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年级,在这个童心飞扬的年纪里,孩子们扬起了写作的风帆。在写话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遇到的三个障碍:1.语境的缺失。生活是孩子言语的摇篮,脱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语言就没有了活力。2.表达能力发展不协调。孩子书写的速度和能力跟不上语言的流动,制约了他们的书面表达。3、教师拔苗助长式的作文指导,让孩子对作文产生畏惧,不敢写话。为了给孩子的写作营造一种轻松、自在、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自由酣畅地进行表达。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1.利用"绘画日记"和"诵读童话童谣"创设写话的语境。2.采用"闲谈漫话"的日记,让孩子更轻松地学会表达。3.让孩子们无拘无束,随性而发地作文,保有一份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
【关键词】语境 浸润 闲谈漫话轻松无拘无束 自由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6-02
"我手写我心",就是要为孩子的写作营造一种轻松、自在、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自由酣畅地进行表达。当孩子发现用文字表达原来这么简单,这样有趣,再说写作就不难了。
一、营造语境,乐于表达地写作
只要你有心,总会听到孩子许多这样童趣盎然的话:四岁的儿子看着车外的马路突然说:“天很高,路很长,小草跟着凑热闹。"孩子一边削铅笔一边说:"哈,铅笔的屁股露出来了。"看到一堆足球被风吹得咕噜噜乱跑时,孩子兴奋地说:"足球在和风捉迷藏呢!"…可为什么孩子一进入课堂,特别一接触写话,话语就开始千篇一律,简单干巴?是什么造成语言的脱节?不难发现,孩子活泼有趣的话语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孩子言语的摇篮。因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的空间,而我们的课堂总是让孩子凭空想象。脱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怎会有孩子们活泼泼的语言?所以语境地创设尤为重要,特别是写话才刚刚起步的一年级孩子。我在教学中抓住两点来进行写话语境的营造。
策略一:绘画日记
孩子最初的表达不是写话,而是画画,画画是他们对世界感知最直接的一种表达。刚入学的孩子最爱画画了,他们常常把画拿来给我看。这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你画得很漂亮,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画了什么呢?呀,你说得真好,如果把它写下来就更好了。孩子们很高兴地跑着去写了,因为有了画面写话多简单哪!而且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很兴奋,很有成就感觉。一开始,他们可能会把拼音拼错了,可能一整段都没有一个标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他们开始用文字表达了。所以,只要在画上写上句子,我都把他们的画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看到自己的画被贴起来了,孩子们可骄傲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绘画日记",到最后全班一个不拉地全员参与。孩子们真是乐此不彼,几乎天天写话让我贴。于是句子就越写越长,有的甚至像一个故事了:
星期天,我和哥哥去骑自行车。我和哥哥骑着自行车,外婆在后面紧跟,她飞快地骑着自己的大自行车,可是还跟不上。外婆在后面大声喊想让我们停住,我们假装不听见,在前面骑得更快了。(孙任)
就这样,绘画让孩子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绘画架起了符号表达和文字表达的桥梁。当文字表达悄悄代替符号表达时,写话练习就这样开始扬帆起航了。
策略二:让孩子浸润在童话和童谣中
生活是一种情境,语言亦是一种情境,我们常称之为语境。语言是在语境中熏出来的。这个时期孩子对语言非常的敏锐,他们对语言有着很强的模仿性。记得儿子五岁那年我给他讲火帽子的故事,故事的语言像绕口令一样,三个字三个字的。讲了几天后,儿子对我说的话也是三个字,三个字的了:吃饭了,要洗手,爱卫生,好宝宝。睡觉了,妈妈来,喝牛奶,讲故事。有了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抓住孩子语言的敏感期,把孩子浸润在优秀的语言文字中很重要,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炼心的过程。正如薛瑞萍在《日有所诵》的菲页上写着: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琅琅书声,朗朗乾坤!
