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生问题是所有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认真研究国外民生实践,积极借鉴民生经验,科学把握民生问题的共同规律,必然有益于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国外;民生实践;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致力发展民生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战略任务。民生问题是所有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应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拓的精神,认真研究国外民生实践,积极借鉴民生经验,科学把握民生问题的共同规律,推进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民生实践
北欧传统福利国家主要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国。这些福利国家标志是:以全局性、国家性、集体性、义务性的社会保障计划,应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同时具有高均等、高税收、高福利、高调节、高开放、低失业、无贫困的特点。近年,北欧福利国家民生建设的重点体现在:(一)妥善处理执政党和社会的关系。社会民主党倡导的社会福利制度深入人心,工会、雇主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发达活跃,它们独立于政权之外,又能够进入政治过程,对公共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二)强调政治民主建设。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体现中央、地方的双层民主,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对的政府和公务员的监督,抑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三)致力社会正义和谐。制定强有力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充分劳动就业政策及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四是注重工会作用。工会在民众中威信极高,切实代表、维护着工人的利益,并受法律的保护。
德国近年民生实践的主要做法是:1、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发展地区经济与扶持发展相结合,运用财政手段实现区域政策目标;2、逐渐减少城乡差别。1990年以来,德国东部地区推了农业改革,虽然采用了全面私有化的方式,在财产分配和解决大量失业人员问题上尽可能地保护个人的利益;3、注重强调公平,重视社会保障,但存在过度保障现象。
美国克林顿执政时,推行新民主党人的“中间路线”,坚持政府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负有干预责任,认为“市场确实是了不起的,然而市场并不能给予我们安全的街道、清洁的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贫穷婴儿的健康孕育和健康而可靠的晚年”。“中间路线”超越传统的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在继承社会公正、自由平等、相互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吸收自由主义市场原则的积极因素,力图既让经济充满活力,又使社会团结互助。这个政策的实施收到了既推动经济发展又得到了公众支持的双重效果[1]。
二、亚洲国家的民生实践
新加坡作为新型工业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民生问题。(一)建立了包括公积金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住房政策等比较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政策;(二)注重保持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民生渠道畅达。政府与国民的关系比较融洽,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坚持每周接访群众,听取意见,解决存在问题;(三)坚持“社会稳定和谐,经济才能有效发展”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增进民族、宗教的彼此宽容共处;(四)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措施抑制腐败,形成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五)注重发挥基层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听取民意、化解矛盾、修正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以色列作为西亚强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政治方面,建立起既符合犹太人传统又兼顾移民特征的政治制度,注重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通过经济杠杆防止社会各阶层收人进一步拉大;完善医疗、养老、社会服务制度,将社会福利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弱势群体。文化事业方面,加强以犹太教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教育,弘扬犹太民族精神,增强了不同犹太移民群体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环境建设上,十分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水资源利用体系,完善了保护自然和野生动植物法律体系,实现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近年改善民生的亮点是探索劳资政三方合作的再就业新模式。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再就业已成为各个年龄层职工难以回避的问题。为扩大再就业,韩国政府通过劳资政三方合作方式,由政府出资,工会和资方共同管理,成立了“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该中心于2005年11月成立,目前运作良好,缓解了社会成员的就业压力[3]。
三、拉美国家的民生实践
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拉美国家的社会矛盾一直比较尖锐,民生问题不断加剧,最突出的是贫困现象严重,收入分配和财产占有严重不公,失业率持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制度明显缺陷,腐败行为扩散,民众不满情绪不断增加。近年来,拉美国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4]。(一)把减少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影响较大的有墨西哥的“团结互助计划”和“教育、食品和卫生计划”,哥伦比亚的“根除极端贫困计划”,玻利维亚等国家的“社会基金计划”,智利的“智利团结”计划,巴西的“零饥饿计划”;(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减轻失业者负担。拉美国家设计了若干不同的失业保险方案,如失业的保险模式、失业补偿模式、援助性补贴模式、贷款模式等;(三)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在教育方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调贫困阶层受教育机会。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公平程度。在住房政策上,向穷人倾斜的政策。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四)缩小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明确提出开发落后地区的政策;许多国家提出改善农村和农业发展条件,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加强对城市“贫民窟”进行改造,把贫民窟发展成拥有基本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社区;(五)健全反腐败的法规体系,完善腐败监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治理,缓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四、俄罗斯的民生实践
