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教育一个重要范畴就是加强对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儿童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人文精神理念下开展幼儿科学教育也就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一、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价值融合的必然性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存在价值上的同一性。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而失去了人文的科学和失去了科学的人文都不算真正的“真”和“善”,因此,科学和人文在价值诉求层面上具有同一性。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塑造合乎理性的人性,具有情操高尚、敢于创新、自强不息等属性。科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献身、不畏艰难、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所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具有内在同一性。
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要求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现代幼儿教育主要分为五大板块,即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和科学。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为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语言、艺术和社会属于人文范畴,科学则属于科学教育范畴,两大体系的教育侧重点有所区别,但无论哪一个教育范畴,都注重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都强调幼儿的知行合一,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二、幼儿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1.科学教育内容的人文化。一方面,要紧贴幼儿生活经验。当科学教育的内容紧贴幼儿日常生活时,不仅能让他们顺利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加深对科学社会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要体现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如进行水资源保护科学探究活动,教师采集了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让幼儿将可爱的小金鱼放入不同水中,再组织幼儿对小金鱼生存状况进行实际观察。虽然通过此种方式,幼儿能意识到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这种无视生命的做法却是残忍的,科学教育应体现对生命的关怀,这是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2.科学教育情境设计的人文化。情境设计的人文化主要表现为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全面考虑幼儿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以及知识建构规律,尊重幼儿主体性,关注幼儿实际需求和面临问题,要做到以幼儿为本,尽量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要多为幼儿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切身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不仅“教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不仅注重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自探索和自我感受,而且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将科学教育活动分为不同的具体情境,让幼儿自主探索、知识学习和构建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3.科学教育行为指导的人文化。幼儿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总是有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究世界,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探索行为经常出错。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独特的科学探索行为,关系着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和需要的尊重,关系到幼儿深入探索行为的顺利进行。所有这些都需要用科学教育的行为指导来体现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如一位教师针对一名淘气的幼儿用积木压死一条蚕宝宝想获知蚕鲜血是何颜色的事情,这位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做出评判,而是本着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宽容的态度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特别是在适时开展有关人性和生命的讨论后,又让幼儿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探索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三、加强人文精神指导下的科学教育
1.加强环境教育,丰富人文世界。现代人文关怀还包括环境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通过课件、多媒体、课堂讨论、绘画或表演等教学形式外,还可通过种植饲养、废物回收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践表明,大部分幼儿天生就对小动物有着喜爱之心,而相比于实体环境材料,小动物的灵动性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理。因此,在环境教育中,教师可通过饲养小动物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人文世界,促进幼儿人文精神的形成。
2.体验性学习,培养关爱情感。在进行“亲亲小兔子”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解决小兔子“怕生”和幼儿“热情”之间的矛盾,教师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部分幼儿扮演小兔子,其他幼儿扮演饲养者,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体验性学习,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抚摸、接触和说话技巧,通过移情体验来切实体验小兔子在与人接触时的感受,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小兔子进行实际饲养和观察。在此过程中,幼儿们基本都做到了轻声细语、温柔抚摸,对小兔子充满了喜爱和保护之情。此时,幼儿已经将关爱之情外化为关爱行动,并逐渐养成一种自律意识。
3.认知与情感交互,强化人文精神。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情感推动幼儿认知发展,而且还要利用认知强化情感培养。在“亲亲小兔子”课堂教学中,由于幼儿天生的好奇和内心的喜爱而产生了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在实际饲养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了基本的饲养知识和经验,而且强化了幼儿对动物的关爱情感,而这是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难以实现的。
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和强化人文精神并非难事,主要看教师能否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感受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力,强化幼儿对生命、对自然的人文关怀。
一、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价值融合的必然性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存在价值上的同一性。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而失去了人文的科学和失去了科学的人文都不算真正的“真”和“善”,因此,科学和人文在价值诉求层面上具有同一性。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塑造合乎理性的人性,具有情操高尚、敢于创新、自强不息等属性。科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献身、不畏艰难、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所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具有内在同一性。
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要求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现代幼儿教育主要分为五大板块,即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和科学。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确保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为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语言、艺术和社会属于人文范畴,科学则属于科学教育范畴,两大体系的教育侧重点有所区别,但无论哪一个教育范畴,都注重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都强调幼儿的知行合一,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二、幼儿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1.科学教育内容的人文化。一方面,要紧贴幼儿生活经验。当科学教育的内容紧贴幼儿日常生活时,不仅能让他们顺利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加深对科学社会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要体现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如进行水资源保护科学探究活动,教师采集了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让幼儿将可爱的小金鱼放入不同水中,再组织幼儿对小金鱼生存状况进行实际观察。虽然通过此种方式,幼儿能意识到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这种无视生命的做法却是残忍的,科学教育应体现对生命的关怀,这是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2.科学教育情境设计的人文化。情境设计的人文化主要表现为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全面考虑幼儿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以及知识建构规律,尊重幼儿主体性,关注幼儿实际需求和面临问题,要做到以幼儿为本,尽量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要多为幼儿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切身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不仅“教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不仅注重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自探索和自我感受,而且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将科学教育活动分为不同的具体情境,让幼儿自主探索、知识学习和构建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3.科学教育行为指导的人文化。幼儿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总是有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究世界,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探索行为经常出错。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独特的科学探索行为,关系着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和需要的尊重,关系到幼儿深入探索行为的顺利进行。所有这些都需要用科学教育的行为指导来体现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如一位教师针对一名淘气的幼儿用积木压死一条蚕宝宝想获知蚕鲜血是何颜色的事情,这位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做出评判,而是本着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宽容的态度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特别是在适时开展有关人性和生命的讨论后,又让幼儿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探索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三、加强人文精神指导下的科学教育
1.加强环境教育,丰富人文世界。现代人文关怀还包括环境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通过课件、多媒体、课堂讨论、绘画或表演等教学形式外,还可通过种植饲养、废物回收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践表明,大部分幼儿天生就对小动物有着喜爱之心,而相比于实体环境材料,小动物的灵动性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理。因此,在环境教育中,教师可通过饲养小动物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人文世界,促进幼儿人文精神的形成。
2.体验性学习,培养关爱情感。在进行“亲亲小兔子”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解决小兔子“怕生”和幼儿“热情”之间的矛盾,教师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部分幼儿扮演小兔子,其他幼儿扮演饲养者,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体验性学习,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抚摸、接触和说话技巧,通过移情体验来切实体验小兔子在与人接触时的感受,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小兔子进行实际饲养和观察。在此过程中,幼儿们基本都做到了轻声细语、温柔抚摸,对小兔子充满了喜爱和保护之情。此时,幼儿已经将关爱之情外化为关爱行动,并逐渐养成一种自律意识。
3.认知与情感交互,强化人文精神。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情感推动幼儿认知发展,而且还要利用认知强化情感培养。在“亲亲小兔子”课堂教学中,由于幼儿天生的好奇和内心的喜爱而产生了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在实际饲养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习了基本的饲养知识和经验,而且强化了幼儿对动物的关爱情感,而这是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难以实现的。
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和强化人文精神并非难事,主要看教师能否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感受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力,强化幼儿对生命、对自然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