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认知误区之完美主义
小刘几年前跟随丈夫一起从美国回国工作,没多久,由于丈夫的聪明才智,很快从某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上升至高管的职位,工作越来越繁忙,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和丈夫,小刘一年前辞掉了薪酬不错的工作,一直在工作中非常努力而一丝不苟的她不情愿地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由于丈夫经常出差,小刘也常常感觉心里有些不安,对婚姻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一次在美容院,小刘听到两个女士在谈论隆鼻的事情,小刘也开始觉得自己鼻梁太低了,不听家人的劝阻,偷偷地把隆鼻手术做了。可是本来她的鼻梁就不太低,这么隆过之后的鼻梁倒显得有些高了。小刘又到医院把鼻子上的填充物取出来了。没过多久,小刘有发现自己的嘴太薄了,不够好看,又去做了丰唇术。此后,又开始寻找自己脸上的各种“不完美”,出入各个整形医院,怎么做都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小刘的过度整容是一种“瘾”,是她内心中的“完美主义”在作祟。“完美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比如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可以做出非常好的成绩。然而,“完美主义”如果用在评判自我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在评判自我的问题上,“完美”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过度的完美主义是期望达到绝对的完美,而这种绝对的完美是内心之中想象出来的,通过不断否定真实的自我而投射出来的,换句话说是根本不会存在的。
从表面上来看,小刘去整形是为了美丽,然而她的这种过于沉迷的行为反倒是折射出她越来越不自信的心态。上班时候的小刘,没有不安,没有对自己不满意。然而自从她回到家庭做起了全职太太之后,她的生活内容完全变了,视野变窄,窄到只能看见她自己。而在情感上,好强的小刘也越来越失去了曾经在职场中的独立,越来越依赖于丈夫。小刘的整容愿望还是源自于内心里的不安全感和对被抛弃感的恐惧。她感到和丈夫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为了拉近距离,不被抛弃,小刘就要从自己身上找缺点,会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完美,而这是自己无法忍受和接受的。因为在她的心灵深处有个声音告诉她,容貌上有一点点缺陷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意味着会被抛弃。在强烈的不安与恐惧驱使下,小刘才会出现辗转在各个整形医院之间。但是整形并不能真正解决她的问题,反而使她越来越不接受自己。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小刘是很难找到那个“完美”的自己的。
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完美主义”的种子,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而当外界的环境适合它发芽的时候,就会疯狂地生长。因此,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内心里那个“完美主义”存在,当在自我的容貌上、体形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但却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自己时,就要当心可能是你心底的那个“完美主义”已经开始它的生命力了。所以要尽快去调整。
女人爱美是天性,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不过美不是简单地追求各种细节的“完美”,而是要建立在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那个“完美”而自信的自我。“美”是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判的,而不要只局限在某一点上。多给自己一些肯定,用接纳和自信来滋养那个内心里“弱小”的自我,令其越来越坚强和自信,才能更好地寻找到美好的人生。
自我认知误区之焦虑症
小张从小就是爸爸妈妈心中听话的好孩子,从不惹是生非,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但是自从小张一年前大学毕业进入这个公司以来,一直没有适应工作的节奏,感觉工作量很大,也不知道该如何与领导相处。而且令他烦恼的是最近半年小张总会有一些莫名的紧张,脑子里总会闪现出很坏的念头:坐在办公室担心楼会倒塌;担心父母会遇到车祸;担心被领导批评甚至被辞掉等等。见到什么就容易往最坏的结果去想,因此,小张整天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感觉身体怎么也放松不下来,很疲惫,而且最近两三个月时常有头疼、腹泻、出汗等。去过几次医院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喝了无数副汤药,也补充了很多维生素,但是没见任何好转。
要培养强大而健康的自我,个体就得在成长的历程中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然而有很多孩子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而失去了探索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机会,使得孩子到了成年时期对自我的认识仍处于童年那个“弱小的自我”的阶段。而当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增加感觉处理不了时,这个“弱小的自我”就会蹦出来,把周围环境里安全的信息都会解读为“危险的”,也就是在自我认知上陷入到了“灾难化”的误区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的情绪。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担心的事情,但是并没因此而干扰生活,也不会带来过大和持久的痛苦,而且这种焦虑情绪会促使你去想办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问题解决了,焦虑也就解除了。小张从小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他的自我就是因受到爸爸妈妈常年的保护而仍然很脆弱,因此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那个“脆弱的自我”,这个自我看到的外部世界都是自己应对不了的,很想隐藏起来。但是成年的小张又必须投入到社会中去,现实世界的需要和小张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小张的那个“自我”是非常想逃避的,而那些过多过分的担心就是小张潜意识里逃避的一种方式,时间久了就变成了过度焦虑的情绪,也就是慢性焦虑症的一种表现。这些过度的焦虑使得小张对很多事情的后果想得非常糟糕,感觉自己应付不了。
我们没办法改变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那么如今已经成年的人们,需要在应对各种压力时对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所意识,是否你的焦虑情绪在被内心里那个“脆弱的自我”所左右?要勇敢地找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勇敢地面对和解决。
自我认知误区之强迫症
小李从小就性格内向,认真谨慎,上学写作业的时候就非常工整,任何细节都不能有错误,如果发现一点不对就要重写。上班之后,一开始小李的认真态度深受领导喜欢,他写的稿子基本检查不出错误,因此领导会把好多工作都交给他去做。然而,小李却感到越来越痛苦,因为总是担心领导交给的任务自己会出错,给领导和单位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他的认真和检查的习惯更加严重了。小李不仅自己写的材料都要检查很多遍,标点符号也不能放过,甚至连同事让他帮着转交给领导的材料也要检查,怕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帮同事检查的责任而使同事受到处分。由于检查的次数太多了,小李明明知道没有再检查的必要了,但还是控制不住反复看。每次加班走得晚了,小李也要反复地检查办公室门是否锁好,担心因为自己没锁好门给单位带来损失。由于每天很多时间都花费在无谓的检查中,小李的神经总是放松不下来,感觉无比苦恼。但他也不敢和亲友说,怕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而周围的人只是觉得小张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而已。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小李在痛苦中煎熬着,他觉得工作上的很多事情自己必须有责任投入大量精力去防止任何错误的发生,同事也经常说他考虑得太多了,但是小李就是控制不住,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是在严格而苛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而且父母的潜移默化给予的思想是“如果你犯了错误就要对这个错误负全部的责任”,那么这个人会逐渐形成“犯错误是危险的”的认识,不能有一点点的错误发生,如果发生了,就全部是我的责任。这就是一种自我认知方式——“责任膨胀”。这种认识自我的态度会带来非常大的痛苦,而且只有通过反复的检查才能找到掌控感,否则就会产生失控的恐惧。
小李的问题和苦恼正是“责任膨胀”的这种自我认知误区所导致的。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过这样的经历,锁门外出时,走到楼下突然想不起来自己是把门锁上了还是没锁上,有可能回头去看看,也可能由于时间紧扭头就走了。这种情况在正常的生活中不会经常出现。但是,小李由于自我认知上陷入了一个误区中,结果这种检查每天都会频繁发生,而且每次都要重复很多遍,却摆脱不掉,这种情况就会让人感到非常痛苦。而他的真正痛苦并不全是反复检查的动作本身,更深层次的痛苦是对自己如果犯了错就要对此负很大责任的恐惧。如果这种检查持续时间长了,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小李就会患上强迫症。
所以,对于这种自我认知,要及时进行反思,是否自己要付很大的责任,是否把一些微小概率的错误也过多考虑了。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多,这种自我认知的歪曲也会被强化,所以,也要对反复的检查动作及时给予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