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油酸油菜油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媲美,且油菜种植周期短、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油酸油菜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对7个高油酸油菜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161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早6 d,产量2 764.0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80.10%,居第1位,含油量46.16%,居第2位,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C718全生育期与对照沣油520相当,产量2 537.50 kg/hm2,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78.20%,居第2位,含油量达到48.26%,居第1位,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但是株高较高,产量较对照沣油520略低,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高油酸油菜;品种;产量;性状;抗逆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65.4.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42-02
人们常常将种子中油酸含量>75% 的油菜品种称为高油酸油菜。高油酸油菜油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不易氧化变质、保质期长等优点。其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媲美,且油菜种植周期短,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油酸油菜可有效提高我国高级食用植物油的供给水平;同时依据优质优价原则,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将大幅提高,可有效增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响应[1]。
目前,浙油80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高油酸油菜新品种(2015年浙江省),并进行了量产。为了推进高油酸油菜新品种选育进程,筛选出适宜新品种,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前作为一季水稻。
1.2 供试材料
供试的7个油酸含量75%以上油菜品种101、9933、C718、L1218、L1227、H040、6161由湖南农业大学提供,对照品种沣油520由湖南省作物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沣油520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面积20 m2(10 m×2 m)。2016 年9月29日条直播,种植密度为27万株/hm2,四叶期定苗,专人管理。施肥、播种、中耕、除草、灌水等农事措施均与当地油菜常规生产一致。2017年5月4日统一收获测产。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 生育期。观察记载每个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统计其全生育期。
1.4.2 抗逆性。成熟期对菌核病发病率(%)、病毒病发病率(%)、裂茎率(%)、抗倒性进行调查统计。
1.4.3 测产与考种。5 月初在每个小区随机抽取处于生长状况平均水平的10株,调查株高、分枝位、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收获时,计小区实际产量,并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比较。
1.4.4 品质分析。种子含油量、硫苷含量测定参照官春云[2]的方法,芥酸、油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仪测定[3]。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PS 7.05进行方差分析[4-6]。
2 结果与分析
对8个油菜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表1),发现对照沣油520(CK)产量最高(2 776.50 kg/hm2),前6名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第2名(6161)产量2 764.0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CK)基本上无差异;第3名(C718)产量2 537.5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CK)差距不大(239 kg/hm2)。
对8个油菜品种的抗逆性调查(表2),菌核病发病率除H040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沣油520(CK);病毒病均未发生;无茎杆开裂现象;抗倒性方面,沣油520(CK)、H040、9933、L1227和101均为直立,6161、C718和L1218均为倾斜,未出现倒伏情况。
对8个油菜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调查(表3),株高方面6161略低于对照沣油520(CK),H040、9933略高于对照沣油520(CK),但是都没有超过5 cm;C718、L1218、L1227和101均较对照沣油520(CK)高5 cm以上,其中C718株高209.2 cm,超过对照沣油520(CK)26.4 cm。分枝起点方面6161、H040和9933低于对照沣油520(CK),其余品种均较沣油520(CK)高于5 cm以上。第1次有效分枝数差异不大。全株有效角果数6161、C718、L1218、H040、L1227均大于对照沣油520(CK),其中H040较沣油520(CK)多21.6个;9933、101均显著低于对照沣油520(CK)。每角粒数6161较对照沣油520(CK)多3.5粒,H040、L1218、9933、L1227与对照沣油520(CK)相当,C718和101较对照沣油520(CK)少2粒以上。单株产量除L1227和101外,其余品种与对照沣油520(CK)相差不大。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调查发现(表4),6161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都较对照沣油520(CK)早,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CK)早6 d;H040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都较对照早,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CK)早4 d;其余品种全生育期与CK相当或略迟。
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表5),8个品种芥酸含量未检出;油酸含量除对照沣油520(CK)外,均超过75%,符合高油酸品种标准,其中6161油酸含量达到80.10%,排名第1位,C718油酸含量达到78.20%,排名第2位;參试品种含油量均超过对照沣油520(CK),有4个品种含油量超过45%,其中C718达到48.26%,排名第1位,6161达到46.16%,排名第2位;硫苷均<30 μmol/g,符合国家品种登记标准。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6161产量为2 764.0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相当;菌核病发病率低于对照沣油520,病毒病均未发生,植株成熟期倾斜;株高略低于对照沣油520,分枝起点较对照沣油520低4 cm,全株有效角果数与对照沣油520相当,每角粒数较对照沣油520多3.5个,单株产量与对照沣油520相当;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都较对照沣油520早,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早6 d;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小于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80.10%,排名第1位,含油量46.16%,排名第2位。总体来看,6161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应开展进一步研究并申请登记。
C718产量为2 537.5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差距不大;菌核病发病率低于对照沣油520,病毒病均未发生,植株成熟期倾斜;株高209.2 cm,较对照沣油520高26.4 cm,分枝起点较对照沣油520高20 cm,全株有效角果数较对照沣油520多7个,每角粒数6161较对照沣油520少2个,单株产量与对照沣油520相当;全生育期与对照沣油520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78.20%,排名第2位,含油量達到48.26%,排名第1位。总体来看,C718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但是株高较高,产量较对照沣油520略低,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其余品种总体来看,品质虽然达到高油酸品种要求,但是产量性状较差,需要开展进一步改良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李然.中国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4):12-15.
[2] 官春云.油菜品质改良和分析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1-120.
[3] 张铁英,姜元荣,陈雅琼.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3,34(5):132-136.
[4] 钟丽,明日,张宗急,等.广西油菜花色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28-29.
[5] 杨行海,刘助生,张宗急,等.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230-234.
