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29岁,职业生涯两道坎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刚到一个单位没多久,就听一个同事言之凿凿地说,“我明年一定要成功转做策划!” 我心想,他明年26岁?回到电脑旁一翻查人事档案,果真是。然后过了两天,又听一个29岁的程序员说,“明年我就30岁了,哪有30多岁还做程序员的?一定要上个一个台阶,比如变成‘架构师’或者‘项目经理’,如果不行,就要另外寻找职业出路了。”
  为何26岁、29岁的职场人会如此焦灼? 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年龄节点确实像两道门槛,理论且实际地横亘在职业活动前期的两个关键点上——如果把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探索、立业、职业维持、职业衰退四个阶段,那么26岁恰是探索之末点,而29岁恰是立业之末点。
  在22~26岁的职业探索期,其实大部分人都在努力的尝试各种工作,并逐渐缩小职业选择范围,力求寻找一个稳定的职业方向。通常情况下,26岁是职业大方向“一锤定音”的最后时机。
  而这29岁的坎所为何来呢?中国人“三十而立”的传统理念,使得30岁成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心理关口,“三十而立”在职场中的表现至少是职业方向明确(往哪个方向立)、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养家糊口的能力(职位和待遇上的立),最好是进入中高层,成为组织的核心骨干。“三十而立”的焦虑必须在29岁或者之前来解决,于是29岁就成了年轻人在职场中的第二道年龄坎。
  如何顺利跨过26岁的坎?
  首先,以积极心态去积累知识、能力、经验和体会,所谓的广种薄收、厚积薄发。看似重复的工作、无用的工作不妨多做一些,不会无益的。比如参加培训、在各部门各岗位轮换体验。在职业探索期不停的积累,积累的越丰厚,以后选择的就越从容。
  其次,对于个人职业倾向、职业能力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估。如果刚毕业时你说自己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甚至不知道这世上都有些什么样的工作,那么经过3年的工作体验后,你一定对自己的职业倾向有个大概判断了。所以,3年时一定要回顾,判断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有可能做成功什么,然后围绕这3个问题共同的答案放手去努力。
  第三,确定第一个职业方向。职场环境给每人提供的机会也各不相同,而具体的单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可能还要经历几次职业方向的变化。没关系,先把第一个职业方向确定了,并为这个方向做积极准备,比如逐渐地向上司表明自己的喜好方向;把知识、能力的积累逐渐向这个方向倾斜;向这个方向的同事、朋友学习;或者,你需要直接换个工作环境以向自己心仪的方向进军。
  如何成功跨越29岁的坎?
  首先,主动争取机会。积极参加内部的工作轮换、工作外派、部门间协作项目,以期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内部竞聘、接班人计划、管理者培训课程;勇于挑战困难、棘手工作而不计辛勤付出; 不因惧怕过错、失败而推诿工作。
  其次,寻求异动。企业中的层级毕竟是金字塔结构的,越往上发展机会越少。而且,在发展缓慢或停滞发展的企业,个人就更少有晋升机会。当一个企业三五年内一直停滞不前,中高层领导18年不变的情势下,显然你也少有机会。这时就要考虑该动一动了,积累的已经够多的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许有一片天地更适合你。
  26岁、29岁两道坎是工作人基于个人成长、个人发展的愿望而给自己设定的职业计划中很重要的时间段,它在职业生涯中甚至会成为每个人心里沉重的负担,所以对企业来说,也应该尤为关注这个年龄段的员工,给予合理的平台和机会,以及心理建设。
其他文献
人们在学会读书认字之前,就已经习惯于听别人演说。人类当众演讲的历史跟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在西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四千多年前撰写的《修辞学》成为西方当众演讲研究的奠基石;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游说列国的事迹也被奉为经典代代相传。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众演讲更是人们在工作生活、日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尽管演说才能如此重要,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该如何讲。硅谷最著名的风投公司之一红
期刊
