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职扩招政策背景下,高职教育对促进就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探索并提出提高教育效果的针对性措施,这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52-0090-03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政府将高职教育置顶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体现了高职教育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这为高职教育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高职教师知识及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教师继续教育是指为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师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自我知识的更新和扩充,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个体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任务,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教师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信息,学习新的知识和现代技术,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教学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等,这既包括学历提升教育,也包括非学历的各种技能培训、能力培养、师德教育等。
以江苏省高职院校省级培训项目为例,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和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四个层次。其中,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基本素养提升培训和高职教育热点专项培训。每年9~10月江苏省高职师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和经费预算,做好下年度培训规划,报批省教育厅,由教育厅向各培训单位进行项目招标,中标的培训单位按要求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各高职院校按指标遴选教师进行报名和学习。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特色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有本质区别。2000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等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成长和进步。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使得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更有力的举措,也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内在动力不足
调查发现,一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理念认识不清,教学中往往因学生基础薄弱等而缺乏成就感,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动力不足;第二,很多高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关高职院校教师的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年均工作量在500课时以上,部分甚至在600课时左右,使得教师无暇有效关注学生与自身发展;第三,部分高职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淡薄;第四,部分教师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不重视,仅对学历提升等内容较为热衷。
(二)继续教育内容体系尚需完善
1.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和自主性不足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化,这使得教师在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专业素养等方面差异较大。年龄段、职称、经历、教授学科等的不同也使得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需求差别很大,比如有学历需求,有理论知识学习需求,有技能提升需求等。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内容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的选择自主权,培训内容不能针对性地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2.继续教育内容实践性不足
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广泛,教师的专业及教学实践能力参差不齐。而继续教育内容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内容相对较少。专业实践内容主要是参加行业企业实践,但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面较窄,对教师社会实践缺乏系统组织,不少教师社会实践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有部分教师为了考核的目的,挂名企业实践,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和实效。
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中是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对很多教师提出了挑战。今年各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也暴露了部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予以提升。因此,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实践性需要不断加强。 (三)继续教育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1.对教育效果的考评机制不健全
(1)教育主管部门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主管部门主要以委托培训机构组织培训项目等形式支持继续教育,对各高职院校自行开展的继续教育监督及考评不足,以致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
(2)培训机构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以上文提到的江苏省高职院校省级培训项目为例,培训机构对教师的测评主要通过日常考勤、培训学员网上日志填写、优秀学员评选等方式,选出少数优秀名额,其他基本认定为合格。这种简单且区分度较小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展现教师的培训效果,对高职院校的参考作用有限。
(3)高职院校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评价依据大多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而很少将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及效果是否理想纳入评价范畴,同时对于继续教育的中长期效果评价不足。以省培项目为例,培训教师往往上交结业证书,进行总结汇报即完成学校培训考核,缺乏中长期持续性跟踪考核。这导致部分教师只重继续教育时间而不注重教育内容的应用。
2.多方协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双师”素质高职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离不开多方支撑,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参与,也需要企业、技能大师等的参与,因此保障和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的多方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目前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法规政策尚不健全,致使高职院校或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遇到问题无章可依;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不健全,比如尚未响应政府要求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有些院校虽然已经建立该机构,但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功能不明确,作用不显著;从企业层面来看,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缺乏接纳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以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为例,企业出于保密的目的,往往仅允许教师参与简单的业务。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实训基地建设薄弱,不能有效满足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需要。如何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牵头下,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为高职教师技能提升提供良好平台,仍是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
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大都采取面授的形式,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微课教学观摩、教学沙龙等,具体学习过程不够深入;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是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形式,但也存在形式单一、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仍显薄弱,虽然有很多网上继续教育学习课程,但大部分以教学视频等资源共享为主,网络后台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薄弱,网络继续教育形式有待提升。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高职院校等相关各方需要立足高職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认真了解并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创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内容,才能保证继续教育良好效果的实现。
1.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自主性
教师根据自身职业生涯需要,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内容,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必能有效提高教师积极性和教育实效。比如,对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教师,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教师走进企业实践创造机会,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到相关培训中;对希望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可组织高层次研修班,在安排培训师资时邀请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学者参与授课;对希望得到学历提升的优秀教师,可帮助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并为其在工作之余完成学业提供帮助;对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师,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进行指导培训,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课堂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强化教学技能提升。
2.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继续教育
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需要帮助教师跟上专业发展和教育技术更新的步伐。除了参与企业实践,还应当充分运用兼职教师、技能大师等资源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另外,相关专业可结合专业特点,以模拟实训系统或软件操作为支撑,开发适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操课程,以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继续教育仍需加强,可引导教师借助各类线上教育教学平台,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及教学考评等方面深度信息化教学。
