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加深理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应该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因此我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能在文本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考试阅读分数也是主要目的之一。
关键词:阅读学习;阅读思维;阅读方法
作为一名高中高年级文科生,语文学习多年,经历过很多不同的语文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热爱阅读的我不断思考不同老师阅读教学中的不同之处,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将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归类如下。
不足之处一: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场上获得高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串讲串问,讲透讲深讲精,学生则在下面边听边记,偶尔也会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多,但基本上是老师所赐,鲜有自己所得。
不足之处二: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曲解了新课程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过多,占据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直接对话的时间,一节课下来,对话是精彩的,讨论是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是由于缺少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老师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师生均觉得空空的,不踏实。
不足之处三:教师选取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或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优美,而最后的一个环节里教师常常会不失时机(或早有“预谋”)地将“读”引到“写”,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片断或课文的某种写法完成一篇类似的作文。
这些无论是传统语文的教法,还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产物都忽视了阅读中真正需要的回归本色、搜集处理信息能力。除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学生自己应该注重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不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才能让课堂成为我们“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让课堂成为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一句话,阅读学习中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己能在文本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同样重要。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语文阅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拿高分、增加知识阅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
一、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
应试教育下我们考生阅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和篇章结构、语言逻輯、修辞手法等。之所以条分缕析,精讲深解,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在考场上获得优分。所以,我们必须摒弃“生为分而学”这一观念,要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出发把握阅读学习的方向,以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阅读目的。
阅读的重点是培养自身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升自身的阅读的速度、改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选择和筛选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
二、改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新课改对阅读要求之高,阅读量之大是罕见的。这为学习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详细解剖经典文章,学习阅读解题方法,举一反三的阅读学习思路将不再试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多阅读,形成一种语感和思维,阅读思考也更倾向于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感受。阅读数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差,阅读时间浪费,对作者情感把握不准是现在高中生语文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為应对这种新变化,我认为学生应更加注重各种阅读的方法的学习,培养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中生可能面临不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能拥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达不到一定的阅读数目和积累的问题。我认为为改善这类问题,高中生应该注重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与教师、同学交流和自己体会,反复磨练,形成自己适用的阅读模式和方式,能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阅读他人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同时通过重视阅读,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自身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一个量化指标,并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以不断提升自身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语文课程标准》.
[3]《新课程标准》.
[4]《呼唤本色语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
关键词:阅读学习;阅读思维;阅读方法
作为一名高中高年级文科生,语文学习多年,经历过很多不同的语文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热爱阅读的我不断思考不同老师阅读教学中的不同之处,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将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归类如下。
不足之处一: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场上获得高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串讲串问,讲透讲深讲精,学生则在下面边听边记,偶尔也会回答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多,但基本上是老师所赐,鲜有自己所得。
不足之处二: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曲解了新课程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过多,占据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直接对话的时间,一节课下来,对话是精彩的,讨论是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但是由于缺少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老师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师生均觉得空空的,不踏实。
不足之处三:教师选取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或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优美,而最后的一个环节里教师常常会不失时机(或早有“预谋”)地将“读”引到“写”,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的片断或课文的某种写法完成一篇类似的作文。
这些无论是传统语文的教法,还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产物都忽视了阅读中真正需要的回归本色、搜集处理信息能力。除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学生自己应该注重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不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才能让课堂成为我们“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让课堂成为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一句话,阅读学习中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己能在文本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同样重要。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语文阅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拿高分、增加知识阅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
一、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
应试教育下我们考生阅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和篇章结构、语言逻輯、修辞手法等。之所以条分缕析,精讲深解,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在考场上获得优分。所以,我们必须摒弃“生为分而学”这一观念,要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出发把握阅读学习的方向,以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阅读目的。
阅读的重点是培养自身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升自身的阅读的速度、改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选择和筛选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
二、改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新课改对阅读要求之高,阅读量之大是罕见的。这为学习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详细解剖经典文章,学习阅读解题方法,举一反三的阅读学习思路将不再试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多阅读,形成一种语感和思维,阅读思考也更倾向于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感受。阅读数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差,阅读时间浪费,对作者情感把握不准是现在高中生语文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為应对这种新变化,我认为学生应更加注重各种阅读的方法的学习,培养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中生可能面临不能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不能拥有自由阅读的时间,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达不到一定的阅读数目和积累的问题。我认为为改善这类问题,高中生应该注重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与教师、同学交流和自己体会,反复磨练,形成自己适用的阅读模式和方式,能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阅读他人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同时通过重视阅读,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自身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一个量化指标,并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以不断提升自身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语文课程标准》.
[3]《新课程标准》.
[4]《呼唤本色语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