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源专业化分类分级管理探讨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税源发展变化更加复杂,深化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成为迫切需要。正确处理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现状着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税收征管改革;税源专业化;分类分级管理
  税源管理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的重要基础,是衡量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起点。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顺应这一新的形势发展变化,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更好地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中国的税收征管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税收征管的主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如何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何对现有的税收制度进行结构性优化,如何在方式、手段中加强与完善税收征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税源发展变化要求必须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的纳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纳税人资产规模大,税源结构复杂。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规模效益,现在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实行集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财务核算实行一级核算,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经营规范,市场覆盖面广。税源包括母子公司、总分机构、跨区甚至跨国企业,税源的复杂性决定税收征管的困难度。其次,纳税人税收专业化,维权意识较强。对很多大企业,尤其是重点税源企业而言,非常重视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一般都聘请了具有税务、会计和法律方面的高级人才,形成专家级的团队。这些企业财务制度相对规范,税收筹划水平很高,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对现行税收征管提出挑战。
  (二)现行税收管理模式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我国税收管理模式与经济形势的发展、税源的变化之间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首先,税制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税制中间接税比重过大,间接税方便于征管,但是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收入的职能。其次,税制设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目前国地税开征的税种有19个,在税制设计中存在对同一征税对象的重复征税,也存在对某一征税对象的漏征漏管。另外,税率级次太多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不方便税收的征管。例如,2013年8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全国推行之后,增值税现有税率、征收率以及试点“1+7”行业税率一共有9种。最后,税务干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全国税务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税务干部队伍严重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税收征管的需要。尤其在信息管税模式之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专业化的税收管理由于税务干部的素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二、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由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的现状,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规模数量、组织架构、经营特点、核算方式、利益诉求等发展变化,积极探索进一步有效加强税收征管的新途径——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以适应纳税人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实施分类管理
  税收是由税收的征纳双方构成,征收方是税务机关,纳税方是企业。分类管理不仅是针对于纳税人,而且涉及到税务机关。因此,应当对征纳双方进行科学化分类,并在科学化分类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管理。
  1.科学化分类是实施分类管理的前提。
  对纳税方而言,按照行业和集约化管理的思路,税务机关根据规模和行业对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零散税源;对征收方而言,按照工作流程和事项,对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划分为日常管理与服务、税源监控与评估和税务稽查三大块,同时在分清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税务干部工作按照能力与经验进行合理的分类,分配到相应的职责岗位上。
  2.专业化管理是实施分类管理的举措。
  (1)对纳税方而言,建立分类基础上的立体税源管理模式。
  重点税源企业经营规模较大,财务管理相对健全,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要求做内部控制,其中包括与税收相关的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因此纳税遵从度较高。对重点税源企业税务机关推行个性化的服务,积极解决企业的合理涉税诉求,同时对企业的税收风险内部防控机制提出建议,指出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涉税风险点,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控制管理,以防范重大税收风险。
  中小税源企业相当于税源管理中的“潜力股”,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中小税源企业可能变为重点税源企业,要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杠作用,引导中小税源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小税源企业推行行业化管理,行业是所有企业共有的特征,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尤其对购进货物、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流程相类似的企业参考性更强。另外,税务机关可以运用行业指标分析工具,设置行业风险预警指标,制定动态的行业管理指南,深化对中小税源企业管理。
  零散税源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在整个税源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近90%税务干部管理零散税源,而零散税源收入占总税收收入比重微乎其微。全国对零散税源管理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对零散税源放弃不管。因为大部分的税务干部投入管理,为的是较少的税收收入,投入产出不配比。同时,从税收征管角度,个体工商户由于规模不一,财务不健全,征管难度大。另一种观点是对零散税源必须要管。因为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如果对零散税源放弃不管,中小税源企业很可能将收入肢解,以避免纳税义务。如何对零散税源的管理,同样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社会化管理,发挥市场街道的作用,实行委托代征;另一种是自我管理,对零散税源实行自我管理。对零散税源要管,但由于其实现的税收收入规模小,税收征管难度大等特点,建议对零散税源实行自我管理。个体工商户采取自我申报纳税,自我监督的方式,而税务机关从“保姆式”管理转变为“流程式”管理,通过日常管理与服务职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咨询等服务,促进零散税源自我申报纳税。同时,税务机关采用评估与稽查的方式检验个体工商户的纳税遵从度,对逃税行为加大惩戒力度,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纳税水平。   (2)对征收方而言,管理主要体现在职责的分工和税务干部的培养。
  按照工作流程和事项,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划分为日常管理与服务、税源监控与评估和税务稽查。日常管理与服务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采集、涉税审批、税款缴纳等;税源监控与评估主要体现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主要体现在重大违法案件的检查与审理。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收工作流程发生变化,税务干部工作分工也同时发生变化。专业化的管理要求具备专业化的人才。我国目前税务干部全国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税务干部面临老龄化现象,并且税务干部老中青梯次不合理,很容易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税收征管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现有税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专业化的税源管理团队,培养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以及行业税源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提高税务干部专业化的岗位技能水平。同时,要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创造各方面积极的条件。
