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持续调整,股票、基金收益都大大贬值,股民、基民苦不堪言,焦虑气氛开始四处蔓延——股市交易量萎缩,类新基金发行不利,而老基金也开始遭遇净赎回。面对重重的压力,无论是基民、还是股民,都已惊慌失措,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基金主力。
目前临近年底,又到了机构布局2008的“冬播时节”。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市场往往存在“冬播春收”的行情机会,近阶段的持续调整或许将带来投资布局的难得机遇。而基金的播种都影响着未来的行情,让我们去探索基金主力布局的迷阵。
股市倒腾基金缩水严重
近一个月来,基金重仓股的“跌跌”不休,严重拖累了基金净值。A股的巨幅震荡让基金投资者频频“呛水”,原本以为稳赚不赔的基金,如今美梦破灭。截至11月23日,WIND统计显示,偏股型跌破面值的基金数目已增加至41只,算上4只QDII基金,目前跌破面值基金总数已经达到45只,其中有3只净值低于0.90元,12只介于0.90元至0.95元之间,介于0.95元至1.00元之间的有26只。此外,在总数超过270只的开放式基金产品(非货币)中,仅有27只基金在过去3个月“赚钱”,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据了绝大多数。无情的现实告诉基民,从2006年以来,基金稳赚不赔的神话正被打破。
天相投资的统计显示,截至11月22日,144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净值比10月16日高点平均下跌了14.69%,相当于同期大盘跌幅的80.76%,在这144只基金中,跌幅小于10%的只有7只,分别为华安创新、大成价值、嘉实增长、富国天益、中银增长、华夏精选和博时主题。而单位净值跌幅超过15%的多达76只,有12只净值跌幅超过了大盘,其中跌幅最大一只基金,其单位净值跌幅达到20.87%。
再看看相对稳健的平衡型基金在11月19日-23日一周的情况。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平衡型基金该周的平均周净值损失幅度为1.82%,所有基金的净值折损,但总体绩效表现比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强。此类基金中具体基金的绩效表现差距不大,表现在该周的绩效情况当中,就是既没有周净值增长率为正值的基金,也没有周净值损失幅度高于4%的基金,甚至连周净值损失幅度高于3%的基金也就只有3只,而且还都低于3.5%,此类基金的集体稳健运作特色十分鲜明。
虽然在“5.30”调整中,股市暴跌也进入调整期,毕竟是垃圾股和题材股带动的领跌,而这次10月17日开始的股市大调整,却让基金遭受其害。相比之下,“5.30”调整期大多数基金净值跌幅很小,甚至还有基金创出净值新高。而此次遭遇的基金净值大幅缩水,让股民和基民的信心遭到重挫,市场成交量不断萎缩,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逐渐冷却。
早前减仓基金损失较小
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剔除指数、债券、货币以及保本基金后,所有披露三季报的股票方向基金季度末平均股票仓位为80.15%,不含首次披露季报的可比基金平均股票仓位由今年二季度的78.36%增至三季度的80.41%。但事实上,有些基金公司早在10月已经逐渐减仓,股票仓位按照契约规定在60%至75%之间,有色、钢铁、航空等板块成为基金调出最多的品种。
从个别基金品种的第三季度仓位变化中不难发现,基金经理基于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判断采取的主动性降低仓位的行为。例如嘉实增长、中银增长、华夏精选、博时主题、鹏华价值这几只基金三季末仓位分别只有67.15%、61.9%、65.78%、66.37%、54.31%。不过,尽管基金普遍实施了减仓,但减仓的幅度并不大,平均减持幅度在6%左右。
由于此次领跌的是基金重仓股,对于之前减仓的基金而言,股票仓位的下降有效地降低了基金的风险系数,从而使得净值跌幅小于高股票仓位基金。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分析显示,在股票型基金方面,净值跌幅最小的前九只基金无一例外将仓位降低到较低水平。自10月17日到11月22日,华安创新净值仅下跌6.55%,该基金在三季末的仓位只有69.09%,并且,华安创新还在10月26日进行了拆分营销,基金规模大幅度增加到150亿元,从而使该基金实际仓位非常低,净值跌幅也最小。广发聚丰也因拆分导致仓位降低而跌幅较小。此外,大成价值净值跌幅仅为8.27%,排在华安创新之后,该基金三季末仓位只有77.09%,并于10月16日进行了每10份分10元的大比例分红活动,从而逃过了市场调整,富国天益、大成2020、鹏华收益同样因为大比例分红规避了市场风险。
