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创始人之王福庵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榴云堂主
  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为吴昌硕,但是创建西泠印社的却是王福庵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这四位被后人称为“西泠创社四英”。王福庵与朋友约定终身不会担任印社社长,因此还刻了一方印“但开风气不为师”。
  王福庵,原名禔(tí),浙江杭州人,出自书香门第,精于文字训诂,十多岁时就以书法、篆刻闻名乡间。在王福庵生活的时代,篆刻者以“浙派”为入门的路径,但已经逐渐被印人程式化。王福庵虽然先以“浙派”为师法对象,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脱离“浙派”的程式化,走出了一条被后人称为“新浙派”的路子。因此,王福庵也成为“新浙派”的领军人物。
  1920年,经唐醉石的推荐,王福庵开始供职于国民政府印铸局,被北京政府聘为印铸局技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的印文就出自王福庵之手。由此,可以看出王福庵在印坛的地位。有趣的是,新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出自他的学生顿立夫之手。他们师徒二人都曾为政府大印的制作贡献了力量。
  四十六岁时,王福庵因触电受伤,导致不能长时间伏案工作。此后,他的印章多为躺在藤椅上仰面刻制。因为印面向下,胸前经常到处都是石屑,他却全然不顾。
  1930年,王福庵辞去官职定居上海,以售卖字、画、印为生。因为名气极大,每天上门求印的人络绎不绝,所以,他一生刻印达三万余方。王福庵的篆刻以细元朱文最为出类拔萃,其中“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瓜李故乡 盐梅旧族 糟糠残梦 鸱(chī)夷前身”可谓鬼斧神工,成为近代元朱文的杰出代表作。
  王福庵一生著作等身,有《说文部首字帖》《糜研斋印存》《福厂藏印》《说文部属检异》《作篆通假》等。新中国成立后,王福庵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并任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委会主任。
  在王福庵逝世前一年,他将毕生刻制的三百余方精品印章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逝世之后,家人按照他的遗志,又将家藏的三百余方印章和收藏的四百余种书画碑版资料捐赠给了西泠印社,令后人肃然起敬。
其他文献
时光飞逝,如何好好珍惜“年”呢?让我偷偷告诉你,做好新年计划,这是对年最好的珍惜,像先民珍惜丰收一样。  首先,你可以写下许多个“我想……”,然后再收缩战线,列出最想做的两三件,三四件事。  没有想法?那可以学习一下脸书网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过去的好几年,小扎都会在新年选择一个挑战自我的项目。2015年,他在网上征集意见,最后选择听从6万人的建议——读书。明确目标之后,还要写出可行的步
期刊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意思是:放目远眺,随意观赏,放飞心灵,舒展胸怀,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这一组17个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疏密相间。最疏朗的字是两个“以”,其次是“所、游、骋、怀、信、可”等,最紧密的字是“目”。“足、极、视、也”一字之中有疏有密,形成疏密对比。  王羲之在《书论》里写道:“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
期刊
山东省聊城市百草园小学 张立豪
期刊
钱瘦铁,名崖,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江苏无锡人。因郑文焯曾为其书斋署名“瘦铁簃(yí)”,所以自号“瘦铁”。  少年家贫的钱瘦铁十四岁就自己谋生,到苏州汉贞阁碑帖铺当学徒。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郑文焯、吴昌硕、俞语霜等名家,并向他们学习书法、篆刻和绘画。十九岁的钱瘦铁学徒期满,开始在上海以书、画、印谋生。郑文焯为鼓励后学亲自为钱瘦铁制定书印润格,并将吴昌硕(苦铁)、王大炘(冰铁)、钱瘦铁三人并称为“
期刊
今天的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就叫做北大荒。“北大荒”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地名的称谓,而是泛指黑龙江省东北部位于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处那片约有十几万平方千米的黑土荒原。我们来到中俄边境的密山市。当年,曾经在延安带领359旅开垦南泥湾、带领新疆建设兵团建设新疆好地方的一代名将王震将军,在这里亲手点燃了第一把荒火,带领十万官兵和百万知青屯垦戍边、战天
期刊
黄道周,明末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期刊
“胡”的意思是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望文生义,认为是“古代的月亮”。  这样的理解就错了。其实,“胡”是形声字,本义是兽脖子下的垂肉。因兽多长着长毛,引申指人的胡须,又引申泛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胡人”,汉代以后又泛指外国人。又因胡须散乱,唐代以后引申指随意乱来,如“胡说”“胡说八道”。  胡人、胡马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出塞》是一首著
期刊
你知道赵孟 吗?  赵孟 是元初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人称“赵吴兴”。赵孟 直追东晋二王之风。他是一位真、草、篆、隶、行各体兼善的大家。他的书法不激不厉,平和蕴藉,笔法精熟。结字平正秀丽,气息高古。  赵孟 在书法上是一位复古主义者,主张师法“钟王”,出入晋唐,影响元、明、清三朝。他的楷书被后人列为欧、颜、柳、赵四大楷书之一,称之为“赵体”。  他的传世代表
期刊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又称武林水、西子湖,到了宋代才开始称西湖。半透明的水色不算清澈,正如一位绝代佳人,隐而不露,欲语还休。  诗的首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方”,刚刚,正好。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粼粼的水波闪烁着太阳的光芒,像落在湖面上的一群亮闪闪的小星星,还一眨一眨的。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明朗亮
期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大文豪、书画家。他博学多才,文章雄视百代,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开豪放词一派;绘画追求意趣,开文人画的先河。他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所寄托,不求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苏东坡生平爱竹,他曾题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擅画墨竹,画风简劲,动感十足。遗憾的是,苏东坡绘画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