于是,我带领着孩子们读着、诵着。每个星期三故事小屋开放了。我们一起看绘本,听童话,每当这时孩子们的眼睛就闪着光了。当清晨的阳光照亮教室,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晨诵。那些童谣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他们多像一个时而淘气、时而好奇、时而天马行空的孩子呀!童谣带着孩子们来到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孩子和童谣不知不觉地成了好朋友。就这样,在作文的起始阶段,我们不急着长篇累牍地写,而是浸润在童话和童谣中,如春风化雨般,相信到那时我们必将厚积而薄发!
二、闲谈漫话,不露痕迹地作文
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就像跷跷板,他可以把话说得绘声绘色,可让他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转眼又只能缩成干巴巴的两三句话了。受到识字、写字的制约,学生书写的速度跟不上语言的流动,大大阻碍了孩子的书面表达。怎样帮助孩子突破这个瓶颈,让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像口头表达那样通畅、那样有趣呢?我在儿子身上尝试了"闲谈漫话式的日记形式"。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谈论一天的见闻。每当儿子谈到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便告诉他这真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妈妈帮你把他记录下来。记录好后读给他自己听,听到有趣的地方他还会让我反复地读。每当有朋友来访,我便把他的日记读给大家听,小家伙别提有多高兴、多自豪了。渐渐地我们不用寻找话题了。我们把以前记录的日记回味一遍后,小家伙就会自己找到一个话题绘声绘色给地讲述给我听,一个情感描绘的细致入微,一个用词的贴切到位都会让我常常感到欣喜快慰。这是儿子写课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顾陈浩在下课时练拳"嘿哈嘿哈",我们都来找他玩。突然有一个人推了顾陈浩一下。就在顾陈浩的头快要碰到地的时候,他死拽着桌子的脚不肯放。他用力,用力,再用力终于爬上了桌子,趴在桌上喘大气。不一会儿,又屁颠屁颠地去玩了。有一次,他买电池回来,神情激动地向我讲述了被爸爸跟踪的经过:我独自去买电池的时候,我走啊走,爸爸也悄悄地跟了过来。我走到东,爸爸也跟到东,我又走到西,爸爸也跟到西。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想把他甩掉外,可是怎么也甩不掉啊!我只好管自己走路,爸爸也跟着走路。我又往前走来了一个急转弯,爸爸也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我只好走得飞快,我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被踩烂了。我气死了,真想把爸爸给打飞了,可是爸爸突然无影无踪了。我只好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孩子在漫不经心地谈话中,对生活的观察更敏锐,对情感的体会更细腻,对语言的表达更贴切,对事物的描述更形象。作文的雏形就在这闲谈漫话的润泽中被慢慢丰满!如果说为孩子大声朗读是让孩子更轻松地积累语言,那么"闲谈漫话"式的日记形式能让孩子更轻松地学会表达,他们都有春风化雨般的功效!
三、无拘无束,随性而发地作文
写作本就是心灵的表达,是真情的自然流淌,限制越多,心灵的泉水就越会被堵塞。一年级的孩子才刚刚开始起步写话,就像一株刚刚抽出的嫩芽,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这种呵护,不是给他们搭设架子让他们朝着你的设想前进,而是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天空--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又不尽相同,我们要允许孩子的差异,让孩子的写作有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过早的拔苗助长式的作文指导,不仅不能提高写话的水平,而且会让孩子产生畏难的情绪,对写作无所适从,从而害怕写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儿子刚学会拼音不久,老师就布置了写日记。一开始我让他一个人独立写,看看句子还通顺比较满意。这样五六篇之后,我觉得应该要写得更好了,可儿子的作文起色不大呀,就忍不住指导了一番,直写到我满意为止。结果又到写日记的时候儿子不肯自己写了,他老缠着我,妈妈后面要怎样写了,这样写好不好,我让他自己想他还跟我急。我深深体会到对于孩子,作文的肯定优于任何的指导,孩子有他自己的语言表达,你一打乱他,他就无法表达了,没有了写作的底气作文只会更加干瘪、枯燥,孩子只会越来越不会写作。
美国教师史沃普曾做过三年的作文教学实验。他从不让学生写提纲,从不给学生讲章法,从不给学生指导和限定词法、语段。他只有一个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灵感,动用你的灵感来写作吧!随意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他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写作,毕业时,他的孩子们合出了一本书。所以让我们学会放手吧,让出一片天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那里无拘无束,随性而发地作文,保有一份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
顺学而導,让孩子的写话快乐而有效。写作原来如此简单!