基金调仓谨慎行事
在沪指失守半年线的支撑期间,基金究竟在做些什么?尽管市场上有关基金调仓减仓的传闻不绝于耳,但也有不少基金宁愿选择“多看少动”的做法,这也表明原来一贯保持同一声音的基金最近在投资策略上出现了明显分歧。
尽管从估值角度看,以2008年动态市盈率计算,当前的下跌将使市场整体估值趋于合理水平,但投资者信心不足,大盘仍有待探明阶段性底部,需要继续等待政策面的明朗。对此,基金目前的主流策略仍然明显偏谨慎。
首先是从仓位控制方面进行了调整。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大基金公司普遍保持较低仓位或相继减仓。这包括最早减仓的博时、嘉实,陆续减仓的华夏、南方,从11月中旬来看,易方达旗下基金也开始出现减仓迹象。这些主流公司旗下基金仓位目前多降至偏股基金的中游水平。同时,部分长期坚持高仓位的基金近几周也开始出现减仓迹象。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基金在年底前保持谨慎策略有充分理由,没有很强的主动做多动机。
其次是调整行业配置。近期钢铁板块、前期超跌的部分制造业板块、煤炭采掘板块等均开始绝地反击,而医药制造板块继续表现优异。有色、房地产、石油石化这些曾经的“明星板块”继续下跌。这些板块都曾经是基金热门和扎堆投资的板块,筹码高度集中在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手中,目前的连续下跌相信不单单是散户的杀跌而更可能是基金根据市场环境主动调仓所致。
中海基金最新发布的12月投资策略报告认为,对A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依然持乐观态度,本次调整将是较好的配置机会,市场的热点将从大盘股进入相对均衡的状况,成长股的机会逐步凸现。对于具体行业配置,也作了相关调整,第一,减少周期性行业的配置,维持消费行业的配置比例。继续看好消费,包括银行,地产,保险,证券,家电,食品饮料,零售,轿车等行业,这些行业都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内需的拉动;第二,周期性行业倾向于内需为主,减少对外依赖较高的行业。
破五千基金增减仓策略分化
当上证指数继续跌破4900点之时,基金的操作开始出现分化,不再是之前的持续减仓,部分基金加入加仓行列,但是减仓基金仍然不少。
在11月14日的反弹中,不少基金进场加仓,这部分基金主要是前期仓位较轻的基金。加仓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调整结束的预期,也可能是出于对深跌后补仓或建仓的仓位调整,但同时也有部分前期一直坚持高仓位的基金开始减仓。一增一减说明基金在策略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预期,也说明市场要持续反弹并没有强大的基础,目前的预期仍以震荡调整为主。
11月22日,受海外市场大幅下挫等多重负面因素影响,大盘出现大幅下跌,一度跌破5000点整数关口。金融、钢铁等权重股再度领跌。对此,有些基金经理认为市场调整仍未结束,在担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进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等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仍将反复筑底。但中短期看,二线蓝筹股及部分小盘股的吸引力增加,长期看,金融、消费等板块仍值得看好。而相对激进的基金经理表示已开始着手加仓。目前的市场出现了价格的混乱,由于突然的指数下跌,短期会出现股价错位的现象,不过对机构投资人来讲,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继续看好包括金融、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主要是机械)、钢铁、煤炭等中国具备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抄到市场的绝对底部并不现实,现在很多股票已经具备吸引力,会考虑逐渐加仓。”
基金未来青睐何种板块
目前市场存在一些压力,在局部表现得比较明显。但并未构成市场的长期压力。而目前临近年底,又到了机构布局2008的“冬播时节”。 以基金公司为首的各大机构投资者已开始为明年的投资策略进行布局。