3.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形式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可以实现继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走进名师课堂;可以组织教师教学竞赛或知识竞赛,辅以相关培训,实现内容与效果的统一;可以遴选优秀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访学或培训;可以通过教师实训基地或对口企业岗位进行继续教育;可以跟随技能大师提高技能等。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继续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继续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相关部门应构建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平台,把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相融合,通过多网络、多平台、多终端等技术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个性化在线学习,使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更加便捷,培训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培训机构及高职院校应依托于大数据培训平台,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过程需求等进行记录,从而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与培训依据,为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有力参考。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1.构建“双师型”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任务要求继续教育考评激励机制的“双师型”导向。这不但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也需要对继续教育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并使之与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挂钩,以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考核;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培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学员考核更加细致全面。
高职院校应设计更符合各专业特色的继续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除了考核参与时间,更注重对中长期效果的考核。将考评结果与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及个人成长机会等挂钩,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中长期跟踪评价不理想的教师进行教育引导或适度惩罚,以保证继续教育实效。以部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为例,进行中长期考核内容设计,如下表所示:
2.完善高职院校相关管理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教师发展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进行继续教育的规划协调,相关的管理协调机制也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比如相关机构可以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运用平台功能实现动态管理;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及目标,帮助制定技能提升等规划;可以邀请大学教授或企业能工巧匠等进行科研或实践技能等培训,或引导教师去实训基地参与培训;可以整合相关平台数据库、网络学习资源等,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资源支持。
3.完善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机制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决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社会性,这需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可以进行金融、财税政策优惠;可以完善相关制度,将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提高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建立各类学科“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或高职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相关各方需完善并落实国家、省、市、校四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以满足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的需要。
将继续教育与技能大师或兼职教师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名师工作室,并发挥其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有效带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结语
高职扩招政策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继续教育还存在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内容和形式不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的协调带动下,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完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必能有效推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祥,刘旭鹏,李韶楠.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导向继续教育策略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9).
[2]刘魁.高职院校教师和教职工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研究[J].考试周刊,2019(29).
[3]杨国峰.关于高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长江丛刊,2018(29).
[4]左彩云.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5).
[5]吴丹.孙姗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监控及评价方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6(1).
◎编辑 王亚青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52-0090-03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政府将高职教育置顶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体现了高职教育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这为高职教育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高职教师知识及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教师继续教育是指为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师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自我知识的更新和扩充,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个体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任务,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教师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信息,学习新的知识和现代技术,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教学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等,这既包括学历提升教育,也包括非学历的各种技能培训、能力培养、师德教育等。
以江苏省高职院校省级培训项目为例,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和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四个层次。其中,骨干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基本素养提升培训和高职教育热点专项培训。每年9~10月江苏省高职师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和经费预算,做好下年度培训规划,报批省教育厅,由教育厅向各培训单位进行项目招标,中标的培训单位按要求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各高职院校按指标遴选教师进行报名和学习。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特色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有本质区别。2000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等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成长和进步。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使得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9年10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更有力的举措,也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内在动力不足
调查发现,一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理念认识不清,教学中往往因学生基础薄弱等而缺乏成就感,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动力不足;第二,很多高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关高职院校教师的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年均工作量在500课时以上,部分甚至在600课时左右,使得教师无暇有效关注学生与自身发展;第三,部分高职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淡薄;第四,部分教师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不重视,仅对学历提升等内容较为热衷。
(二)继续教育内容体系尚需完善
1.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和自主性不足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化,这使得教师在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专业素养等方面差异较大。年龄段、职称、经历、教授学科等的不同也使得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需求差别很大,比如有学历需求,有理论知识学习需求,有技能提升需求等。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内容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的选择自主权,培训内容不能针对性地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2.继续教育内容实践性不足
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广泛,教师的专业及教学实践能力参差不齐。而继续教育内容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内容相对较少。专业实践内容主要是参加行业企业实践,但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面较窄,对教师社会实践缺乏系统组织,不少教师社会实践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有部分教师为了考核的目的,挂名企业实践,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和实效。
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中是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对很多教师提出了挑战。今年各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也暴露了部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予以提升。因此,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实践性需要不断加强。 (三)继续教育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1.对教育效果的考评机制不健全
(1)教育主管部门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主管部门主要以委托培训机构组织培训项目等形式支持继续教育,对各高职院校自行开展的继续教育监督及考评不足,以致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
(2)培训机构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以上文提到的江苏省高职院校省级培训项目为例,培训机构对教师的测评主要通过日常考勤、培训学员网上日志填写、优秀学员评选等方式,选出少数优秀名额,其他基本认定为合格。这种简单且区分度较小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展现教师的培训效果,对高职院校的参考作用有限。
