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iwe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高职的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中高职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努力寻求衔接的突破点,以实现中高职德育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德育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5
  作者简介:王晓玉(1978—),山东荣成人,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德育;
  原新国(1971—),山东荣成人,山东省威海艺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职的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高职两个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突出又现实的问题。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整个教育的工作基础,因此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做好中高职两个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显得非常重要。
  一、中高职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中、高职业教育的目标都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是培养的层次与规格不同。但德育目标大致相同,都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德育的目标必须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很明显现行德育目标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现行目标虽然指明了德育的方向但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有效反映职业教育目的,无法体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
  2.德育内容缺乏连贯性
  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要素,在中职和高职各个学段虽有所侧重,但各个内容应均有涉及。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教材中各个内容都有体现,可在具体实践中,德育的连贯性受到一定的破坏。比较中高职德育课程内容不难发现,有课程雷同和与学生成长规律不符的现象。比如中职的德育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和高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属于雷同课程,同样的内容和知识点在中高职都出现,只是说法和侧重点不一样。这种内容重复多且名称类似的课程显然不符合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要求。因为课程内容缺乏新鲜感,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学习效率低下。比如,在高职阶段增加了“公德”和“私德”部分内容。这正如把小学德育重点放在职业道德教育上一样,没有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德育管理方式差异明显
  德育管理是将德育诸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的主要手段,学校德育主要通过德育课程、班主任工作和咨询等途径来实现。在中职,学生以班级为固定单位开展各门学科的教学、各种班队活动和德育活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较为了解,尤其是品德状况与日常行为,这种固定单位的管理方式为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在高职,随着学分制、选课制度的建立,学生的流动性增加了,班级的概念在大学生心中越来越淡化,班级的形式和作用相对减弱。这使得高职的德育活动缺少固定、有效的组织形式,与中职相比,高职的管理模式显得较宽松。并且高职阶段的辅导员在工作力度上远远不及中职阶段的班主任,出现了管理上的空白区。这种转变极大的管理方法使得许多大学新生不能立即适应,德育的连贯性大受影响。
  4.德育工作者缺乏衔接意识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对本学段德育工作的研究,忽视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很少甚至没有去了解和挖掘相邻学段德育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不了解中职的德育内容和规律,很少关注中职德育研究取得的优秀德育成果;中职德育工作者也极少了解高职各种前沿的德育研究成果,较少关注大学德育的成功做法,形成了一种狭隘的、孤立的德育观,造成德育工作者对彼此的工作只知差异而不懂联系,使得中高职德育教学之间难寻能实现有效衔接的切合点。
  二、解决中高职德育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1.做好中高职德育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德育目标的衔接除了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目标,还应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特点和发展的规律,遵循工作岗位上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科学地、有规划地实施中高职德育工作。中职阶段是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认识道德价值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高职阶段是道德发展的“自律”阶段,主要任务除了巩固中职阶段的成果,还要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工作、学习与祖国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从“他律”到“自律”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德育功能的最终体现。
  2.加强中高职德育内容的衔接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能够在各个学段教育中为学生所接受并认可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设定不但要考虑德育目标能否实现,更应该考虑各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其心理和思想的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德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应该由中高职两个阶段共同完成。这不仅要求中高职阶段自身的内容设定符合整体德育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复率和不切合实际的可能性,更要求其具有“瞻前顾后”的特点,使每个学段的内容都向上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延伸一点,以使两个阶段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
  3.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德育衔接
  第一,学校内部要提高对德育衔接工作的重视。在机制上搭建中高职德育交流的平台,积极提倡和有效推动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创设对话环境,让有关双方经常有机会互通信息,引导中高职教师达成德育衔接的共识,进而寻求推动德育衔接的正确路径和方法,使衔接工作步入科学化和制度化。第二,中高职学校应鼓励教师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加强校际的联系与交流,厘清中高职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并研究对策。第三,利用校园内的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宣传相邻学段的基本情况,营造良好德育衔接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德育衔接认知能力。第四,推动高职新生和中职毕业生德育衔接。对于新生而言,需要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学习阶段,更快适应生活;对毕业生而言,需要向学生介绍即将开始的学段与当前学段的相同性与差异性,帮助学生了解下一学段的基本情况,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這样中高职德育衔接工作一定能打开局面,带来切实的效果。
  4.树立正确的德育衔接意识
  德育工作者在德育活动中承担着引导、教化的作用,德育衔接的实现首先需要德育工作者树立衔接意识。每一个教育者只能经历学生的一个成长阶段,这就要求教育自觉树立衔接意识,不仅要关注自己教授学段内的学生成长需要,更要了解其他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相邻学段,更需要加深了解,自觉与其他学段德育进行衔接,从而使德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总之,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中高职的衔接在注重形式衔接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衔接,这需要全社会及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德育衔接之路。
  参考文献:
  [1]茌良计,李俊平.中高职贯通德育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职教论坛,2015(14):40-43.
  [2]杨 斌,程时用.论中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J].贺州学院学报,2013(2):115-118.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听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而中学语文教学也历来强调口语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为
团队学习法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内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本文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为例,分析团队学习法在90后高职学生中应用时.所存在的分工与协作
【正】 苏联商业部门目前拥有70万家零售企业,其中食品,饮食行业超过32万家。最近三年国营和合作企业的商品流通额比过去增长7%以上。肉、肉类制品,动物油脂、干酪、蛋、马铃
【正】 (一) 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是法律体系的建立阶段;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时期,是法律体系充分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企业改革,企业走向市场的症结在于明晰产权,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组织资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股份制的真正实质和优
目的:探讨断藤益母汤对育龄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5例育龄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片治疗,
摘要: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优先训练英语听说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很多外语方面的专家在此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探讨和实践。本文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增加听力语言材料的刺激量及训练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求更好地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语言材料的刺激 语言思维能力  英语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其中“听、说”应该是学习英语时
本文重点探讨技工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高职教育是目前我国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要使培养出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落实好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思政课程为主,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