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Chenery标准结构为理论基础,基于工业化产值水平与就业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认为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幅度不明显。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山东省城镇化合理有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Chenery标准结构;城镇化;山东省
21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也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密集区,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Chenery的标准结构作为理论基础,以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江苏省作为比较对象,研究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合理性,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山东省城镇化的现状
城镇化作为经济的一种转变过程,是在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实现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国主要采用人口指标法进行城镇化水平的测量,公式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区域总人口。
近30多年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六五期间,城镇化率以平均 1.65个百分点高速增长,比同期江苏省平均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在之后的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山东省城镇化的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速度,江苏省在此阶段提高了发展速度,特别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84个百分点,逐步赶超了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十五期间,山东省不断加强城镇化建设,实施了重要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逐渐呈现出城镇化发展稳中求质的状态,在2005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5%,比期初的38.15%增长了6.65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1.37个百分点,同期末,江苏省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0.5%,远超山东省5.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并推行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为大量农民工进城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10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9.7%,比十五期末的城镇化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4个百分点,而同期江苏省年均增长2.0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年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1.35个百分点与1.17个百分点,2013年底山东省城镇化率达到53.7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3.73%,江苏省城镇化率达到64.10%。
二、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合理性评估
(一)基于工业化产值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
Chenery认为,在工业化的发展初期,城镇化的速度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当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达到13%左右时,城镇化水平明显大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工业份额的偏差与钱氏偏差进行比较,绘制了表1,可以看出:钱氏偏差一直为正值,处于横轴之上,表明钱氏模型中城镇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在人均GNP为200的情况下,两省的偏差都达到了极大值,分别为1978年的39.31%、1977年的38.8%。这表明两省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符合钱氏模型,背离了世界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在人均GNP小于1000美元的条件下,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偏差一直为负值,处于横轴之下。虽偏差在逐渐缩小,但持续负值偏差说明两省在人均GNP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城镇化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这主要归因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依赖于牺牲农业发展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损害了农民利益的同时也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直到人均GNP大于1000美元时,偏差才逐渐恢复正值,慢慢接近钱氏模型的轨道。山东省与江苏省在2012年、2009年分别首次出现正值偏差1.03%、 1.7%。可见山东省的发展水平虽在不断改善,但仍落后于其它地区。
(二)基于工业化就业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
根据Chenery标准结构中就业结构的比例,比较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发展情况(详见表2)。随着人均GNP的增长,钱氏偏差一直为正值并在不断升高,江苏偏差由2004年开始逐步转为正值,山东偏差保持正向增长,如果只根据此数据认定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高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这与基于工业化产值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的结论相悖,也与实际情况相悖。这一数据统计结果可归因于我国长期实行的重工业发展战略,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大人口聚集地,人口基数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工业就业比例较低,造成虚拟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状态。这种虚拟状态表明虽然山东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种提高只是盲目地追求数据的提高,缺少质的提高,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工业化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它的发展不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到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不能为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偏差的持续升高也说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虽然山东省的偏差为正值,但其与同一GNP水平下钱氏偏差的差距明显,这表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工业的发展水平不匹配,两者缺乏协调性。当追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时,忽略了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反之亦然。
三、对策建议
综上分析,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阶段,不仅体现在落后于江苏省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在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虽在2013年首次超过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但总体来看还是落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其发展水平不符合Chenery标准结构,直接体现为数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也间接体现山东省在人口、资源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为了促进山东省在工业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化的有序发展,本文建议:第一,实行一元户籍制度。当一个国家的公民仍存在身份的限制,城镇化率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但考虑到山东省各市的财政情况、就业前景、农民工进城后的安置情况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存在差异性,同时也为了避免农民工盲目追随涌入大城市现象的发生,这种单轨制的户籍制度可以在山东省较发达的小城市先行,不求齐头并进,只求踏踏实实,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第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技术支撑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解决城镇化“无米之炊”的现状,可优化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提高城市的可承载力。第三,依托龙头城市积极发展城市群,缩小地区差异。可充分利用济南、青岛两大龙头城市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等形成城市群,以带动其它城市的城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利斯·钱纳里,等.发展的形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2]王新越,宋斐红,于世远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09).