[6] 谭冠宁,李丽淑,韦本辉,等.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2):144-147.
关键词 高油酸油菜;品种;产量;性状;抗逆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65.4.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042-02
人们常常将种子中油酸含量>75% 的油菜品种称为高油酸油菜。高油酸油菜油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不易氧化变质、保质期长等优点。其品质可与茶油、橄榄油媲美,且油菜种植周期短,简单易行,可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油酸油菜可有效提高我国高级食用植物油的供给水平;同时依据优质优价原则,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将大幅提高,可有效增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对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响应[1]。
目前,浙油80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高油酸油菜新品种(2015年浙江省),并进行了量产。为了推进高油酸油菜新品种选育进程,筛选出适宜新品种,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前作为一季水稻。
1.2 供试材料
供试的7个油酸含量75%以上油菜品种101、9933、C718、L1218、L1227、H040、6161由湖南农业大学提供,对照品种沣油520由湖南省作物所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沣油520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面积20 m2(10 m×2 m)。2016 年9月29日条直播,种植密度为27万株/hm2,四叶期定苗,专人管理。施肥、播种、中耕、除草、灌水等农事措施均与当地油菜常规生产一致。2017年5月4日统一收获测产。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 生育期。观察记载每个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统计其全生育期。
1.4.2 抗逆性。成熟期对菌核病发病率(%)、病毒病发病率(%)、裂茎率(%)、抗倒性进行调查统计。
1.4.3 测产与考种。5 月初在每个小区随机抽取处于生长状况平均水平的10株,调查株高、分枝位、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收获时,计小区实际产量,并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比较。
1.4.4 品质分析。种子含油量、硫苷含量测定参照官春云[2]的方法,芥酸、油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仪测定[3]。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采用DPS 7.05进行方差分析[4-6]。
2 结果与分析
对8个油菜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表1),发现对照沣油520(CK)产量最高(2 776.50 kg/hm2),前6名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第2名(6161)产量2 764.0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CK)基本上无差异;第3名(C718)产量2 537.5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CK)差距不大(239 kg/hm2)。
对8个油菜品种的抗逆性调查(表2),菌核病发病率除H040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沣油520(CK);病毒病均未发生;无茎杆开裂现象;抗倒性方面,沣油520(CK)、H040、9933、L1227和101均为直立,6161、C718和L1218均为倾斜,未出现倒伏情况。
对8个油菜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调查(表3),株高方面6161略低于对照沣油520(CK),H040、9933略高于对照沣油520(CK),但是都没有超过5 cm;C718、L1218、L1227和101均较对照沣油520(CK)高5 cm以上,其中C718株高209.2 cm,超过对照沣油520(CK)26.4 cm。分枝起点方面6161、H040和9933低于对照沣油520(CK),其余品种均较沣油520(CK)高于5 cm以上。第1次有效分枝数差异不大。全株有效角果数6161、C718、L1218、H040、L1227均大于对照沣油520(CK),其中H040较沣油520(CK)多21.6个;9933、101均显著低于对照沣油520(CK)。每角粒数6161较对照沣油520(CK)多3.5粒,H040、L1218、9933、L1227与对照沣油520(CK)相当,C718和101较对照沣油520(CK)少2粒以上。单株产量除L1227和101外,其余品种与对照沣油520(CK)相差不大。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调查发现(表4),6161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都较对照沣油520(CK)早,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CK)早6 d;H040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都较对照早,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CK)早4 d;其余品种全生育期与CK相当或略迟。
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表5),8个品种芥酸含量未检出;油酸含量除对照沣油520(CK)外,均超过75%,符合高油酸品种标准,其中6161油酸含量达到80.10%,排名第1位,C718油酸含量达到78.20%,排名第2位;參试品种含油量均超过对照沣油520(CK),有4个品种含油量超过45%,其中C718达到48.26%,排名第1位,6161达到46.16%,排名第2位;硫苷均<30 μmol/g,符合国家品种登记标准。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6161产量为2 764.0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相当;菌核病发病率低于对照沣油520,病毒病均未发生,植株成熟期倾斜;株高略低于对照沣油520,分枝起点较对照沣油520低4 cm,全株有效角果数与对照沣油520相当,每角粒数较对照沣油520多3.5个,单株产量与对照沣油520相当;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都较对照沣油520早,全生育期较对照沣油520早6 d;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小于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80.10%,排名第1位,含油量46.16%,排名第2位。总体来看,6161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应开展进一步研究并申请登记。
C718产量为2 537.50 kg/hm2,与对照沣油520差距不大;菌核病发病率低于对照沣油520,病毒病均未发生,植株成熟期倾斜;株高209.2 cm,较对照沣油520高26.4 cm,分枝起点较对照沣油520高20 cm,全株有效角果数较对照沣油520多7个,每角粒数6161较对照沣油520少2个,单株产量与对照沣油520相当;全生育期与对照沣油520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30 μmol/g,油酸含量达到78.20%,排名第2位,含油量達到48.26%,排名第1位。总体来看,C718达到高油酸品种和品种登记要求,但是株高较高,产量较对照沣油520略低,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其余品种总体来看,品质虽然达到高油酸品种要求,但是产量性状较差,需要开展进一步改良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李然.中国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4):12-15.
[2] 官春云.油菜品质改良和分析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1-120.
[3] 张铁英,姜元荣,陈雅琼.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J].食品科学,2013,34(5):132-136.
[4] 钟丽,明日,张宗急,等.广西油菜花色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28-29.
[5] 杨行海,刘助生,张宗急,等.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230-234.
[6] 谭冠宁,李丽淑,韦本辉,等.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