东吴基金认为,此次调整并非牛市结束的信号,只是从时间上延长了牛市的进程。当前重心并不预测市场的底部何处,而是密切关注调整后市场反弹的风格转换。在反弹的过程中,还是要关注升值的主题,在升值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资产和资源类板块市场必然开始受到关注。同样需要关注市场热点和风格的转换,尤其在大盘结束调整,企稳反弹后哪些板块可以获得超额反弹收益。在5•30前,题材股大行其道,5•30之后,市场的重点转换到央企整合和资产注入上,蓝筹演绎泡沫化。而此次调整结束后,市场可能不会在题材股和蓝筹股作出简单选择,更多的题材和风格板块值得挖掘。央企的资产注入热潮还可能延续;节能减排中能够获得真正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开始受到市场追捧;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溢价会越来越高;在全球定价体系中有话语权的公司会有效抵御周期波动,反弹动能充裕;大消费和电子元器件行业长期被漠视,后市值得关注。
在投资策略上,兴业基金认为,通胀和负利率背景下的主题投资将进一步发散,在对煤炭、有色等资源类行业的挖掘后,地产、金融、消费品等行业在通胀背景下将同样存在机会。市场三季度对航空股的追逐提示了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随着2008年会计政策的变更和所得税率的调整,资产富裕型公司和高所得税率公司潜在的盈利实现推迟动力都将蕴含较多的投资机会。
招商基金表示,在配置上继续维持攻守兼备策略,在加强组合防御性的同时,提前布局后期市场行情。建议以业绩和估值为核心,兼顾流动性因素,重点配置未来业绩高增长预期明确的公司。目前人民币升值速度仍在加快,而人民币升值也是推动本轮牛市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在行业选择上,建议重点配置人民币升值受益的金融和地产行业,加息预期导致两板块的调整为机构提供了良好的介入机会。另外,前期落后大盘,受益于通货膨胀的消费服务和连锁商业行业,和受医改政策驱动,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医药行业等都值得关注。前期市场的下跌导致许多优质股票被错杀,这些都提供了良好的建仓机会。另一方面,建议对出口导向型行业保持警惕,并继续对受新的资源税政策影响较大的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谨慎。从风格投资角度,鉴于大盘股的流动性较好、业绩增长稳定,以及股指期货带来的筹码争夺预期,建议在配置上继续偏向于相对估值较低的大盘蓝筹股。同时建议继续关注央企整合等实质性资产重组类和节能减排政策导向受益类公司。
目前临近年底,又到了机构布局2008的“冬播时节”。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市场往往存在“冬播春收”的行情机会,近阶段的持续调整或许将带来投资布局的难得机遇。而基金的播种都影响着未来的行情,让我们去探索基金主力布局的迷阵。
股市倒腾基金缩水严重
近一个月来,基金重仓股的“跌跌”不休,严重拖累了基金净值。A股的巨幅震荡让基金投资者频频“呛水”,原本以为稳赚不赔的基金,如今美梦破灭。截至11月23日,WIND统计显示,偏股型跌破面值的基金数目已增加至41只,算上4只QDII基金,目前跌破面值基金总数已经达到45只,其中有3只净值低于0.90元,12只介于0.90元至0.95元之间,介于0.95元至1.00元之间的有26只。此外,在总数超过270只的开放式基金产品(非货币)中,仅有27只基金在过去3个月“赚钱”,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据了绝大多数。无情的现实告诉基民,从2006年以来,基金稳赚不赔的神话正被打破。
天相投资的统计显示,截至11月22日,144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净值比10月16日高点平均下跌了14.69%,相当于同期大盘跌幅的80.76%,在这144只基金中,跌幅小于10%的只有7只,分别为华安创新、大成价值、嘉实增长、富国天益、中银增长、华夏精选和博时主题。而单位净值跌幅超过15%的多达76只,有12只净值跌幅超过了大盘,其中跌幅最大一只基金,其单位净值跌幅达到20.87%。
再看看相对稳健的平衡型基金在11月19日-23日一周的情况。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平衡型基金该周的平均周净值损失幅度为1.82%,所有基金的净值折损,但总体绩效表现比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强。此类基金中具体基金的绩效表现差距不大,表现在该周的绩效情况当中,就是既没有周净值增长率为正值的基金,也没有周净值损失幅度高于4%的基金,甚至连周净值损失幅度高于3%的基金也就只有3只,而且还都低于3.5%,此类基金的集体稳健运作特色十分鲜明。
