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一个周期,而农村地区学校新课程改革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校本培训效果较差、校本教研起色不大以及评价体系跟不上等问题,为此需要从经费、教研、培训、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经费投入 校本培训 本次教研 评价体系。
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与城市地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增强。为此,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落实切实措施,有效帮助农村地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一.当前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支撑。但是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大多数农村县财力十分薄弱,很难对新课程改革拨付专门经费,加之农村学校自身造血功能缺乏,经费捉襟见肘,因此,新课程改革根本就没有经费保障。在此情况下,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学校既无力为教师订阅更多的书报和新课程改革相关的参考资料,也无力派出更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难以实现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然是用老办法、老手段教新教材,教学效率十分底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难以落实,大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同时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十分有限,造成超级大班现象普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2.校本培训效果不好
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方法与技术,这就必须对教师先行培训,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培训途径就是充分依靠学校,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但是就目前农村地区学校的校本培训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缺乏培训的专门机构和力量,校本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即使能够培训也只能是照本宣科,不能科学而有效地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校本培训收效甚微,这样,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对新教材认识不足,感到十分陌生,观念、认识和方法都依然是老一套。
3.校本课程开发起色不大
新课程改革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广大的农村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既难以找到开发的切入点,又不能准确提炼当地的人文精神,95%以上的学校都没有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
4.教师评价体系尚未跟上
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农村地区学校现行的评价和考试体系,基本上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在教师观念、学生观念、家长观念和社会评价学校的观念等方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无疑将严重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相关科研院所都应该及时改革和调整现行的评价体系,及时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及时为新课程改革把好关、导好向。
此外课程偏多、综合实践课程开设难度大、围绕新课程开展的教育科研肤浅等问题也较为普遍。
二.对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全面落实课改经费
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规定,认真落实经费投入措施,建立长期有效的新课程改革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切实为农村地区实施课程改革修建必要的实习场所,添置必要的实验器材、电子电器等设施设备,可实施非均衡投资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时候,特别应建立和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农村地区学校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扎实开展教师培训
要改进教师培养工作,做实校本培训,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要建立城市与农村师资互派机制,让城市、农村学校教师分别到农村、城市学校工作、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要建立为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免费开展教师培训机制,特别是教材编写机构、教育科研院所等部门,应加强工作,适时组织和吸收农村地区学校的骨干、重点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培养师资。要落实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措施,加强理论培养,强化教学反思,及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办法和手段,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
3.切实抓好县级教研
因农村地区学校经费紧张,要派出大量的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是不现实的,因此,开展好县级培训应是为农村学校培养新课改师资的重点途径,只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和加强校本教研,逐渐把学习和研究养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县级教研机构要在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研究、指导。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扎实开展全县性的说课、评课、上研究课和优质课以及优秀论文评比、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各级教材编审专家要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尽量减轻农村地区学校的经费困难,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认真编写适合农村实际的新教材
教材编写要坚持贴近农村社会、贴近农村学生、贴近农村生活,更多地听取农村地区学校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学生学习、研究的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导航、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载体。
(作者通联:402660重庆市潼南县四方小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经费投入 校本培训 本次教研 评价体系。
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与城市地区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增强。为此,在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落实切实措施,有效帮助农村地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
一.当前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支撑。但是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大多数农村县财力十分薄弱,很难对新课程改革拨付专门经费,加之农村学校自身造血功能缺乏,经费捉襟见肘,因此,新课程改革根本就没有经费保障。在此情况下,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学校既无力为教师订阅更多的书报和新课程改革相关的参考资料,也无力派出更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难以实现新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然是用老办法、老手段教新教材,教学效率十分底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难以落实,大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同时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十分有限,造成超级大班现象普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2.校本培训效果不好
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方法与技术,这就必须对教师先行培训,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培训途径就是充分依靠学校,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但是就目前农村地区学校的校本培训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缺乏培训的专门机构和力量,校本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即使能够培训也只能是照本宣科,不能科学而有效地对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校本培训收效甚微,这样,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对新教材认识不足,感到十分陌生,观念、认识和方法都依然是老一套。
3.校本课程开发起色不大
新课程改革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广大的农村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既难以找到开发的切入点,又不能准确提炼当地的人文精神,95%以上的学校都没有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
4.教师评价体系尚未跟上
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农村地区学校现行的评价和考试体系,基本上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在教师观念、学生观念、家长观念和社会评价学校的观念等方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无疑将严重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相关科研院所都应该及时改革和调整现行的评价体系,及时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及时为新课程改革把好关、导好向。
此外课程偏多、综合实践课程开设难度大、围绕新课程开展的教育科研肤浅等问题也较为普遍。
二.对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全面落实课改经费
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规定,认真落实经费投入措施,建立长期有效的新课程改革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切实为农村地区实施课程改革修建必要的实习场所,添置必要的实验器材、电子电器等设施设备,可实施非均衡投资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时候,特别应建立和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农村地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农村地区学校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扎实开展教师培训
要改进教师培养工作,做实校本培训,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方面,要建立城市与农村师资互派机制,让城市、农村学校教师分别到农村、城市学校工作、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要建立为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免费开展教师培训机制,特别是教材编写机构、教育科研院所等部门,应加强工作,适时组织和吸收农村地区学校的骨干、重点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培养师资。要落实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措施,加强理论培养,强化教学反思,及时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办法和手段,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
3.切实抓好县级教研
因农村地区学校经费紧张,要派出大量的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是不现实的,因此,开展好县级培训应是为农村学校培养新课改师资的重点途径,只有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和加强校本教研,逐渐把学习和研究养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县级教研机构要在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研究、指导。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扎实开展全县性的说课、评课、上研究课和优质课以及优秀论文评比、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各级教材编审专家要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尽量减轻农村地区学校的经费困难,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认真编写适合农村实际的新教材
教材编写要坚持贴近农村社会、贴近农村学生、贴近农村生活,更多地听取农村地区学校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学生学习、研究的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导航、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载体。
(作者通联:402660重庆市潼南县四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