蓝小雨是职场商战小说《我把一切告诉你》的主人公,他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报社,从广告业务员做起,两年成长为广告销售状元。转而首次创业,却失败告终,负债100多万——1996年的100万!  随后,小雨分析了自己优劣势,发现了装修市场的机遇,转而自学设计,在室内装修市场奋斗三年,还清债务,赢得自由身。接下来,又因为“跟顶级高手学习”的愿望加入国内知名食品巨头A集团,从基层部门经理做起,最
期刊
在这个选择空前繁盛的时代,对女性来说既像最好的时代,又像最坏的时代。  信息膨胀,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许多优秀的女性走入社会时就已在25岁上下。在父辈观念中,这已经是该准备婚育的年龄。在职场中历练几年,女性“新人的焦虑”逐渐淡化,开始懂得如何工作得更自如、更享受,人生也正在打开无数可能。  随着社交圈扩大,许多具备专业能力、有独立精神、财务自由、懂得生活的女性,在30岁上下得以重新确立自己的身份,思
期刊
闾丘露薇身上有一种极其简单的复杂性。  她因“战地报道”而得名,经常顾不得形象地,像个“爷们儿”一样出入那些充满了危险和脏乱差的地方;但与此同时,她骨子里是个典型的上海女子,对美万般挑剔,坦言“搭配衣服可能是自己花最多的时间来做的事情”,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她会在小学二年级,上海刚流行烫头时就怂恿父亲让她去烫了个卷发,以及会在上大学时在班里第一个戴“金项链”。  她幼年最大的理想是做记者,而且也有足够
期刊
欧洲杯上,荷兰队仅有的三场比赛我看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我睡着了。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窝囊的“橙衣军团”,无节奏无章法,无节制的堆积射门,陷入到一种令人绝望的进攻循环中。  而他们的对手,比如丹麦,全队的名气加在一起不及他们的一员替补,却因此保有了比赛应有的模式──遏制对手,找到弱点,发挥自己。谁踢得认真和快乐,谁就更有机会赢得比赛,“攻势足球”憋屈地败给了“公式足球”。  荷兰队好像随便一
期刊
如何衡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值?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亿康先达国际(Egon Zehnder International)某位顾问的邀请喝杯咖啡,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所在行业职业经理人的第一阵营。  高管寻访或者猎头, 应该是最神秘也最令人好奇的行业之一。在国外, 这一行业总是和著名企业、商界明星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猎头行业, 至少在高管寻访这一层面, 依然比较神秘。  由瑞士人Egon Zehnd
期刊
还记得《秘密》(The Secret)影片里,《心灵鸡汤》的作者Jack Canfield在纸钞上写了10万美元贴在天花板上,每天早上醒来第一眼看着它,想象自己的目标已经完成之后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心想事成的例子吗?很多人会开始想:“那我也拿张纸钞写个数字,我就不相信会成真!”这是此影片最容易让人误解“心想事成”的一个部分。  以Jack Canfield为例:当他写下他要的10万美元,隔了4个星期
期刊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话题,把人分成普通、文艺与2B,然后在诸多情景下分析三类人的反应。  普通青年应该仍旧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没有什么特点,如果把人群按照特点分成一个金字塔状的话,他们应该就是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最底层;文艺青年在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头而出,本来“文艺”应该是个天上有地下没的词儿,现在也属于林妹妹落凡间了,稍微无病呻吟或者特立独行一些,就可以把自己往“文艺”上靠;2B青年其实是
期刊
你每周工作多少小时?每小时赚多少钱?  这个问题一般人用脚趾就能算出来,每天8小时,一周就是40小时,再算上偶尔加加班,一周45小时是个挺正常的数字。  “但账可不能这么算”,俊杰这段时间正在为自己的重要发现着迷,他是一家外企的市场部职员,月收入8000元,企业名气不错,在计算自己时薪前,他觉得自己挺幸福,但“我每天上下班大概要2小时,车挤得什么都干不了,这得算上班吧。  然后下班后特累,要发呆1
期刊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工作进行到一半,同事突然叫你帮他寄一份急件,或是叫你帮忙回答客户一通电话,你怎么办?更糟的是,同事央求你参加一个临时的会议,逼得你不得不将手头上的事情搁下来。  这些事情说起来都是琐事,每件事不过十几分钟,但是可惜而又可怕的是,这些事情经年累月地加起来,它肯定搞砸你的工作。  我们在做每一件任务时,都有暖身期,也许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才能进入状况。而这些可怕的中断,会迫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