虽然在“5.30”调整中,股市暴跌也进入调整期,毕竟是垃圾股和题材股带动的领跌,而这次10月17日开始的股市大调整,却让基金遭受其害。相比之下,“5.30”调整期大多数基金净值跌幅很小,甚至还有基金创出净值新高。而此次遭遇的基金净值大幅缩水,让股民和基民的信心遭到重挫,市场成交量不断萎缩,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逐渐冷却。
早前减仓基金损失较小
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剔除指数、债券、货币以及保本基金后,所有披露三季报的股票方向基金季度末平均股票仓位为80.15%,不含首次披露季报的可比基金平均股票仓位由今年二季度的78.36%增至三季度的80.41%。但事实上,有些基金公司早在10月已经逐渐减仓,股票仓位按照契约规定在60%至75%之间,有色、钢铁、航空等板块成为基金调出最多的品种。
从个别基金品种的第三季度仓位变化中不难发现,基金经理基于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判断采取的主动性降低仓位的行为。例如嘉实增长、中银增长、华夏精选、博时主题、鹏华价值这几只基金三季末仓位分别只有67.15%、61.9%、65.78%、66.37%、54.31%。不过,尽管基金普遍实施了减仓,但减仓的幅度并不大,平均减持幅度在6%左右。
由于此次领跌的是基金重仓股,对于之前减仓的基金而言,股票仓位的下降有效地降低了基金的风险系数,从而使得净值跌幅小于高股票仓位基金。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分析显示,在股票型基金方面,净值跌幅最小的前九只基金无一例外将仓位降低到较低水平。自10月17日到11月22日,华安创新净值仅下跌6.55%,该基金在三季末的仓位只有69.09%,并且,华安创新还在10月26日进行了拆分营销,基金规模大幅度增加到150亿元,从而使该基金实际仓位非常低,净值跌幅也最小。广发聚丰也因拆分导致仓位降低而跌幅较小。此外,大成价值净值跌幅仅为8.27%,排在华安创新之后,该基金三季末仓位只有77.09%,并于10月16日进行了每10份分10元的大比例分红活动,从而逃过了市场调整,富国天益、大成2020、鹏华收益同样因为大比例分红规避了市场风险。
基金调仓谨慎行事
在沪指失守半年线的支撑期间,基金究竟在做些什么?尽管市场上有关基金调仓减仓的传闻不绝于耳,但也有不少基金宁愿选择“多看少动”的做法,这也表明原来一贯保持同一声音的基金最近在投资策略上出现了明显分歧。
尽管从估值角度看,以2008年动态市盈率计算,当前的下跌将使市场整体估值趋于合理水平,但投资者信心不足,大盘仍有待探明阶段性底部,需要继续等待政策面的明朗。对此,基金目前的主流策略仍然明显偏谨慎。
首先是从仓位控制方面进行了调整。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大基金公司普遍保持较低仓位或相继减仓。这包括最早减仓的博时、嘉实,陆续减仓的华夏、南方,从11月中旬来看,易方达旗下基金也开始出现减仓迹象。这些主流公司旗下基金仓位目前多降至偏股基金的中游水平。同时,部分长期坚持高仓位的基金近几周也开始出现减仓迹象。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基金在年底前保持谨慎策略有充分理由,没有很强的主动做多动机。
其次是调整行业配置。近期钢铁板块、前期超跌的部分制造业板块、煤炭采掘板块等均开始绝地反击,而医药制造板块继续表现优异。有色、房地产、石油石化这些曾经的“明星板块”继续下跌。这些板块都曾经是基金热门和扎堆投资的板块,筹码高度集中在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手中,目前的连续下跌相信不单单是散户的杀跌而更可能是基金根据市场环境主动调仓所致。
中海基金最新发布的12月投资策略报告认为,对A股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依然持乐观态度,本次调整将是较好的配置机会,市场的热点将从大盘股进入相对均衡的状况,成长股的机会逐步凸现。对于具体行业配置,也作了相关调整,第一,减少周期性行业的配置,维持消费行业的配置比例。继续看好消费,包括银行,地产,保险,证券,家电,食品饮料,零售,轿车等行业,这些行业都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内需的拉动;第二,周期性行业倾向于内需为主,减少对外依赖较高的行业。
破五千基金增减仓策略分化
当上证指数继续跌破4900点之时,基金的操作开始出现分化,不再是之前的持续减仓,部分基金加入加仓行列,但是减仓基金仍然不少。