俄罗斯近年致力于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济改革实践与改善民生实践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作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强调把“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作为俄罗斯新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努力形成“有竞争力的、有效益的、社会公正的、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制”,即建立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保持国家干预、实现有序竞争、公正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政府加强对经济、社会领域的调控,以建设“公民社会”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五、国外民生实践对我国的宝贵启示
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5],当代世界各国的民生实践给我国提供了宝贵启示:(一)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实践的共同规律。全面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保证了多数公民的社会安全和生活福利,也使社会困难群体避免陷于孤立无助的困境,对社会稳定与起着积极作用;(二)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注重社会公平是民生实践的普遍关注。实践证明,发展市场经济、追求效率与社会公平是可以并举的。相反,拉美国家曾一度以牺牲公平换取经济增长教训深刻;新千年后,拉美国家调整发展理念,民生事业显著进步。正反两反面的经验值得深思;(三)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是民生实践的普遍做法。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努力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和法律轨道上缓和矛盾,运用经济手段控制国民收入的两级分化具有突出意义;(四)关注低收入人群、关注弱势群体、完善就业制度、增加受教育的机会是民生实践的重要内容;(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重视社情民意,畅达民生渠道,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坚持反腐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易.构建和谐社会:国外做法与启示[J].时事报告,2006,(10):32-33.
[2]袁德俊.构建和谐社会从五方面破题——从新加坡治国经验看和谐社会建设[J].传承,2007,(11):22-24.
[3]夏燕.国外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J].观察与思考,2008,(7):32.
[4]袁东振.拉美一些国家执政党应对社会矛盾的主要做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6):15-1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
关键词:国外;民生实践;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致力发展民生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战略任务。民生问题是所有国家迈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应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拓的精神,认真研究国外民生实践,积极借鉴民生经验,科学把握民生问题的共同规律,推进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民生实践
北欧传统福利国家主要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国。这些福利国家标志是:以全局性、国家性、集体性、义务性的社会保障计划,应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同时具有高均等、高税收、高福利、高调节、高开放、低失业、无贫困的特点。近年,北欧福利国家民生建设的重点体现在:(一)妥善处理执政党和社会的关系。社会民主党倡导的社会福利制度深入人心,工会、雇主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发达活跃,它们独立于政权之外,又能够进入政治过程,对公共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二)强调政治民主建设。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体现中央、地方的双层民主,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对的政府和公务员的监督,抑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三)致力社会正义和谐。制定强有力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充分劳动就业政策及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四是注重工会作用。工会在民众中威信极高,切实代表、维护着工人的利益,并受法律的保护。
德国近年民生实践的主要做法是:1、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发展地区经济与扶持发展相结合,运用财政手段实现区域政策目标;2、逐渐减少城乡差别。1990年以来,德国东部地区推了农业改革,虽然采用了全面私有化的方式,在财产分配和解决大量失业人员问题上尽可能地保护个人的利益;3、注重强调公平,重视社会保障,但存在过度保障现象。
美国克林顿执政时,推行新民主党人的“中间路线”,坚持政府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负有干预责任,认为“市场确实是了不起的,然而市场并不能给予我们安全的街道、清洁的环境、平等的教育机会、贫穷婴儿的健康孕育和健康而可靠的晚年”。“中间路线”超越传统的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在继承社会公正、自由平等、相互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吸收自由主义市场原则的积极因素,力图既让经济充满活力,又使社会团结互助。这个政策的实施收到了既推动经济发展又得到了公众支持的双重效果[1]。
二、亚洲国家的民生实践