[3]李志翠,朱琳,张学东等.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基于1978~2010年数据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
[4]蔡玉程,刘阳.吉林省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14(05).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关键词:Chenery标准结构;城镇化;山东省
21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也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密集区,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Chenery的标准结构作为理论基础,以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江苏省作为比较对象,研究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合理性,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山东省城镇化的现状
城镇化作为经济的一种转变过程,是在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实现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国主要采用人口指标法进行城镇化水平的测量,公式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区域总人口。
近30多年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六五期间,城镇化率以平均 1.65个百分点高速增长,比同期江苏省平均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在之后的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虽然山东省城镇化的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速度,江苏省在此阶段提高了发展速度,特别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84个百分点,逐步赶超了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十五期间,山东省不断加强城镇化建设,实施了重要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逐渐呈现出城镇化发展稳中求质的状态,在2005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5%,比期初的38.15%增长了6.65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1.37个百分点,同期末,江苏省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0.5%,远超山东省5.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并推行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为大量农民工进城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10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9.7%,比十五期末的城镇化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4个百分点,而同期江苏省年均增长2.0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年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1.35个百分点与1.17个百分点,2013年底山东省城镇化率达到53.7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3.73%,江苏省城镇化率达到64.10%。
二、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合理性评估
(一)基于工业化产值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
Chenery认为,在工业化的发展初期,城镇化的速度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当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达到13%左右时,城镇化水平明显大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工业份额的偏差与钱氏偏差进行比较,绘制了表1,可以看出:钱氏偏差一直为正值,处于横轴之上,表明钱氏模型中城镇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在人均GNP为200的情况下,两省的偏差都达到了极大值,分别为1978年的39.31%、1977年的38.8%。这表明两省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符合钱氏模型,背离了世界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在人均GNP小于1000美元的条件下,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偏差一直为负值,处于横轴之下。虽偏差在逐渐缩小,但持续负值偏差说明两省在人均GNP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城镇化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这主要归因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依赖于牺牲农业发展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损害了农民利益的同时也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直到人均GNP大于1000美元时,偏差才逐渐恢复正值,慢慢接近钱氏模型的轨道。山东省与江苏省在2012年、2009年分别首次出现正值偏差1.03%、 1.7%。可见山东省的发展水平虽在不断改善,但仍落后于其它地区。
(二)基于工业化就业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
根据Chenery标准结构中就业结构的比例,比较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发展情况(详见表2)。随着人均GNP的增长,钱氏偏差一直为正值并在不断升高,江苏偏差由2004年开始逐步转为正值,山东偏差保持正向增长,如果只根据此数据认定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高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这与基于工业化产值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的结论相悖,也与实际情况相悖。这一数据统计结果可归因于我国长期实行的重工业发展战略,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大人口聚集地,人口基数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工业就业比例较低,造成虚拟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状态。这种虚拟状态表明虽然山东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种提高只是盲目地追求数据的提高,缺少质的提高,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最终会导致工业化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它的发展不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到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不能为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偏差的持续升高也说明这种现象愈演愈烈。虽然山东省的偏差为正值,但其与同一GNP水平下钱氏偏差的差距明显,这表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工业的发展水平不匹配,两者缺乏协调性。当追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时,忽略了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反之亦然。
三、对策建议
综上分析,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阶段,不仅体现在落后于江苏省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在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虽在2013年首次超过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但总体来看还是落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其发展水平不符合Chenery标准结构,直接体现为数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也间接体现山东省在人口、资源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为了促进山东省在工业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化的有序发展,本文建议:第一,实行一元户籍制度。当一个国家的公民仍存在身份的限制,城镇化率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但考虑到山东省各市的财政情况、就业前景、农民工进城后的安置情况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存在差异性,同时也为了避免农民工盲目追随涌入大城市现象的发生,这种单轨制的户籍制度可以在山东省较发达的小城市先行,不求齐头并进,只求踏踏实实,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第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技术支撑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解决城镇化“无米之炊”的现状,可优化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提高城市的可承载力。第三,依托龙头城市积极发展城市群,缩小地区差异。可充分利用济南、青岛两大龙头城市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等形成城市群,以带动其它城市的城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利斯·钱纳里,等.发展的形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2]王新越,宋斐红,于世远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09).
[3]李志翠,朱琳,张学东等.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基于1978~2010年数据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
[4]蔡玉程,刘阳.吉林省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14(05).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