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美国《国防》杂志2007年1月报道,美国海军未来将在伊拉克率先部署3个江河作战中队,用于替代在伊港口和内陆水域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陆战队,这也是时隔35年之后,美国海军再次启用越战后“尘封已久”的江河作战部队,以强化其浅水作战能力。此次美国海军江河作战部队的组建,标志着美国海军在保持蓝水作战能力的同时,其作战范围已经开始向沿海、港口、江河等内陆水域延伸,因此美国海军“登陆”的举动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为“反恐”而建的“水军”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在江河水域执行作战任务并不是件新鲜事。从美国海军鼻祖“汉那”号在独立战争中参加围攻波士顿开始,美国海军进行内陆水道作战的历史已有230年。1835年,美国与南佛罗里达地区的印第安米诺尔部落,展开了一场长达12年的战争,江河作战的各种战术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制定出来的。美国内战时期,江河作战也成为北方政府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美、越双方上演了一幕幕发生在河道中的攻守游戏。尽管美国海军拥有丰富的实战经历,但是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并未拥有一支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江河作战部队。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内部一直有人建议重新组建江河作战部队,以满足海军浅水作战任务的需要。1990年12月,时任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的海军少将查理斯·沃辛顿,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曾呼吁海军组建一个营级编制的江河作战部队。但由于预算方面的限制这个报告最终被束之高阁。
“9·11”事件发生后,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美国认为,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威胁(包括新兴国家的崛起、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跨国犯罪等威胁)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海上威胁,布什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为了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挑战,美国海军将发展重点已由“蓝水”海军向“黄水”和“绿水”海军的方向调整,其作战范围也逐渐由近海和沿海地区向内陆的河流、河口、沼泽地、运河、湖泊和三角洲地带转移。
2005年,前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维隆·克拉克离任时,要求海军为全球反恐战争所提出的新使命做好全面准备。2005年年中,迈克尔·马伦(美现任参联会主席)接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江河作战列为未来美国海军发展的重点之一。2005年7月6日,在克拉克将军的提议下,为了满足全球反恐战争的需要,美国海军首次组建了江河作战部队。
2005年,迈克尔·马伦在谈到美国海军的江河作战史时指出:“江河作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的历史,不乏在浅水水域作战的经历,从内战时期的监视船,到南太平洋的鱼雷艇,再到湄公河三角洲的巡逻艇,我们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故事,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由此可见,我们知道如何在浅水地区作战,因此重提浅水作战,并不是一时之举。”在具体阐述组建“江河作战群”的作战新理念时,马伦上将指出,“我希望我们能够具备进入内陆,并在那里长期保持存在的能力。”马伦上将指出,虽然美国海军目前资源依然十分有限,而且所承担任务日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美国海军仍将提升浅水作战能力列为未来海军建设的重点方向,加紧研制在江河地区使用的新型装备,以承担目前只能由特种部队实施的作战任务。除此之外,美国海军将在保持现有应对敌国海上威胁为主的‘蓝水’作战能力的同时,尽力使传统的‘大海军’装备和需求日益提高的特种作战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这些任务可能在海岸线附近、港口、江河或其他地方执行。
2007年1月9日,美国海军部长唐纳德·温特在海军水面协会所举办的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随着美国海军在近海海域作战需求的日益增加,这次转型调整了我们的建军重点,由蓝水海军逐渐向绿水和黄水海军的方向发展。实现蓝水部队与黄水和绿水部队之间的平衡,也包括在一系列的行动中,加强特种部队和联合部队的作用。”
挺进内陆——美国海军战略的新指针
