业,一般少则一年,多则几年就被他“搞定”,而这个倒霉的汉冶萍,从他18%年接办算起,至1907年新炉出钢为止,整整耗去十一年光阴。问题的症结居然是张之洞闹的大笑话。
原来,汉冶萍出产的钢材不知何故,看样子挺好,可是中看不中用,动辄就断裂,与外国进口的钢材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就有人说闲话:你盛宣怀扛着朝廷的大牌子,责令各地督抚必须购买国产钢材,尤其各地正大力举造铁路,清廷命令必须购买汉阳铁厂出产的钢轨,以挽回利权。但是你的质量不过关又作何讲?钢轨一再断裂,经常更换费时费力且不说,成本必然上扬,更危险的是要是出了车祸,造成惨剧,谁还敢乘火车?无人敢乘火车,铁路办之伺用?盛宣怀为此大伤脑筋。
他央时巴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他不明白,一样是优质煤、优质铁砂,一样是洋人技术和西式机器,为什么洋人炼出来的钢就优质,而自己炼出来的就不行呢?既然洋技师也讲不清所以然,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派人到国外的炼钢厂去侦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对照,看我们与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1902年,就在他的老父盛康去世的那个月,心力交瘁的盛宣怀,病中提笔向清延打报告,要求派员出国考察,他要派李维格(汉阳铁厂厂长)去详加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李维格不负厚望,考察国外各厂后,终于找出了汉阳铁厂的症结。原来中国国产钢材太脆、易断的原因是矿石含磷太多,因而在冶炼的过程中,理应采取去磷法。而当初张之洞购买设备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关键I生的问题,所采用的机炉都使用酸法,这么一来,不仅不能去磷,反而使情况更糟。这一南辕北辙的战略错误,使中国的钢铁工业“糜去十余年之光阴,耗尽干余万之成本”,损失l参痛之极。那时自己不懂技术,只好依靠洋人,而洋人居然“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根本就在故意扰乱,或许是依据背后人的指示行事。事过一百年后回头看,中国钢铁工
他的家族非常庞大。从盛宣怀的祖父盛隆算起,二百年间共繁衍了八代子孙。盛宣坏本人先后娶过七房太太,生下八儿八女。这期间,他们既拥有过上千万家财,也遭过两次抄家(辛亥年间和“文革”期间);得势时可径与天子对话,衰败时竟落了个尸骨无存;有钱时可捐出五六百万遗产,没钱时八个人睡一间厨房……其间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简直就像—部上海版《红楼梦》。
不过,“积德之家,始有余庆”。百年沧桑后的盛家,重又光鲜亮丽起来一盛宣怀的一批曾孙“承”字辈正在崛起。
外滩“丑小鸭”与盛宣怀的大手笔
外滩一溜排开的24栋大楼中,最不起眼的是福州路以南那栋三层小楼——轮船招商总局旧址(外滩9号),比起隔壁的汇丰银行大厦,显得十分局促。这也难隆,19世纪末的外滩属于中国人的建筑只有两栋,是外滩最小的两栋建筑,很能反映晚清积贫积弱、民族工商业初创时的窘迫。
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距今已有139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轮船舫运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公司,盛宣怀受命起草了第一个轮船招商局章程,先后出任会办和总办(总经理)。那时中国沿海和长江航运早已被英国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和美国的旗昌洋行所垄断,要打破洋人的一统天下,从洋人手里夺回利权,困难重重。盛宣怀与洋人斗智斗勇,终于三分天下而得其一,成为与英商怡和、太古并驾齐驱的大型企业。这期间一个重要的决策,是把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吃掉”。
轮船招商局最初只有6条船,依靠承揽漕粮(各地每年向朝廷输送的粮食)和官货与外商大打降价战,外商渐渐不支,只好乖乖地坐下来,三次跟盛宣怀签订“齐价合同”。旗昌轮船公司亏损已重,声言以222万两银出售全部轮船和码头。盛宣怀等合计了一下,决定一举盘下。但是公司在降价战中利润已降到七厘,何来200多万?盛宣怀立马奔走各地筹款,上到李鸿章,下到地方督抚,人家推说没钱,他就跟人家打“蘑菇战”。首批付款40万迫在眉睫,不能“蘑菇”,怎么办?盛宣坏毅然自掏腰包40万,先行垫付。这在当时绝对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外舆论哗然,轮船招商局一下子有了二三十条船,还有十几个码头和货栈,实力大大增强,可以挺直了腰杆与英商叫板了,被日本人誉为“清廷风雨破屋中的一张新桌子”。
