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摄影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摄影美学是将摄影学和美学联系起来的一种基于摄影学的艺术美学研究,是研究摄影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任何一部摄影作品中都深刻的体现着美学的意蕴,内涵着美学思想中的很多基础情感,如直觉、个性表现、审美超越、情感体验等等。
[关键词]摄影;摄影艺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278-01
现代摄影认为,摄影不应该单纯以再现客观现实为主要目的,要不断地从客观世界进入主观世界,寻求和探索摄影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因此,现代摄影艺术与现代美学的审美意蕴均有不同程度的某种契合。摄影离不开美学的构图,摄影艺术离不开审美的情感世界,于是出现了摄影美学。所谓“摄影美学是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具体内容包括摄影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影像摄取的过程摄影艺术与绘画的联系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摄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鉴赏摄影艺术的心理等。
一、现代摄影艺术的内涵
摄影不应该单纯地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摄影艺术也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层面,摄影艺术应该跨越作者自身的局限,从一单纯的客观世界进入多元的主观世界,探索和寻求新的表达方式。这也是西方艺术思想一直强调的客观向主观思维转变的创作思想。因此,现代摄影师也在逐渐凭借个人情感,不单纯用相机,更用自己的主观个人情感,记录着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
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纲要》中阐述了,“直觉即表现',、“直觉即美”。在现实的层面,人的感性认识活动一直觉,直觉表现,抒情的表现一艺术一创造美。这是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最为基本的理论支撑,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不是简单的客观的事实,艺术是无功利的,也不是道德层面的活动,艺术的内容必然只能是等于个人的瞬间的情感和表现,艺术形式等于表現着情感的个性和意向。现代的摄影作品中,摄影的情感表现占有很大的成分。
二、现代摄影艺术的品格
“摄影作品的意境不是捏造出来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人们对生活认识之后,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使之景与情高度契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或情景交融。”同时也是摄影艺术的品格之一,即情感体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意境的产生就是由`触景生情'脱胎而出,意境的深度和广度要看摄影家对生活认识的程度及态度而定。意境所展现的倾向性不是外在于作品的,而是作品中所蕴涵、所流露的摄影家的创作目的、生活认识、爱憎感情和审美理想,它是体现在艺术形象或意境中的创作者主体方面的特征。如果摄影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强烈地爱与憎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摄影家又能根据创作的主题,自如地选择、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那么就会使摄影作品具有深远和完善的艺术境界”。现代摄影艺术需要创作者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每一次摄影的创作过程不能不说是一场场情感的体验的过程。因此,我们说艺术需要情感的体验。摄影艺术家不仅在于有浓厚的情感,而且能够通过相机把每一次情感的体验记录下来,因此,情感的体验是摄影艺术家的品格之一。
三、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
现代摄影艺术常常被称为“瞬间艺术”,法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亨利·卡蒂尔·布勒松说过“摄影是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识别出事件的重要意义,又要识别出那事件的精确的形态结构。”摄影艺术家构思的时间差不多和按动快门一样短,摄影时视觉组织只能萌芽于发展的直觉。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从发现创作主题,到进行艺术形象的构思,到启动相机的快门,把瞬间凝固在胶片上,往往是在极短的瞬间完成的。尤其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摄影,可遇不可求,创作机遇十分重要,直觉决定了构思和作品的产生。所以摄影艺术家往往不等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全凭艺术直觉的瞬间来完成艺术创作,因此,摄影艺术某种程度上说是近似于艺术直觉的“瞬间思维”。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是法国著名摄影家,他一生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拍摄了大量精彩照片。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人类喜剧的报道者”图1买酒归来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特别是在虚化街景和女孩子们称赞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这种生活场景的瞬间,具有自然生动、令人玩味的情趣,显示了抓拍的魅力。
另外一种生命情感在创作中的表达要借助于“有意味的形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贝尔提出只有具有“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刁`是真正的艺术品,刁一能使人产生审美感情。只有这种纯粹的形式关系,才能唤起审美感情,而再现、记述事实、描述故事情节不能唤起审美感情。“有意味的形式”成为西方现代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思潮的重要来源。这个所说的“意味”就是艺术创作者的特殊的清感,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有意味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再现现实的形式,不是一般人心中的美,不同于现象的实在。而对这个形式的判断和领会是要完全凭借直觉的。只有“有意味的形式”才能产生审美感情,也只有产生审美感情的审美判断,我们才能发现“有意味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姜耕玉《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薛永年、罗世平主编《中国美术史论文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摄影;摄影艺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278-01