2007年下半年,美国海军司令部将发表一份题为《21世纪海上战略》的新版战略报告,报告将对美国海军的海上力量概念进行扩展,海上力量除了作为单一作战力量,还要包括维护海上商业船舶通道的安全及利用战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这也是继1981年美国海军对其战略方针进行大幅调整以来,美国海军再次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全面修订。这份报告将对美国海军当前的各项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海军的行动任务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其任务范围既包括执行传统的海战任务,也包括维护海上安全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非作战任务,其中非作战任务成为此次战略调整中的一个新亮点。
虽然美国海军的首要核心任务仍是以击败别国海军为主,但如今非战斗任务已被列为美国海军的第二大核心任务。在非战斗任务的落实上,新的战略报告将对美国海军提出三大要求:一是要求美国海军以扩大“自由市场的利益及自由社会”为目标,通过和平接触的方式(包括救灾、人道主义援助和维和等行动),扩展美国的影响力;二是要求提升海军的灵活反应能力,要求美国海军能够以其压倒性的优势,迅速灵活地对外投送力量;三是与外国海军结成伙伴关系,组建海上集体安全体系。
在谈到非战斗任务的重要性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哈吉就曾指出:“2005年印度洋爆发海啸之前,70%的印尼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示反对,特别是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但是海啸之后,美国海军出动舰船,为印尼及其周边国家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70%的印尼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示支持,而这就是我们所具有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海军虽然在印度洋海啸期间为灾区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但是由于印尼等国沿海水域和内陆水道水深浅,而且路途漫长,因此美国海军舰艇无法为其内陆地区提供援助,如今,这一不足,已为美国海军扩展行动任务范围设置了重大障碍。
马伦上将指出:“我认为,在卡丽尼娜飓风期间,由于我们海军没有江河作战部队,因此错过了一次可以影响历史事件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必须组建一支江河作战部队。”马伦补充指出,“我认为斯普路恩斯海军上将(1945年末1946年初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观点非常正确。他认为,所谓的海权就是将‘我们的防线尽可能地向前推进’。一支从陆地崛起的海军,如果无法对岸上事务施加影响,那么它就无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海上继续向前推进,在近海以及更远的地区有效地展开各项行动。”
马伦继续指出,“举例来说,北波斯湾30%海域水深只有20多英尺(6米),因此军舰根本无法进入,而且世界上与海 洋相接的江河口、港口和海岸线附近的大部分水域都属于浅水水域。这些都是海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地带,因此我们必须能在那里保持存在。”在此背景下,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浅水水域自由穿行的新式舰艇。
任重道远的新式舰艇
目前,美国海军所需江河作战快艇的类型虽然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负责该计划的执行官暗示说,美国海军将于2007年下半年对这些新式快艇进行正式招标,这些新式快艇最早将于2010年投入使用。
2006年8月,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开始对所有能够执行攻击、武装护航、指挥与控制、水面封锁、巡逻、补给和人员运输等多种任务的江河作战快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目前,许多快艇都能满足这一需求,但是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也指出,“尽管美国海军需要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快艇,但也不排除使用具备某种特定功能的快艇,在特定情况下执行某种特殊任务。”
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并没有透露新式快艇的具体长度,但是它必须足以运载13名乘员和7名操作人员(包括3到4名炮手),而且必须能够执行区域控制与戒严(Area Control and Denial)、河道交通封锁、火力支援、地面部队的运送以及安全合作等多种任务。
新式快艇将会安装挺重机枪和门7.62毫米的GAU-17微型火炮。在防护方面,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也要求设计人员能够考虑在快艇上安装“主动防护系统”,以有效应对火箭弹和“简易式爆炸装置”的威胁。
与海军舰艇相比,虽然江河作战快艇的体积较小,但是船体必须能够安装执行任务所需的水上雷达、光电/红外传感器,蓝军追踪器和水深探测器等一系列高级装备,而且快艇的控制区也必须安装一个拥有多屏幕显示器的电脑工作站。快艇可以通过多信道无线电台,与各级指挥部联系。
在“由海向陆”新战略的指导下,美国海军所提出的建造55艘濒海战斗舰的计划,虽然近期该计划由于第3艘濒海战斗舰成本超支的原因而出现波折,但是濒海战斗舰仍是美国海军新版海上战略的核心舰艇。该舰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共同设计完成,主要适用于美国海军的蓝水战斗群和国际伙伴的濒海舰队。
