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案的制定应重视前期调研,准确定位,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重建课程标准,选用创新教材,学校要为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保障,并根据反馈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教学方案 课程模块化 制定实施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一个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项或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案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如何做才能使定出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呢?
一、深入调研,准确定位,体现地方特色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原则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此,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找出中职学生适合的就业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是教学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职业学校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1.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将用人单位设有的岗位、岗位技能、岗位能力一一记录下来,这将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2.走访毕业生,他们是职业教育的“产品”,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及遇到的困难都直接反映了职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得与失。
3.关注当地人才市场上的招聘信息,包括网上招聘情况,从这里往往也能了解到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
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课程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计算机课程模块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职业技能模块”,即根据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学习模块。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的小模块,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模块如下:
1.基础课程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部分。有文化课模块(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数字电路、体育、计算机英语)、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Excel、PowerPoint、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职业技能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能力为具体内容,不是单一的课程,可以包括多门课程内容。)有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模块(Frontpage、网页三剑客ASP、程序设计、Internet)、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
三、侧重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在明确划分各教学模块后,围绕本模块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提出具体考核项目及要求就成为主要工作了。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以本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现场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本模块的各专项能力及应达到的标准。
2.应围绕支撑各专项能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要精练,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内容可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
4.要引导教师在课程中教会学生做事的方法。重点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上。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便可,对那些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可以删除不讲。
5.要增强实践性、应用性教育的份量,使学生在类似工作环境的氛围下学习将来工作中要用的技能,有真实感,效果会更好。
6.课程考核项目中列出的应是此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考核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形式则可多样。
四、重视选择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创新教材
教师是用教材来教学生的,而学生也是用教材来学习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还指引职校的教学改革。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教材的选择。
1.看教材的组织形式。可通过目录了解教材是否以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需解决的各项任务为单元,来引入所需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介绍。不选用以学科为体系的教材。
2.看教材的写法与呈现方式。是否顾及到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接受能力,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懂好学,学生才会看。如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碟片则更好。
3.看教学理念。能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做事的方法,如让学生知道一个项目怎么开始、怎么分解分工、各环节怎么跟进、怎么合作、怎么测试、会遇到哪些问题及怎么解决。
4.看知识点的选取。是否突出了“新”(新技术、新工艺)、“实”(实际、重应用)、“专”(深入行业、重规范)。
5.看在技能点的选取。是否直接面向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实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方案实施后的评价及反馈
教学方案制定并实施后,重视事后的评价及反馈可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信息,其诊断性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及时纠正方案制定中的错误和不足。
评价一般有以下两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如课程的设置是否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门课程的安排与连接是否得当;二是可行性原则,既要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要求,也要考虑到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的投资成本。
体现以上原则的评价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
1.在学期结束时,组织科任老师及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谈自己在上课时是否感觉难以推进,原因是否学生尚欠缺较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课程目标,课时及内容可否再精简或需补充?学生则从学的角度谈感受、谈收获及遇到的困难。
2.建立毕业生跟踪走访制,看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是否留得下,是否有发展)、企业欢迎程度。
3.对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走访,向主管了解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长短,工作实绩,有发展后劲否。
据此作出的判断结果,虽然不能作为教学方案评价的最终标准,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专业教学方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好的教学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唯有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才能确保职业学校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方案 课程模块化 制定实施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一个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掌握一项或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案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如何做才能使定出的教学方案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呢?
一、深入调研,准确定位,体现地方特色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原则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此,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找出中职学生适合的就业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是教学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职业学校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
1.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将用人单位设有的岗位、岗位技能、岗位能力一一记录下来,这将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2.走访毕业生,他们是职业教育的“产品”,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及遇到的困难都直接反映了职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得与失。
3.关注当地人才市场上的招聘信息,包括网上招聘情况,从这里往往也能了解到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
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课程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计算机课程模块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职业技能模块”,即根据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学习模块。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的小模块,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模块如下:
1.基础课程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初中知识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部分。有文化课模块(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数字电路、体育、计算机英语)、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Excel、PowerPoint、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职业技能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能力为具体内容,不是单一的课程,可以包括多门课程内容。)有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模块(Frontpage、网页三剑客ASP、程序设计、Internet)、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
三、侧重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在明确划分各教学模块后,围绕本模块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提出具体考核项目及要求就成为主要工作了。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以本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现场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本模块的各专项能力及应达到的标准。
2.应围绕支撑各专项能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要精练,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内容可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
4.要引导教师在课程中教会学生做事的方法。重点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上。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便可,对那些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可以删除不讲。
5.要增强实践性、应用性教育的份量,使学生在类似工作环境的氛围下学习将来工作中要用的技能,有真实感,效果会更好。
6.课程考核项目中列出的应是此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考核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形式则可多样。
四、重视选择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创新教材
教师是用教材来教学生的,而学生也是用教材来学习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还指引职校的教学改革。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教材的选择。
1.看教材的组织形式。可通过目录了解教材是否以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需解决的各项任务为单元,来引入所需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介绍。不选用以学科为体系的教材。
2.看教材的写法与呈现方式。是否顾及到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接受能力,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懂好学,学生才会看。如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碟片则更好。
3.看教学理念。能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做事的方法,如让学生知道一个项目怎么开始、怎么分解分工、各环节怎么跟进、怎么合作、怎么测试、会遇到哪些问题及怎么解决。
4.看知识点的选取。是否突出了“新”(新技术、新工艺)、“实”(实际、重应用)、“专”(深入行业、重规范)。
5.看在技能点的选取。是否直接面向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实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方案实施后的评价及反馈
教学方案制定并实施后,重视事后的评价及反馈可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信息,其诊断性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及时纠正方案制定中的错误和不足。
评价一般有以下两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如课程的设置是否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门课程的安排与连接是否得当;二是可行性原则,既要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要求,也要考虑到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的投资成本。
体现以上原则的评价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
1.在学期结束时,组织科任老师及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谈自己在上课时是否感觉难以推进,原因是否学生尚欠缺较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达到课程目标,课时及内容可否再精简或需补充?学生则从学的角度谈感受、谈收获及遇到的困难。
2.建立毕业生跟踪走访制,看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是否留得下,是否有发展)、企业欢迎程度。
3.对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走访,向主管了解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长短,工作实绩,有发展后劲否。
据此作出的判断结果,虽然不能作为教学方案评价的最终标准,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专业教学方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好的教学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唯有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才能确保职业学校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