【关键词】语境 浸润 闲谈漫话轻松无拘无束 自由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6-02
"我手写我心",就是要为孩子的写作营造一种轻松、自在、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自由酣畅地进行表达。当孩子发现用文字表达原来这么简单,这样有趣,再说写作就不难了。
一、营造语境,乐于表达地写作
只要你有心,总会听到孩子许多这样童趣盎然的话:四岁的儿子看着车外的马路突然说:“天很高,路很长,小草跟着凑热闹。"孩子一边削铅笔一边说:"哈,铅笔的屁股露出来了。"看到一堆足球被风吹得咕噜噜乱跑时,孩子兴奋地说:"足球在和风捉迷藏呢!"…可为什么孩子一进入课堂,特别一接触写话,话语就开始千篇一律,简单干巴?是什么造成语言的脱节?不难发现,孩子活泼有趣的话语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孩子言语的摇篮。因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的空间,而我们的课堂总是让孩子凭空想象。脱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怎会有孩子们活泼泼的语言?所以语境地创设尤为重要,特别是写话才刚刚起步的一年级孩子。我在教学中抓住两点来进行写话语境的营造。
策略一:绘画日记
孩子最初的表达不是写话,而是画画,画画是他们对世界感知最直接的一种表达。刚入学的孩子最爱画画了,他们常常把画拿来给我看。这时候,我会告诉他们:你画得很漂亮,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画了什么呢?呀,你说得真好,如果把它写下来就更好了。孩子们很高兴地跑着去写了,因为有了画面写话多简单哪!而且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让孩子很兴奋,很有成就感觉。一开始,他们可能会把拼音拼错了,可能一整段都没有一个标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他们开始用文字表达了。所以,只要在画上写上句子,我都把他们的画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看到自己的画被贴起来了,孩子们可骄傲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绘画日记",到最后全班一个不拉地全员参与。孩子们真是乐此不彼,几乎天天写话让我贴。于是句子就越写越长,有的甚至像一个故事了:
星期天,我和哥哥去骑自行车。我和哥哥骑着自行车,外婆在后面紧跟,她飞快地骑着自己的大自行车,可是还跟不上。外婆在后面大声喊想让我们停住,我们假装不听见,在前面骑得更快了。(孙任)
就这样,绘画让孩子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绘画架起了符号表达和文字表达的桥梁。当文字表达悄悄代替符号表达时,写话练习就这样开始扬帆起航了。
策略二:让孩子浸润在童话和童谣中
生活是一种情境,语言亦是一种情境,我们常称之为语境。语言是在语境中熏出来的。这个时期孩子对语言非常的敏锐,他们对语言有着很强的模仿性。记得儿子五岁那年我给他讲火帽子的故事,故事的语言像绕口令一样,三个字三个字的。讲了几天后,儿子对我说的话也是三个字,三个字的了:吃饭了,要洗手,爱卫生,好宝宝。睡觉了,妈妈来,喝牛奶,讲故事。有了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抓住孩子语言的敏感期,把孩子浸润在优秀的语言文字中很重要,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炼心的过程。正如薛瑞萍在《日有所诵》的菲页上写着: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琅琅书声,朗朗乾坤!
于是,我带领着孩子们读着、诵着。每个星期三故事小屋开放了。我们一起看绘本,听童话,每当这时孩子们的眼睛就闪着光了。当清晨的阳光照亮教室,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晨诵。那些童谣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他们多像一个时而淘气、时而好奇、时而天马行空的孩子呀!童谣带着孩子们来到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孩子和童谣不知不觉地成了好朋友。就这样,在作文的起始阶段,我们不急着长篇累牍地写,而是浸润在童话和童谣中,如春风化雨般,相信到那时我们必将厚积而薄发!