  (二)实施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意味着各个层级实体化的问题。目前,我国税务机关层级为:总局、省局、市局、县(区)局和分局(所)。目前,总局、省局、市局做政策的制定与指导工作,业务主要集中在县区局和分局(所),但是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之下,各层级将分级承担风险管理责任。
  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按照规模+行业划分不同层级,建议分别由总局、省局、市局管理。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提出主要是由于税收征纳双方的情况决定的。从纳税方来看,重点税源企业即大企业一般是集团性质,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关联交易较多,财务核算复杂,涉税事项多样化,重点税源企业缴纳的税收收入比例占90%以上,原有的属地化的税收征管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大企业的诉求。从征收方来看,由于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重点税源企业大部分是总部决策,属地基层税务机关无法对大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而在税收信息化尤其是“金税三期”情况下,数据将实现总局、省局两级集中,大量信息的高度集中将方便做出有效的决策,规划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积极应对税收风险,指导和推动基层的工作实践。另外,对大企业的管理要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联动作用,合理划分专业管理局和属地基层局之间责、权、利的划分。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国税、地税大企业共管机制,共同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风险监控。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提升对大企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大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升。
  县区局和分局(所)作为基层局,主要负责中小税源的管理和零散税源的监控,同时承担重点税源企业的属地性日常管理职责。
  调整内设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下达应对任务等职责整合到相应部门,归口履行上述职能。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设置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实施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的必然举措,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体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纳税服务的专业化以及税务干部培养的专业化,是税源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从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现状着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艳芳,农春燕.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J]. 中国税务,2011,(01).
  [2] 马克和,侯伟,汪俊秀.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前提与基本模式[J]. 税务研究,2010,(10).
  [3] 于晓成.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索[J]. 经营管理者,2012(5).
  [4]宋维刚. 树立风险理念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J]. 中国税务,201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体中,以第三行业所作的贡献最大。物流管理属于第三产业,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成为被受关注的行业之一。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必修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以增强物流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点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形势下人才需求。  【关键词】物流管理;核心竞争力;应用  物流具有高速、便捷的服务特点,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壮大。物流企业具有信息化、综合化、连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这就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从原有的依政策执政走向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党的执政条件、任务和环境的深刻变化,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总结依法执政的形成历程, 这对于党当前及今后的依法执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执政方式;历史探索  目前国内对依法执政的概念
期刊
【摘 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互联成网。物联网技术是当今的前沿技术,是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物联网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各国都十分重视并作为战略产业来研究和发展。本文从物联网的由来、物联网的特征、物联网的类型、物联网的组成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物联网技术。  【关键词】物联网;特征;组成;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出现在比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人才需求形势,因此,我们必需加强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构架的措施。希望能为如何加强与完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架提供借鉴经验和理论依据。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规模的扩大化,网络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列举了几种日前流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方法,并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概念、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现状;网络管理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相比过去的几十年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在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业务网络管理员带来了
期刊
【摘 要】餐饮质量是一家餐饮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餐饮产品、餐饮服务和餐饮管理共同构成了餐饮质量的内容。日前,笔者在一家餐饮店的用餐经历,引发了作者对餐饮质量的现实思考。  【关键词】餐饮服务质量;餐饮产品;餐饮服务;用餐经历  餐饮质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现实意义历久弥新。民以食为天,这正是餐饮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样是餐饮企业,有的生意火爆,有的生意冷清;有的生意越做越大,有的
期刊
在现代的司法证明活动中,司法鉴定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司法鉴定在审判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鉴定的一种,是诉讼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现在,随着经济领域的案件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民事诉讼和破产案件以及在《企业破产法》中管理人的角色都有司法会计鉴定的介入。因此,司法会计鉴定正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中。现将本人对司法会计鉴定的一些不成熟的
期刊
【摘 要】在借助SERVQUAL量表模型对温泉酒店感知价值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温泉酒店资源要素转化为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的游客期待。  【关键词】温泉酒店;感知价值;驱动因素  一、基于SERVQUAL模型的温泉酒店感知价值维度分析  从顾客感知角度评估服务质量,美国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Berry提出了五类质量属性模型,从“优质服务应当是怎么样的”的角度确定了服务质量
期刊
【摘 要】在市、县尺度上,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等指数,选取人口、GDP和人均GDP三项指标,分析1990-2007年安徽省经济差异状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上安徽省经济差异状况不同,在县尺度上比在市尺度上明显,即不同空间尺度的选择对安徽省经济差异研究有影响。锡尔系数分解的结果表明:市际差异对安徽省经济差异影响一直较县际差异明显,是安徽省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安徽省;经济
期刊
装饰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逐步发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强烈,这种住房需求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并且为装饰行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依照国家经济门类的标准划分,建筑装饰产业属于建筑业的组成部分,也被归到第三产业中的消耗性服务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和分工的逐步细化,装饰业产品及服务渐渐发展成了独立于建筑产品及服务的门类,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