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开课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未来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怎样走出目前在公开课中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与认识上的误区。讨论多媒体公开课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几点个人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手段 课件 辅助教学
公开课,我认为在作用方面,有两个层面地含义,即:一是示范作用;二是展示作用。对于一位名师,或者一位获得过这种那种奖项的公开课,主要起着示范的作用;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公开课,则更多的是起着表现个人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展示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种媒体信息,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应对当今社会知识信息爆炸的局面。如今这种多媒体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正是未来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多媒体信息中的画面、声音、动画、视频等,的确为我们的公开课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但是,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多媒体信息,那些丰富的色彩,往往会变成哗众取宠的伪装。
面对目前公开课的现状,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看待公开课中运用多媒体信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应该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
有幸观摩过多门学科的公开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 牢记根本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认知目标,对应于我们的教学内容,就是相应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在这节课中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根本性的教学任务,应该是上好这节课的出发点。
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音乐过后是动画,动画过后是视频,教学过程中也设置了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问有答,一会儿讨论,一会儿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但课后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过分地注重了课堂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完成自己根本性的教学任务。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公开课,形式上无论多么新颖、过程中无论多么精彩、技术上无论多么高、新、尖,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当然称不上是一节好课。
二、 注意多媒体信息使用的目的性
教师在公开课中,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要使用某一种多媒体信息。个人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如果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无缘无故地放了一段轻音乐,而在他的教案设计中却这样写着"听《小河流水》,放松学生心情。"结果,直到下课,都不断地有学生在哼唱"小河的水啊,流呀流…"。
表面上看,"小河流水"音乐,的确是为这个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是这种个人随心所欲的教学目标,离教学大纲中本节课所规定的"有理数加减法"的认知目标,距离甚远。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很多人对多媒体信息的新鲜感有关。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的评课标准中,一节课中使用了多少断音乐、多少幅画面,竟然被赋上了评课的分数值。
三、 认真选取最适合表现主题的多媒体信息素材
多媒体集图、文、声、画于一体,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课堂教学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媒体信息丰富多彩,有二维的静止画面,也有三维的立体画面;有二维动画,也有三维动画,有语音,有音乐,还有视频等等。并不是每一种信息,都适合表现所有的主题。如果用飘来飞去的数字,来表现数学公式的演算过程。恐怕谁也难以维系正常的逻辑思维。
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求表面的新颖、活泼的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特别是遇到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三维的动画、影视录象等等应有尽有,看起来课堂上热闹非凡,让学生,也让评课听课者大开了眼界,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很一般。
多媒体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仅仅取决于素材制作的技术含量。更多的时候,是看素材自身的属性与教学主题的关联性。
四、把握使用多媒体信息的最佳时机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找准多媒体信息使用的最佳时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体现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用性。
任何一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时刻,会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使用不当,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副作用。
五、 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的特殊效果
在一些教师的课件中,只要课件编辑软件里提供了多少种媒体对象的特殊效果形式,他都全部使用上。不注意使用特殊效果的必要性,往往会失去特殊效果原本可以起到的辅助教学作用。
试想,某个教师课件中的文本对象,无论是课题、项目、还是内容,在出场的时候,不是飘出,就是飞出,或者翻两个跟头,绕几个圈子再立定。文字的"动"的效果,已经成了整节课的一般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完全失去了"动"之效果的新颖性。
六、 精心策划公开课中的教学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网络教室学生终端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实施教学互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的教学互动,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
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的只是如何获取知识的信息,学生的知识必须通过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够真正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总而言之,如今的公开课中普遍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已向我们预示了未来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课堂中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學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一定会象我们今天常规性地使用粉笔与黑板一样。从现在起,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一定会进一步发挥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潜能。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手段 课件 辅助教学
公开课,我认为在作用方面,有两个层面地含义,即:一是示范作用;二是展示作用。对于一位名师,或者一位获得过这种那种奖项的公开课,主要起着示范的作用;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的公开课,则更多的是起着表现个人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展示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种媒体信息,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应对当今社会知识信息爆炸的局面。如今这种多媒体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正是未来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多媒体信息中的画面、声音、动画、视频等,的确为我们的公开课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但是,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多媒体信息,那些丰富的色彩,往往会变成哗众取宠的伪装。
面对目前公开课的现状,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看待公开课中运用多媒体信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应该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
有幸观摩过多门学科的公开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 牢记根本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认知目标,对应于我们的教学内容,就是相应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在这节课中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根本性的教学任务,应该是上好这节课的出发点。
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音乐过后是动画,动画过后是视频,教学过程中也设置了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问有答,一会儿讨论,一会儿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但课后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过分地注重了课堂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完成自己根本性的教学任务。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公开课,形式上无论多么新颖、过程中无论多么精彩、技术上无论多么高、新、尖,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当然称不上是一节好课。
二、 注意多媒体信息使用的目的性
教师在公开课中,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要使用某一种多媒体信息。个人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如果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无缘无故地放了一段轻音乐,而在他的教案设计中却这样写着"听《小河流水》,放松学生心情。"结果,直到下课,都不断地有学生在哼唱"小河的水啊,流呀流…"。
表面上看,"小河流水"音乐,的确是为这个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是这种个人随心所欲的教学目标,离教学大纲中本节课所规定的"有理数加减法"的认知目标,距离甚远。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很多人对多媒体信息的新鲜感有关。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的评课标准中,一节课中使用了多少断音乐、多少幅画面,竟然被赋上了评课的分数值。
三、 认真选取最适合表现主题的多媒体信息素材
多媒体集图、文、声、画于一体,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课堂教学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媒体信息丰富多彩,有二维的静止画面,也有三维的立体画面;有二维动画,也有三维动画,有语音,有音乐,还有视频等等。并不是每一种信息,都适合表现所有的主题。如果用飘来飞去的数字,来表现数学公式的演算过程。恐怕谁也难以维系正常的逻辑思维。
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求表面的新颖、活泼的动感等效果,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特别是遇到上公开课、评优课时,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三维的动画、影视录象等等应有尽有,看起来课堂上热闹非凡,让学生,也让评课听课者大开了眼界,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很一般。
多媒体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仅仅取决于素材制作的技术含量。更多的时候,是看素材自身的属性与教学主题的关联性。
四、把握使用多媒体信息的最佳时机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找准多媒体信息使用的最佳时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体现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用性。
任何一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时刻,会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使用不当,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副作用。
五、 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的特殊效果
在一些教师的课件中,只要课件编辑软件里提供了多少种媒体对象的特殊效果形式,他都全部使用上。不注意使用特殊效果的必要性,往往会失去特殊效果原本可以起到的辅助教学作用。
试想,某个教师课件中的文本对象,无论是课题、项目、还是内容,在出场的时候,不是飘出,就是飞出,或者翻两个跟头,绕几个圈子再立定。文字的"动"的效果,已经成了整节课的一般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完全失去了"动"之效果的新颖性。
六、 精心策划公开课中的教学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网络教室学生终端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实施教学互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的教学互动,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
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的只是如何获取知识的信息,学生的知识必须通过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够真正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总而言之,如今的公开课中普遍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已向我们预示了未来常规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课堂中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學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一定会象我们今天常规性地使用粉笔与黑板一样。从现在起,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一定会进一步发挥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