二、闲谈漫话,不露痕迹地作文
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就像跷跷板,他可以把话说得绘声绘色,可让他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转眼又只能缩成干巴巴的两三句话了。受到识字、写字的制约,学生书写的速度跟不上语言的流动,大大阻碍了孩子的书面表达。怎样帮助孩子突破这个瓶颈,让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像口头表达那样通畅、那样有趣呢?我在儿子身上尝试了"闲谈漫话式的日记形式"。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谈论一天的见闻。每当儿子谈到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便告诉他这真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妈妈帮你把他记录下来。记录好后读给他自己听,听到有趣的地方他还会让我反复地读。每当有朋友来访,我便把他的日记读给大家听,小家伙别提有多高兴、多自豪了。渐渐地我们不用寻找话题了。我们把以前记录的日记回味一遍后,小家伙就会自己找到一个话题绘声绘色给地讲述给我听,一个情感描绘的细致入微,一个用词的贴切到位都会让我常常感到欣喜快慰。这是儿子写课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顾陈浩在下课时练拳"嘿哈嘿哈",我们都来找他玩。突然有一个人推了顾陈浩一下。就在顾陈浩的头快要碰到地的时候,他死拽着桌子的脚不肯放。他用力,用力,再用力终于爬上了桌子,趴在桌上喘大气。不一会儿,又屁颠屁颠地去玩了。有一次,他买电池回来,神情激动地向我讲述了被爸爸跟踪的经过:我独自去买电池的时候,我走啊走,爸爸也悄悄地跟了过来。我走到东,爸爸也跟到东,我又走到西,爸爸也跟到西。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想把他甩掉外,可是怎么也甩不掉啊!我只好管自己走路,爸爸也跟着走路。我又往前走来了一个急转弯,爸爸也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我只好走得飞快,我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被踩烂了。我气死了,真想把爸爸给打飞了,可是爸爸突然无影无踪了。我只好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孩子在漫不经心地谈话中,对生活的观察更敏锐,对情感的体会更细腻,对语言的表达更贴切,对事物的描述更形象。作文的雏形就在这闲谈漫话的润泽中被慢慢丰满!如果说为孩子大声朗读是让孩子更轻松地积累语言,那么"闲谈漫话"式的日记形式能让孩子更轻松地学会表达,他们都有春风化雨般的功效!
三、无拘无束,随性而发地作文
写作本就是心灵的表达,是真情的自然流淌,限制越多,心灵的泉水就越会被堵塞。一年级的孩子才刚刚开始起步写话,就像一株刚刚抽出的嫩芽,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这种呵护,不是给他们搭设架子让他们朝着你的设想前进,而是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天空--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又不尽相同,我们要允许孩子的差异,让孩子的写作有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过早的拔苗助长式的作文指导,不仅不能提高写话的水平,而且会让孩子产生畏难的情绪,对写作无所适从,从而害怕写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儿子刚学会拼音不久,老师就布置了写日记。一开始我让他一个人独立写,看看句子还通顺比较满意。这样五六篇之后,我觉得应该要写得更好了,可儿子的作文起色不大呀,就忍不住指导了一番,直写到我满意为止。结果又到写日记的时候儿子不肯自己写了,他老缠着我,妈妈后面要怎样写了,这样写好不好,我让他自己想他还跟我急。我深深体会到对于孩子,作文的肯定优于任何的指导,孩子有他自己的语言表达,你一打乱他,他就无法表达了,没有了写作的底气作文只会更加干瘪、枯燥,孩子只会越来越不会写作。
美国教师史沃普曾做过三年的作文教学实验。他从不让学生写提纲,从不给学生讲章法,从不给学生指导和限定词法、语段。他只有一个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灵感,动用你的灵感来写作吧!随意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他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写作,毕业时,他的孩子们合出了一本书。所以让我们学会放手吧,让出一片天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那里无拘无束,随性而发地作文,保有一份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
顺学而導,让孩子的写话快乐而有效。写作原来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