由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所建造的“自由”号濒海战斗舰下水仪式上,马伦上将对第一艘濒海战斗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自由’号以及后来的濒海战斗舰不仅能够保护我们在蓝水海域的利益,也将捍卫我们在近海地区的利益,那里不仅是敌人喜欢的藏身之地,也是我们盟友的经济繁华区。”
在谈到该舰性能时,马伦上将指出,“该舰吃水不到15英尺,移动速度超过40节,其速度、机动性、灵活作战和模块设计等一系列卓越的作战特点,将会向所有独裁者和恐怖分子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你们在哪里对我们造成威胁,我们就为哪一地区的自由提供支持。”
马伦上将补充说,“该舰的到来,将使我们的舰队能够使我们在近海和浅海水域所面临的海盗、走私、恐怖分子、水雷和潜艇等一系列棘手的挑战迎刃而解。‘自由’号将懂得如何作战,而且它也能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全球舰队站”计划
2006年5月,一名海军军官公开阐述了“全球舰队站”的新构想,标志着美国海军新的作战理念已经逐渐浮出水面。随后,在具体阐述海上战略计划时,马伦上将具体透露了“全球舰队站”的基本内容:“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接到盟国邀请的情况下,向盟国作战的绿水和黄水前沿水域,部署一支由浅水舰艇和支援舰艇所组成的舰队。”“全球舰队站”的核心,就是要使美国海军具备在任何海域保持长期存在的能力,作战重点由蓝水向黄水水域扩展,因此在这一计划中,江河作战部队将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全球舰队站’主要由通晓语言的‘外国区域官’组成,这种合作不仅将促进盟国间的友谊,还将有效地降低某些国家破坏地区和平的外部条件。”马伦指出,“‘全球舰队站’也是一个可供多兵种、多机构,各种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各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联合行动的中心。”
按照“全球舰队站”的作战新概念,美国海军可在现有舰船上(如濒海战斗舰和登陆舰)安装“扩充任务支持模块”,也可设计出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新式战舰。
美国海军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届时美国海军还将在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组建第一个“全球舰队站”,并对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美国海军透露,未来还有可能在圭亚那湾组建第二个“全球舰队站”。
马伦上将指出:“这些天以来,你听到了许多关于‘实质性存在’的概念。对于海军来说,我们缺乏实质性存在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在那里保持实质性存在,就无法做很多事。”
(责编 何玲玲)
为“反恐”而建的“水军”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在江河水域执行作战任务并不是件新鲜事。从美国海军鼻祖“汉那”号在独立战争中参加围攻波士顿开始,美国海军进行内陆水道作战的历史已有230年。1835年,美国与南佛罗里达地区的印第安米诺尔部落,展开了一场长达12年的战争,江河作战的各种战术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制定出来的。美国内战时期,江河作战也成为北方政府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美、越双方上演了一幕幕发生在河道中的攻守游戏。尽管美国海军拥有丰富的实战经历,但是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并未拥有一支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江河作战部队。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内部一直有人建议重新组建江河作战部队,以满足海军浅水作战任务的需要。1990年12月,时任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的海军少将查理斯·沃辛顿,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曾呼吁海军组建一个营级编制的江河作战部队。但由于预算方面的限制这个报告最终被束之高阁。
“9·11”事件发生后,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美国认为,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威胁(包括新兴国家的崛起、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跨国犯罪等威胁)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海上威胁,布什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为了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挑战,美国海军将发展重点已由“蓝水”海军向“黄水”和“绿水”海军的方向调整,其作战范围也逐渐由近海和沿海地区向内陆的河流、河口、沼泽地、运河、湖泊和三角洲地带转移。
