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开阔学生智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关注差异;培养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关注个性,注重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开放他们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一次购物实践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商店有一种饮料,大瓶每瓶1200毫升,单价10元;小瓶每瓶200毫升,单价2元,购物满50元一律8折。五年级52人要去某地旅游,要求每人准备约200毫升的饮料,你准备怎样买?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动手设计购买方案。
有的学生说:“一共需要饮料200毫升×52=10400(毫升)10400÷1200=8(瓶)...800(毫升)”所以要准备购买8大瓶和4小瓶饮料,共需(10*8+2*4)*80%=70.4(元)。方案优点是52人每人刚好有200毫升饮料,一點也不浪费。最省钱。
有的学生说:可直接买9大瓶,1200*9=10800(毫升),需要钱:10*9*80%=72(元),虽然第一位同学的方案多花1.6元钱,但优点是多了400毫升,哪位同学还想喝,可以添点喝。
还有的同学说:购52瓶易拉罐,刚好一人一瓶,共需2*52*80%=83.2(元)。优点是卫生、方便。接着又补充说:前两位同学的方案都用杯子装饮料,不仅不够卫生,而且用杯子很多,太麻烦。这时,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对,对,对,易拉罐还可以拿去卖,每个一角钱,共花83.2元,饮料只需78元就够了。”
接着又一学生补充道:易拉罐回收,既省钱又保护环境卫生,又做到废品再利用。这两生的补充方案,是学生学生个性发展的真实表现。
在整个过程中,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异常火。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尊重,因而都争先显示了自己。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境界!
二、张扬个性,不断创新
我们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把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给每个学生创设张扬个性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因此,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鼓励创新大胆质疑。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古人云:“学贵有疑”正是这个道理。如在教学中: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简单复习有关旧知识(含复习题),而后让学生自习课本例题,并要求:想想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自己划下来,并提出来。讨论时对已懂的内容,让学生简略地讲,重点抓住“整除数除以分数,可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如何转化的?”“除例2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想法?”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某生提出一个想法,立刻引来不少的反对和赞同,其中一生的想法是:因为当除数是1时,商和被除数相等,此时也最容易计算,于是我根据互为倒数的积是1让得数乘以它的倒数,再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也乘以这个倒数,便可将分数除法转为乘法。他有根有据的推理,征服了所有的反对派。学生在辩论中学会了新知识,在辩论中明白了道理,在辩论中萌发了创新。
再如,学习“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20天,乙队独做需30天,甲乙合作6天后,再由乙独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在大家形成共识:用余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效所求,变速乙还有几天完成,即[1-(1/20+1/30)*6]=1/30,一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用甲乙合作6天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效,因为,余下的工作量与完成的工作量都是全工程的1/2。同学们对(1/20=1/30)*6稍一思考,即刻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
三、发展个性,启发创新
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当中,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周玉仁教授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教师、教材、教法的束缚,大多表现出思维的从众心理,因而很难形成有鲜明个性的见解。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我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李村村委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1/3,离中点还有40米,这条水渠共长多少米?”同学们积极思考,当学生得出40/(3/5-1/2)或设:水渠全长x米,3/5x—1/2x=40的解法后,我给与了肯定。并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且用两手指间的距离表示40米,同时在中点左右两侧晃动两下,用这种无声的动作语言把学生引入深入思考。瞬间,有位学生起立指着线段图十分有创解地说:“把这条水渠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个是40*2米,所以这条水渠全长是:40*2*3=240(米)。这两位学生采用了跃进越级而简约的思维方式,直觉运用了简捷的方法,在求异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面对有个性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将上面的解法进行比较、评价。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自己做出判断选择。这种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的训练真正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差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将自主权还给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发展个性,启发创新如同给了学生一块荒地,让他们自己去开垦;给了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展示;给了学生一块丰收的园地,让他们自己去开垦。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刘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关注差异;培养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关注个性,注重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开放他们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一次购物实践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商店有一种饮料,大瓶每瓶1200毫升,单价10元;小瓶每瓶200毫升,单价2元,购物满50元一律8折。五年级52人要去某地旅游,要求每人准备约200毫升的饮料,你准备怎样买?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动手设计购买方案。
有的学生说:“一共需要饮料200毫升×52=10400(毫升)10400÷1200=8(瓶)...800(毫升)”所以要准备购买8大瓶和4小瓶饮料,共需(10*8+2*4)*80%=70.4(元)。方案优点是52人每人刚好有200毫升饮料,一點也不浪费。最省钱。
有的学生说:可直接买9大瓶,1200*9=10800(毫升),需要钱:10*9*80%=72(元),虽然第一位同学的方案多花1.6元钱,但优点是多了400毫升,哪位同学还想喝,可以添点喝。
还有的同学说:购52瓶易拉罐,刚好一人一瓶,共需2*52*80%=83.2(元)。优点是卫生、方便。接着又补充说:前两位同学的方案都用杯子装饮料,不仅不够卫生,而且用杯子很多,太麻烦。这时,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对,对,对,易拉罐还可以拿去卖,每个一角钱,共花83.2元,饮料只需78元就够了。”
接着又一学生补充道:易拉罐回收,既省钱又保护环境卫生,又做到废品再利用。这两生的补充方案,是学生学生个性发展的真实表现。
在整个过程中,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异常火。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尊重,因而都争先显示了自己。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境界!
二、张扬个性,不断创新
我们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把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给每个学生创设张扬个性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因此,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鼓励创新大胆质疑。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古人云:“学贵有疑”正是这个道理。如在教学中: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简单复习有关旧知识(含复习题),而后让学生自习课本例题,并要求:想想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自己划下来,并提出来。讨论时对已懂的内容,让学生简略地讲,重点抓住“整除数除以分数,可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如何转化的?”“除例2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想法?”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某生提出一个想法,立刻引来不少的反对和赞同,其中一生的想法是:因为当除数是1时,商和被除数相等,此时也最容易计算,于是我根据互为倒数的积是1让得数乘以它的倒数,再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也乘以这个倒数,便可将分数除法转为乘法。他有根有据的推理,征服了所有的反对派。学生在辩论中学会了新知识,在辩论中明白了道理,在辩论中萌发了创新。
再如,学习“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20天,乙队独做需30天,甲乙合作6天后,再由乙独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在大家形成共识:用余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效所求,变速乙还有几天完成,即[1-(1/20+1/30)*6]=1/30,一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用甲乙合作6天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效,因为,余下的工作量与完成的工作量都是全工程的1/2。同学们对(1/20=1/30)*6稍一思考,即刻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
三、发展个性,启发创新
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当中,才能提高课堂效果。周玉仁教授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教师、教材、教法的束缚,大多表现出思维的从众心理,因而很难形成有鲜明个性的见解。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我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李村村委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1/3,离中点还有40米,这条水渠共长多少米?”同学们积极思考,当学生得出40/(3/5-1/2)或设:水渠全长x米,3/5x—1/2x=40的解法后,我给与了肯定。并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且用两手指间的距离表示40米,同时在中点左右两侧晃动两下,用这种无声的动作语言把学生引入深入思考。瞬间,有位学生起立指着线段图十分有创解地说:“把这条水渠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个是40*2米,所以这条水渠全长是:40*2*3=240(米)。这两位学生采用了跃进越级而简约的思维方式,直觉运用了简捷的方法,在求异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面对有个性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将上面的解法进行比较、评价。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自己做出判断选择。这种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的训练真正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差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将自主权还给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发展个性,启发创新如同给了学生一块荒地,让他们自己去开垦;给了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展示;给了学生一块丰收的园地,让他们自己去开垦。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刘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