轮船招商局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已拥有477条船。后来总部迁到香港湾仔,建起了巨型的玻璃大厦,现已拥有2000亿资产,但是它的“根”就在外滩9号。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旧址,也是盛宣怀的杰作。这家银行创办于1897年5月27日,是中国第一家银行。该银行在盛宣怀主持下,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银行章程,是上海最早发行钞票的华资银行,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开创意义自不待说,解放后经公私合营并AT中国人民银行。
当初盛宣怀办银行,能不能赚钱,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在观望。额定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商借清延度支部库银200万两。然而实行起来困难重重,官方的度支部说话不算数,答应借200万两而只到位100万两;招募商股,除了盛宣怀主持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其余应者寥寥。动员来的九位总董每人不过出五万两、十万两,意思意思。盛宣怀没辙,找到也的老上级李鸿章。那时李鸿章早已因甲午战败而落势,正在军机处坐冷板凳,但他还是拿出几十万两私款支持盛宣怀。最后李鸿章与盛宣怀各自投资三十余万两,总共70万两,加上其余各款,中国这第一家银,亍方才“干呼万唤始出来”。
静安寺红楼的汉冶萍“八卦”
北京西路万航渡路路口那栋交通银行大厦的后面,有—栋十分漂亮的西式红砖洋房,现在是警备区老干部门诊部和活动室,当年是上海滩大富翁云集的地方——汉冶萍公司上海俱乐部。
汉冶萍公司是盛宣怀于1908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厂矿企业在湖北和江西,而投资的大老板们基本都在上海,这个俱乐部就是他们开会议事、招待宴请的地方。
汉冶萍公司包括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原先是张之洞的官办厂矿,18%年亏得—塌糊涂,实在办不下去了,交由盛宣怀接手,先后招股200万两,改为官督商办。盛宣雨采知钢铁乃一国工业之命脉,竭尽全力予以呵护,明知是个亏损企业,仍率先大笔投资,他最终持有股票134000股,当时价值670万元。但是,汉冶萍公司的命运很不好,是盛宣怀一生倾陆心血最多,但也是麻烦最多、磨难最多的一个企业。
盛宣怀办企业,一般少则一年,多则几年就被他“搞定”,而这个倒霉的汉冶萍,从他18%年接办算起,至1907年新炉出钢为止,整整耗去十一年光阴。问题的症结居然是张之洞闹的大笑话。
原来,汉冶萍出产的钢材不知何故,看样子挺好,可是中看不中用,动辄就断裂,与外国进口的钢材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就有人说闲话:你盛宣怀扛着朝廷的大牌子,责令各地督抚必须购买国产钢材,尤其各地正大力举造铁路,清廷命令必须购买汉阳铁厂出产的钢轨,以挽回利权。但是你的质量不过关又作何讲?钢轨一再断裂,经常更换费时费力且不说,成本必然上扬,更危险的是要是出了车祸,造成惨剧,谁还敢乘火车?无人敢乘火车,铁路办之伺用?盛宣怀为此大伤脑筋。
他央时巴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他不明白,一样是优质煤、优质铁砂,一样是洋人技术和西式机器,为什么洋人炼出来的钢就优质,而自己炼出来的就不行呢?既然洋技师也讲不清所以然,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派人到国外的炼钢厂去侦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对照,看我们与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1902年,就在他的老父盛康去世的那个月,心力交瘁的盛宣怀,病中提笔向清延打报告,要求派员出国考察,他要派李维格(汉阳铁厂厂长)去详加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李维格不负厚望,考察国外各厂后,终于找出了汉阳铁厂的症结。原来中国国产钢材太脆、易断的原因是矿石含磷太多,因而在冶炼的过程中,理应采取去磷法。而当初张之洞购买设备时,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关键I生的问题,所采用的机炉都使用酸法,这么一来,不仅不能去磷,反而使情况更糟。这一南辕北辙的战略错误,使中国的钢铁工业“糜去十余年之光阴,耗尽干余万之成本”,损失l参痛之极。那时自己不懂技术,只好依靠洋人,而洋人居然“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根本就在故意扰乱,或许是依据背后人的指示行事。事过一百年后回头看,中国钢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