2005年,前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维隆·克拉克离任时,要求海军为全球反恐战争所提出的新使命做好全面准备。2005年年中,迈克尔·马伦(美现任参联会主席)接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江河作战列为未来美国海军发展的重点之一。2005年7月6日,在克拉克将军的提议下,为了满足全球反恐战争的需要,美国海军首次组建了江河作战部队。
2005年,迈克尔·马伦在谈到美国海军的江河作战史时指出:“江河作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的历史,不乏在浅水水域作战的经历,从内战时期的监视船,到南太平洋的鱼雷艇,再到湄公河三角洲的巡逻艇,我们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故事,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由此可见,我们知道如何在浅水地区作战,因此重提浅水作战,并不是一时之举。”在具体阐述组建“江河作战群”的作战新理念时,马伦上将指出,“我希望我们能够具备进入内陆,并在那里长期保持存在的能力。”马伦上将指出,虽然美国海军目前资源依然十分有限,而且所承担任务日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美国海军仍将提升浅水作战能力列为未来海军建设的重点方向,加紧研制在江河地区使用的新型装备,以承担目前只能由特种部队实施的作战任务。除此之外,美国海军将在保持现有应对敌国海上威胁为主的‘蓝水’作战能力的同时,尽力使传统的‘大海军’装备和需求日益提高的特种作战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这些任务可能在海岸线附近、港口、江河或其他地方执行。
2007年1月9日,美国海军部长唐纳德·温特在海军水面协会所举办的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随着美国海军在近海海域作战需求的日益增加,这次转型调整了我们的建军重点,由蓝水海军逐渐向绿水和黄水海军的方向发展。实现蓝水部队与黄水和绿水部队之间的平衡,也包括在一系列的行动中,加强特种部队和联合部队的作用。”
挺进内陆——美国海军战略的新指针
2007年下半年,美国海军司令部将发表一份题为《21世纪海上战略》的新版战略报告,报告将对美国海军的海上力量概念进行扩展,海上力量除了作为单一作战力量,还要包括维护海上商业船舶通道的安全及利用战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这也是继1981年美国海军对其战略方针进行大幅调整以来,美国海军再次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全面修订。这份报告将对美国海军当前的各项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海军的行动任务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其任务范围既包括执行传统的海战任务,也包括维护海上安全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非作战任务,其中非作战任务成为此次战略调整中的一个新亮点。
虽然美国海军的首要核心任务仍是以击败别国海军为主,但如今非战斗任务已被列为美国海军的第二大核心任务。在非战斗任务的落实上,新的战略报告将对美国海军提出三大要求:一是要求美国海军以扩大“自由市场的利益及自由社会”为目标,通过和平接触的方式(包括救灾、人道主义援助和维和等行动),扩展美国的影响力;二是要求提升海军的灵活反应能力,要求美国海军能够以其压倒性的优势,迅速灵活地对外投送力量;三是与外国海军结成伙伴关系,组建海上集体安全体系。
在谈到非战斗任务的重要性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官哈吉就曾指出:“2005年印度洋爆发海啸之前,70%的印尼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示反对,特别是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但是海啸之后,美国海军出动舰船,为印尼及其周边国家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70%的印尼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示支持,而这就是我们所具有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海军虽然在印度洋海啸期间为灾区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但是由于印尼等国沿海水域和内陆水道水深浅,而且路途漫长,因此美国海军舰艇无法为其内陆地区提供援助,如今,这一不足,已为美国海军扩展行动任务范围设置了重大障碍。
马伦上将指出:“我认为,在卡丽尼娜飓风期间,由于我们海军没有江河作战部队,因此错过了一次可以影响历史事件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必须组建一支江河作战部队。”马伦补充指出,“我认为斯普路恩斯海军上将(1945年末1946年初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观点非常正确。他认为,所谓的海权就是将‘我们的防线尽可能地向前推进’。一支从陆地崛起的海军,如果无法对岸上事务施加影响,那么它就无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海上继续向前推进,在近海以及更远的地区有效地展开各项行动。”
