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强化学生法制精神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励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国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意识作为国防教育产物,其核心内容也是国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国防意识教育与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防意识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积极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一、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国防教育的使命感
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防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并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扰,安安稳稳搞建设,并能在国际事务中挺起腰杆;在战时,则能凝聚民心,万众协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就是国防思想的结晶。
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必须提高包括国防素质在内的国民综合素质。国防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二、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作用
1.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
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是一项强度很大的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中军训期间,每天长时间的户外“摸、爬、滚、打、练”的军训是紧张、严肃、艰苦的。烈日下单调的队列操练和水泥地在高温下反射出的热气,使学生们感到枯燥、紧张、疲劳。然而,正是这种艰苦训练使学生得到了磨炼。不仅锻炼了体魄、增强了体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了学生的审美观,有效地促进和扩展了体育和美育的内涵。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人的优美”的意义所在。哲学家休谟指出“人体之美的主要部分就是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姿态,以及表示体力和活泼的肢体结构”。在军训中,统一的服装,标准的队列动作,严格的纪律,整洁一致的内务等尽管单调,但通过军训,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军队、军营、军人这种直线美,整齐一致的美,方块和挺拔的美,十分威严与自信,坚强而有力;这种外在的健美身躯与内在的乐观、自信、尊严构成了人类体格、情感、精神融为一体的和谐美才是真正的美。
2.强化学生的法制精神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宪法》、《兵役法》、《国防法》都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更是明确规定,国家要在受教育者中进行国防教育。大学生应该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正确认识国防法规的本质及其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国防法制意识,提高自身国防法规知识水平,强化依国防法规办事的观念,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中自觉遵守法律,明确国防法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提高履行兵役义务和其他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为国防事业奋斗的法制精神。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首先,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其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安危、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
三、开设军事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势在必行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新技术新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大学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2][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02.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国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意识作为国防教育产物,其核心内容也是国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国防意识教育与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防意识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积极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一、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国防教育的使命感
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防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并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扰,安安稳稳搞建设,并能在国际事务中挺起腰杆;在战时,则能凝聚民心,万众协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就是国防思想的结晶。
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必须提高包括国防素质在内的国民综合素质。国防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二、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作用
1.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
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是一项强度很大的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中军训期间,每天长时间的户外“摸、爬、滚、打、练”的军训是紧张、严肃、艰苦的。烈日下单调的队列操练和水泥地在高温下反射出的热气,使学生们感到枯燥、紧张、疲劳。然而,正是这种艰苦训练使学生得到了磨炼。不仅锻炼了体魄、增强了体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了学生的审美观,有效地促进和扩展了体育和美育的内涵。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人的优美”的意义所在。哲学家休谟指出“人体之美的主要部分就是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姿态,以及表示体力和活泼的肢体结构”。在军训中,统一的服装,标准的队列动作,严格的纪律,整洁一致的内务等尽管单调,但通过军训,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军队、军营、军人这种直线美,整齐一致的美,方块和挺拔的美,十分威严与自信,坚强而有力;这种外在的健美身躯与内在的乐观、自信、尊严构成了人类体格、情感、精神融为一体的和谐美才是真正的美。
2.强化学生的法制精神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宪法》、《兵役法》、《国防法》都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更是明确规定,国家要在受教育者中进行国防教育。大学生应该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正确认识国防法规的本质及其在国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国防法制意识,提高自身国防法规知识水平,强化依国防法规办事的观念,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中自觉遵守法律,明确国防法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提高履行兵役义务和其他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为国防事业奋斗的法制精神。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首先,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其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安危、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
三、开设军事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势在必行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新技术新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大学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参考文献】
[1]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2][英]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