现代摄影认为,摄影不应该单纯以再现客观现实为主要目的,要不断地从客观世界进入主观世界,寻求和探索摄影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因此,现代摄影艺术与现代美学的审美意蕴均有不同程度的某种契合。摄影离不开美学的构图,摄影艺术离不开审美的情感世界,于是出现了摄影美学。所谓“摄影美学是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具体内容包括摄影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影像摄取的过程摄影艺术与绘画的联系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摄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鉴赏摄影艺术的心理等。
一、现代摄影艺术的内涵
摄影不应该单纯地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摄影艺术也不应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层面,摄影艺术应该跨越作者自身的局限,从一单纯的客观世界进入多元的主观世界,探索和寻求新的表达方式。这也是西方艺术思想一直强调的客观向主观思维转变的创作思想。因此,现代摄影师也在逐渐凭借个人情感,不单纯用相机,更用自己的主观个人情感,记录着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
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纲要》中阐述了,“直觉即表现',、“直觉即美”。在现实的层面,人的感性认识活动一直觉,直觉表现,抒情的表现一艺术一创造美。这是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最为基本的理论支撑,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不是简单的客观的事实,艺术是无功利的,也不是道德层面的活动,艺术的内容必然只能是等于个人的瞬间的情感和表现,艺术形式等于表現着情感的个性和意向。现代的摄影作品中,摄影的情感表现占有很大的成分。
二、现代摄影艺术的品格
“摄影作品的意境不是捏造出来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人们对生活认识之后,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使之景与情高度契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或情景交融。”同时也是摄影艺术的品格之一,即情感体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意境的产生就是由`触景生情'脱胎而出,意境的深度和广度要看摄影家对生活认识的程度及态度而定。意境所展现的倾向性不是外在于作品的,而是作品中所蕴涵、所流露的摄影家的创作目的、生活认识、爱憎感情和审美理想,它是体现在艺术形象或意境中的创作者主体方面的特征。如果摄影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强烈地爱与憎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摄影家又能根据创作的主题,自如地选择、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那么就会使摄影作品具有深远和完善的艺术境界”。现代摄影艺术需要创作者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每一次摄影的创作过程不能不说是一场场情感的体验的过程。因此,我们说艺术需要情感的体验。摄影艺术家不仅在于有浓厚的情感,而且能够通过相机把每一次情感的体验记录下来,因此,情感的体验是摄影艺术家的品格之一。
三、现代摄影艺术的意境
现代摄影艺术常常被称为“瞬间艺术”,法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亨利·卡蒂尔·布勒松说过“摄影是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识别出事件的重要意义,又要识别出那事件的精确的形态结构。”摄影艺术家构思的时间差不多和按动快门一样短,摄影时视觉组织只能萌芽于发展的直觉。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从发现创作主题,到进行艺术形象的构思,到启动相机的快门,把瞬间凝固在胶片上,往往是在极短的瞬间完成的。尤其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摄影,可遇不可求,创作机遇十分重要,直觉决定了构思和作品的产生。所以摄影艺术家往往不等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全凭艺术直觉的瞬间来完成艺术创作,因此,摄影艺术某种程度上说是近似于艺术直觉的“瞬间思维”。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是法国著名摄影家,他一生从事摄影半个多世纪,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拍摄了大量精彩照片。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人类喜剧的报道者”图1买酒归来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特别是在虚化街景和女孩子们称赞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这种生活场景的瞬间,具有自然生动、令人玩味的情趣,显示了抓拍的魅力。
另外一种生命情感在创作中的表达要借助于“有意味的形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贝尔提出只有具有“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刁`是真正的艺术品,刁一能使人产生审美感情。只有这种纯粹的形式关系,才能唤起审美感情,而再现、记述事实、描述故事情节不能唤起审美感情。“有意味的形式”成为西方现代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思潮的重要来源。这个所说的“意味”就是艺术创作者的特殊的清感,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有意味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再现现实的形式,不是一般人心中的美,不同于现象的实在。而对这个形式的判断和领会是要完全凭借直觉的。只有“有意味的形式”才能产生审美感情,也只有产生审美感情的审美判断,我们才能发现“有意味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姜耕玉《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薛永年、罗世平主编《中国美术史论文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