马伦继续指出,“举例来说,北波斯湾30%海域水深只有20多英尺(6米),因此军舰根本无法进入,而且世界上与海 洋相接的江河口、港口和海岸线附近的大部分水域都属于浅水水域。这些都是海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地带,因此我们必须能在那里保持存在。”在此背景下,美国海军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在浅水水域自由穿行的新式舰艇。
任重道远的新式舰艇
目前,美国海军所需江河作战快艇的类型虽然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负责该计划的执行官暗示说,美国海军将于2007年下半年对这些新式快艇进行正式招标,这些新式快艇最早将于2010年投入使用。
2006年8月,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开始对所有能够执行攻击、武装护航、指挥与控制、水面封锁、巡逻、补给和人员运输等多种任务的江河作战快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目前,许多快艇都能满足这一需求,但是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也指出,“尽管美国海军需要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快艇,但也不排除使用具备某种特定功能的快艇,在特定情况下执行某种特殊任务。”
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并没有透露新式快艇的具体长度,但是它必须足以运载13名乘员和7名操作人员(包括3到4名炮手),而且必须能够执行区域控制与戒严(Area Control and Denial)、河道交通封锁、火力支援、地面部队的运送以及安全合作等多种任务。
新式快艇将会安装挺重机枪和门7.62毫米的GAU-17微型火炮。在防护方面,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也要求设计人员能够考虑在快艇上安装“主动防护系统”,以有效应对火箭弹和“简易式爆炸装置”的威胁。
与海军舰艇相比,虽然江河作战快艇的体积较小,但是船体必须能够安装执行任务所需的水上雷达、光电/红外传感器,蓝军追踪器和水深探测器等一系列高级装备,而且快艇的控制区也必须安装一个拥有多屏幕显示器的电脑工作站。快艇可以通过多信道无线电台,与各级指挥部联系。
在“由海向陆”新战略的指导下,美国海军所提出的建造55艘濒海战斗舰的计划,虽然近期该计划由于第3艘濒海战斗舰成本超支的原因而出现波折,但是濒海战斗舰仍是美国海军新版海上战略的核心舰艇。该舰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共同设计完成,主要适用于美国海军的蓝水战斗群和国际伙伴的濒海舰队。
由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所建造的“自由”号濒海战斗舰下水仪式上,马伦上将对第一艘濒海战斗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自由’号以及后来的濒海战斗舰不仅能够保护我们在蓝水海域的利益,也将捍卫我们在近海地区的利益,那里不仅是敌人喜欢的藏身之地,也是我们盟友的经济繁华区。”
在谈到该舰性能时,马伦上将指出,“该舰吃水不到15英尺,移动速度超过40节,其速度、机动性、灵活作战和模块设计等一系列卓越的作战特点,将会向所有独裁者和恐怖分子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你们在哪里对我们造成威胁,我们就为哪一地区的自由提供支持。”
马伦上将补充说,“该舰的到来,将使我们的舰队能够使我们在近海和浅海水域所面临的海盗、走私、恐怖分子、水雷和潜艇等一系列棘手的挑战迎刃而解。‘自由’号将懂得如何作战,而且它也能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全球舰队站”计划
2006年5月,一名海军军官公开阐述了“全球舰队站”的新构想,标志着美国海军新的作战理念已经逐渐浮出水面。随后,在具体阐述海上战略计划时,马伦上将具体透露了“全球舰队站”的基本内容:“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接到盟国邀请的情况下,向盟国作战的绿水和黄水前沿水域,部署一支由浅水舰艇和支援舰艇所组成的舰队。”“全球舰队站”的核心,就是要使美国海军具备在任何海域保持长期存在的能力,作战重点由蓝水向黄水水域扩展,因此在这一计划中,江河作战部队将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全球舰队站’主要由通晓语言的‘外国区域官’组成,这种合作不仅将促进盟国间的友谊,还将有效地降低某些国家破坏地区和平的外部条件。”马伦指出,“‘全球舰队站’也是一个可供多兵种、多机构,各种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各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进行联合行动的中心。”
按照“全球舰队站”的作战新概念,美国海军可在现有舰船上(如濒海战斗舰和登陆舰)安装“扩充任务支持模块”,也可设计出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新式战舰。
美国海军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届时美国海军还将在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组建第一个“全球舰队站”,并对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美国海军透露,未来还有可能在圭亚那湾组建第二个“全球舰队站”。
马伦上将指出:“这些天以来,你听到了许多关于‘实质性存在’的概念。对于海军来说,我们缺乏实质性存在的能力。如果我们不能在那里保持实质性存在,就无法做很多事。”
(责编 何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