在11月14日的反弹中,不少基金进场加仓,这部分基金主要是前期仓位较轻的基金。加仓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调整结束的预期,也可能是出于对深跌后补仓或建仓的仓位调整,但同时也有部分前期一直坚持高仓位的基金开始减仓。一增一减说明基金在策略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预期,也说明市场要持续反弹并没有强大的基础,目前的预期仍以震荡调整为主。
11月22日,受海外市场大幅下挫等多重负面因素影响,大盘出现大幅下跌,一度跌破5000点整数关口。金融、钢铁等权重股再度领跌。对此,有些基金经理认为市场调整仍未结束,在担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进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等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仍将反复筑底。但中短期看,二线蓝筹股及部分小盘股的吸引力增加,长期看,金融、消费等板块仍值得看好。而相对激进的基金经理表示已开始着手加仓。目前的市场出现了价格的混乱,由于突然的指数下跌,短期会出现股价错位的现象,不过对机构投资人来讲,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继续看好包括金融、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主要是机械)、钢铁、煤炭等中国具备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抄到市场的绝对底部并不现实,现在很多股票已经具备吸引力,会考虑逐渐加仓。”
基金未来青睐何种板块
目前市场存在一些压力,在局部表现得比较明显。但并未构成市场的长期压力。而目前临近年底,又到了机构布局2008的“冬播时节”。 以基金公司为首的各大机构投资者已开始为明年的投资策略进行布局。
东吴基金认为,此次调整并非牛市结束的信号,只是从时间上延长了牛市的进程。当前重心并不预测市场的底部何处,而是密切关注调整后市场反弹的风格转换。在反弹的过程中,还是要关注升值的主题,在升值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资产和资源类板块市场必然开始受到关注。同样需要关注市场热点和风格的转换,尤其在大盘结束调整,企稳反弹后哪些板块可以获得超额反弹收益。在5•30前,题材股大行其道,5•30之后,市场的重点转换到央企整合和资产注入上,蓝筹演绎泡沫化。而此次调整结束后,市场可能不会在题材股和蓝筹股作出简单选择,更多的题材和风格板块值得挖掘。央企的资产注入热潮还可能延续;节能减排中能够获得真正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开始受到市场追捧;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溢价会越来越高;在全球定价体系中有话语权的公司会有效抵御周期波动,反弹动能充裕;大消费和电子元器件行业长期被漠视,后市值得关注。
在投资策略上,兴业基金认为,通胀和负利率背景下的主题投资将进一步发散,在对煤炭、有色等资源类行业的挖掘后,地产、金融、消费品等行业在通胀背景下将同样存在机会。市场三季度对航空股的追逐提示了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随着2008年会计政策的变更和所得税率的调整,资产富裕型公司和高所得税率公司潜在的盈利实现推迟动力都将蕴含较多的投资机会。
招商基金表示,在配置上继续维持攻守兼备策略,在加强组合防御性的同时,提前布局后期市场行情。建议以业绩和估值为核心,兼顾流动性因素,重点配置未来业绩高增长预期明确的公司。目前人民币升值速度仍在加快,而人民币升值也是推动本轮牛市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因此在行业选择上,建议重点配置人民币升值受益的金融和地产行业,加息预期导致两板块的调整为机构提供了良好的介入机会。另外,前期落后大盘,受益于通货膨胀的消费服务和连锁商业行业,和受医改政策驱动,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医药行业等都值得关注。前期市场的下跌导致许多优质股票被错杀,这些都提供了良好的建仓机会。另一方面,建议对出口导向型行业保持警惕,并继续对受新的资源税政策影响较大的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谨慎。从风格投资角度,鉴于大盘股的流动性较好、业绩增长稳定,以及股指期货带来的筹码争夺预期,建议在配置上继续偏向于相对估值较低的大盘蓝筹股。同时建议继续关注央企整合等实质性资产重组类和节能减排政策导向受益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