(3)高职院校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评价依据大多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而很少将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及效果是否理想纳入评价范畴,同时对于继续教育的中长期效果评价不足。以省培项目为例,培训教师往往上交结业证书,进行总结汇报即完成学校培训考核,缺乏中长期持续性跟踪考核。这导致部分教师只重继续教育时间而不注重教育内容的应用。
2.多方协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双师”素质高职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离不开多方支撑,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参与,也需要企业、技能大师等的参与,因此保障和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的多方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目前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法规政策尚不健全,致使高职院校或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遇到问题无章可依;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不健全,比如尚未响应政府要求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有些院校虽然已经建立该机构,但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功能不明确,作用不显著;从企业层面来看,很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缺乏接纳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以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为例,企业出于保密的目的,往往仅允许教师参与简单的业务。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实训基地建设薄弱,不能有效满足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需要。如何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牵头下,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为高职教师技能提升提供良好平台,仍是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继续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
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大都采取面授的形式,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微课教学观摩、教学沙龙等,具体学习过程不够深入;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是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形式,但也存在形式单一、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仍显薄弱,虽然有很多网上继续教育学习课程,但大部分以教学视频等资源共享为主,网络后台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薄弱,网络继续教育形式有待提升。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高职院校等相关各方需要立足高職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认真了解并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创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内容,才能保证继续教育良好效果的实现。
1.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自主性
教师根据自身职业生涯需要,自主选择继续教育内容,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必能有效提高教师积极性和教育实效。比如,对期望通过培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教师,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教师走进企业实践创造机会,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到相关培训中;对希望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可组织高层次研修班,在安排培训师资时邀请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学者参与授课;对希望得到学历提升的优秀教师,可帮助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并为其在工作之余完成学业提供帮助;对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师,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进行指导培训,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课堂观摩、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强化教学技能提升。
2.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继续教育
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需要帮助教师跟上专业发展和教育技术更新的步伐。除了参与企业实践,还应当充分运用兼职教师、技能大师等资源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另外,相关专业可结合专业特点,以模拟实训系统或软件操作为支撑,开发适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操课程,以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继续教育仍需加强,可引导教师借助各类线上教育教学平台,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及教学考评等方面深度信息化教学。
3.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形式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可以实现继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走进名师课堂;可以组织教师教学竞赛或知识竞赛,辅以相关培训,实现内容与效果的统一;可以遴选优秀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访学或培训;可以通过教师实训基地或对口企业岗位进行继续教育;可以跟随技能大师提高技能等。
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继续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继续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相关部门应构建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平台,把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相融合,通过多网络、多平台、多终端等技术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个性化在线学习,使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更加便捷,培训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培训机构及高职院校应依托于大数据培训平台,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过程需求等进行记录,从而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与培训依据,为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有力参考。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1.构建“双师型”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任务要求继续教育考评激励机制的“双师型”导向。这不但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也需要对继续教育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并使之与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挂钩,以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考核;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培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学员考核更加细致全面。
高职院校应设计更符合各专业特色的继续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除了考核参与时间,更注重对中长期效果的考核。将考评结果与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及个人成长机会等挂钩,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中长期跟踪评价不理想的教师进行教育引导或适度惩罚,以保证继续教育实效。以部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为例,进行中长期考核内容设计,如下表所示:
2.完善高职院校相关管理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教师发展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进行继续教育的规划协调,相关的管理协调机制也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比如相关机构可以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运用平台功能实现动态管理;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及目标,帮助制定技能提升等规划;可以邀请大学教授或企业能工巧匠等进行科研或实践技能等培训,或引导教师去实训基地参与培训;可以整合相关平台数据库、网络学习资源等,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资源支持。
3.完善多方协同的继续教育机制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决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社会性,这需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可以进行金融、财税政策优惠;可以完善相关制度,将规模以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提高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建立各类学科“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或高职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相关各方需完善并落实国家、省、市、校四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以满足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的需要。
将继续教育与技能大师或兼职教师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是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名师工作室,并发挥其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有效带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结语
高职扩招政策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继续教育还存在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内容和形式不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的协调带动下,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完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必能有效推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祥,刘旭鹏,李韶楠.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导向继续教育策略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9).
[2]刘魁.高职院校教师和教职工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研究[J].考试周刊,2019(29).
[3]杨国峰.关于高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长江丛刊,2018(29).
[4]左彩云.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5).
[5]吴丹.孙姗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监控及评价方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6(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