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是指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学习经典的国学课程,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国学知识和修养,开发智慧潜能,促进个性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国学经典;素质教育;联系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人的左右脑的开发和塑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品质和人文精神品质相统一的人,以实现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一致的人的素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操、丰富科学的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全面提高能力,成长成才成人。
二、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把国学精髓融入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去,可以让学生从阅读经典中受到中华文化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其修身养性之功效。
三、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系
1.国学经典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小学素质教育离不开国学经典教育。因为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主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就能够求真、从善、爱美,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经典,不仅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2.中小学素质教育是国学经典教育的必然归宿。中国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代表某一时期的思想、理念的作品,是我们祖先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活化石。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国学经典。无论通过口耳传诵或是其他方式,国学经典都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而中小学阶段是接触国学经典的初始阶段,是引导中小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最重要时期。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和逼迫式学习,为国学经典教育创设了平台,提供了载体。从当前各地各中小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素质教育成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必然归宿。
3.国学经典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途经。提高人的素质,离不开国学经典的教育、滋养、启迪与熏陶。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让中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让中小学生学会“自强不息”,磨砺坚强的个人品格;让中小学生懂得“厚德载物”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的诵读与传授,有利于中小学生完善道德,发展健康的人格,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尊重他人、讲求合作的良好品格,有利于中小学生讲信义、重信誉、言行一致等品行的养成,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取信于人。国学经典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高尚品德。
4.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全民族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解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对古代哲学、历史及其他文化知识的了解,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可以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那种严谨踏实和勤奋不已的治学精神,提高人文学术创造力;可以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懂得社会伦理道德,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的处世态度。这些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至关重要。
四、结论
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国学经典的学习活动如能以其“取法乎上”的特点,结合适当的形式,将会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与素质,做到铭于心,笃于行,品自高,气自华。
参考文献:
[1]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王殿卿.《三字经》承传文化生命的载体[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4).
关键词:国学经典;素质教育;联系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人的左右脑的开发和塑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品质和人文精神品质相统一的人,以实现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一致的人的素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操、丰富科学的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全面提高能力,成长成才成人。
二、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把国学精髓融入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去,可以让学生从阅读经典中受到中华文化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其修身养性之功效。
三、国学经典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系
1.国学经典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小学素质教育离不开国学经典教育。因为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主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就能够求真、从善、爱美,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经典,不仅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2.中小学素质教育是国学经典教育的必然归宿。中国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代表某一时期的思想、理念的作品,是我们祖先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活化石。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国学经典。无论通过口耳传诵或是其他方式,国学经典都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而中小学阶段是接触国学经典的初始阶段,是引导中小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最重要时期。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和逼迫式学习,为国学经典教育创设了平台,提供了载体。从当前各地各中小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素质教育成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必然归宿。
3.国学经典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途经。提高人的素质,离不开国学经典的教育、滋养、启迪与熏陶。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让中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让中小学生学会“自强不息”,磨砺坚强的个人品格;让中小学生懂得“厚德载物”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的诵读与传授,有利于中小学生完善道德,发展健康的人格,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尊重他人、讲求合作的良好品格,有利于中小学生讲信义、重信誉、言行一致等品行的养成,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取信于人。国学经典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高尚品德。
4.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全民族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解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对古代哲学、历史及其他文化知识的了解,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可以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那种严谨踏实和勤奋不已的治学精神,提高人文学术创造力;可以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懂得社会伦理道德,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的处世态度。这些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至关重要。
四、结论
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国学经典的学习活动如能以其“取法乎上”的特点,结合适当的形式,将会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与素质,做到铭于心,笃于行,品自高,气自华。
参考文献:
[1]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王殿卿.《三字经》承传文化生命的载体[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