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粮库的信息化建设,我刊特约采访了航天华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先生。一说起智慧粮库,李伟就滔滔不绝,他的开场具体而形象:“我国有2亿农户,100万粮贩子,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8.75万家,3万多家粮库。”而如何确保粮食安全,保证国家和农户的利益,减少人情粮、舞弊粮等现象,李伟带领着他的团队一直在为此孜孜探索着。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进行储备粮库信息化建设,航天华信设计建设的管理专网和各储备粮库局域网络已初步建成,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和粮情测控系统也已投入使用。
在李伟看来,航天华信研发的智慧粮库可以称得上是“粮库物联网”的典范,因为它具备了“可感知、能看见、似亲临、便决策”这些特点。“可感知”,通过把各种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粮库的粮仓内部、运输机械、加工机械以及粮库其他地下、地面建筑,将其采集到的各类数据通过现有的粮库局域网整合处理,实时感知整个粮库的存在状态。“能看见”,将粮仓内部包括温度、湿度、粮食储量等实时信息和统计分析数据以直观便捷的形式进行显示,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表现技术以三维形体来表示复杂的粮情信息,使用触摸屏直接和计算机交流。“似亲临”,利用粮库的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以及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航拍数据),在地理信息软件平台上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粮库全貌,大大提升系统操作临场感和沉浸感。“便决策”,智慧粮食系统提供了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即根据系统采集的粮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对粮食储存状况的分析判断意见并提出应采取相关措施的建议。满足了粮库管理层监管要求,支持规范高效的业务流程执行,为粮食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可靠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粮库之外,华信科技还成功研发了最新一代自主创新变频(定频)多功能小型仓储冷却机。自动控制环境温度的运行是这套冷却机型的创新点之一,且可节省30%-40%的电能。冷却温度与风量实行了无极变速调速控温,可以对粮食不同的温度要求进行降温冷却。针对粮食在储藏期间因通风、干燥自然散失水分等状况,该机还可以对粮食进行雾化湿润调质处理,可以保持粮食不失水,保持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出米率。该机型标志着我国粮食仓储基层企业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升储粮品质、节能降耗和推广低温储粮手段上一个重大的突破。
“在物联网耕耘这么久,现在我们终于见到曙光了”,在李伟看来,物联网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概念,它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据资料显示,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约3万亿元的总产值。不过,李伟也坦承物联网商用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中国物联网启动和发展速度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交通、安防等一些垂直领域尝试应用,没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同时我国在技术标准、核心芯片技术等基础领域还处于相对劣势。此外,我国还缺乏能带来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可迅速推广的物联网应用。李伟指出,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5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0万辆汽车上装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其次是政策环境的支持与商业模式的成熟。
在李伟看来,航天华信研发的智慧粮库可以称得上是“粮库物联网”的典范,因为它具备了“可感知、能看见、似亲临、便决策”这些特点。“可感知”,通过把各种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粮库的粮仓内部、运输机械、加工机械以及粮库其他地下、地面建筑,将其采集到的各类数据通过现有的粮库局域网整合处理,实时感知整个粮库的存在状态。“能看见”,将粮仓内部包括温度、湿度、粮食储量等实时信息和统计分析数据以直观便捷的形式进行显示,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表现技术以三维形体来表示复杂的粮情信息,使用触摸屏直接和计算机交流。“似亲临”,利用粮库的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以及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航拍数据),在地理信息软件平台上进行三维建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粮库全貌,大大提升系统操作临场感和沉浸感。“便决策”,智慧粮食系统提供了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即根据系统采集的粮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对粮食储存状况的分析判断意见并提出应采取相关措施的建议。满足了粮库管理层监管要求,支持规范高效的业务流程执行,为粮食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可靠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粮库之外,华信科技还成功研发了最新一代自主创新变频(定频)多功能小型仓储冷却机。自动控制环境温度的运行是这套冷却机型的创新点之一,且可节省30%-40%的电能。冷却温度与风量实行了无极变速调速控温,可以对粮食不同的温度要求进行降温冷却。针对粮食在储藏期间因通风、干燥自然散失水分等状况,该机还可以对粮食进行雾化湿润调质处理,可以保持粮食不失水,保持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出米率。该机型标志着我国粮食仓储基层企业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升储粮品质、节能降耗和推广低温储粮手段上一个重大的突破。
“在物联网耕耘这么久,现在我们终于见到曙光了”,在李伟看来,物联网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概念,它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据资料显示,未来3年内,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约3万亿元的总产值。不过,李伟也坦承物联网商用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中国物联网启动和发展速度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交通、安防等一些垂直领域尝试应用,没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同时我国在技术标准、核心芯片技术等基础领域还处于相对劣势。此外,我国还缺乏能带来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可迅速推广的物联网应用。李伟指出,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5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0万辆汽车上装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其次是政策环境的支持与商业模式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