新加坡作为新型工业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民生问题。(一)建立了包括公积金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住房政策等比较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政策;(二)注重保持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民生渠道畅达。政府与国民的关系比较融洽,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坚持每周接访群众,听取意见,解决存在问题;(三)坚持“社会稳定和谐,经济才能有效发展”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增进民族、宗教的彼此宽容共处;(四)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和措施抑制腐败,形成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五)注重发挥基层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听取民意、化解矛盾、修正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以色列作为西亚强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政治方面,建立起既符合犹太人传统又兼顾移民特征的政治制度,注重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通过经济杠杆防止社会各阶层收人进一步拉大;完善医疗、养老、社会服务制度,将社会福利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弱势群体。文化事业方面,加强以犹太教为重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教育,弘扬犹太民族精神,增强了不同犹太移民群体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环境建设上,十分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水资源利用体系,完善了保护自然和野生动植物法律体系,实现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近年改善民生的亮点是探索劳资政三方合作的再就业新模式。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再就业已成为各个年龄层职工难以回避的问题。为扩大再就业,韩国政府通过劳资政三方合作方式,由政府出资,工会和资方共同管理,成立了“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该中心于2005年11月成立,目前运作良好,缓解了社会成员的就业压力[3]。
三、拉美国家的民生实践
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拉美国家的社会矛盾一直比较尖锐,民生问题不断加剧,最突出的是贫困现象严重,收入分配和财产占有严重不公,失业率持续上升,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制度明显缺陷,腐败行为扩散,民众不满情绪不断增加。近年来,拉美国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4]。(一)把减少贫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影响较大的有墨西哥的“团结互助计划”和“教育、食品和卫生计划”,哥伦比亚的“根除极端贫困计划”,玻利维亚等国家的“社会基金计划”,智利的“智利团结”计划,巴西的“零饥饿计划”;(二)加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减轻失业者负担。拉美国家设计了若干不同的失业保险方案,如失业的保险模式、失业补偿模式、援助性补贴模式、贷款模式等;(三)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在教育方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调贫困阶层受教育机会。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公平程度。在住房政策上,向穷人倾斜的政策。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四)缩小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许多国家明确提出开发落后地区的政策;许多国家提出改善农村和农业发展条件,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墨西哥、智利和秘鲁加强对城市“贫民窟”进行改造,把贫民窟发展成拥有基本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社区;(五)健全反腐败的法规体系,完善腐败监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治理,缓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四、俄罗斯的民生实践
俄罗斯近年致力于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济改革实践与改善民生实践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作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强调把“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作为俄罗斯新的发展道路。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努力形成“有竞争力的、有效益的、社会公正的、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制”,即建立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保持国家干预、实现有序竞争、公正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政府加强对经济、社会领域的调控,以建设“公民社会”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五、国外民生实践对我国的宝贵启示
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5],当代世界各国的民生实践给我国提供了宝贵启示:(一)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实践的共同规律。全面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保证了多数公民的社会安全和生活福利,也使社会困难群体避免陷于孤立无助的困境,对社会稳定与起着积极作用;(二)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注重社会公平是民生实践的普遍关注。实践证明,发展市场经济、追求效率与社会公平是可以并举的。相反,拉美国家曾一度以牺牲公平换取经济增长教训深刻;新千年后,拉美国家调整发展理念,民生事业显著进步。正反两反面的经验值得深思;(三)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是民生实践的普遍做法。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努力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和法律轨道上缓和矛盾,运用经济手段控制国民收入的两级分化具有突出意义;(四)关注低收入人群、关注弱势群体、完善就业制度、增加受教育的机会是民生实践的重要内容;(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重视社情民意,畅达民生渠道,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坚持反腐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易.构建和谐社会:国外做法与启示[J].时事报告,2006,(10):32-33.
[2]袁德俊.构建和谐社会从五方面破题——从新加坡治国经验看和谐社会建设[J].传承,2007,(11):22-24.
[3]夏燕.国外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J].观察与思考,2008,(7):32.
[4]袁东振.拉美一些国家执政党应对社会矛盾的主要做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6):15-1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