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探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ta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承载着历史发展记忆的传统村落和民间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地消失。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该地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传统村落;肇兴;侗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肇兴概况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根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49多年历史。目前肇兴侗寨现有住户850余户,人口4600余人,全寨95%为陆姓。
  1993 年,法国国家电视台来肇兴采访后,肇兴侗寨在海外引起更大的轰动,国外游客进一步增多,一度成为贵州省各大景区景点国外游客之最。[1]同时,肇兴所在县城黎平县交通比较方便,拥有飞机、高铁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资源,在黎平县打造“百里侗寨”精品旅游路线的规划设计中,将其设为该条精品旅游路线的门户。寨内居民在肇兴开发旅游和得到相关政策帮扶前,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变卖和外出务工,随着旅游的开发,居民收入方式增加,外出务工居民也返回村里做起了一些手工业和服务业。
  二、非物质文化概述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无形文化,其具体形式可包括语言、舞蹈、音乐、神话、文学、游戏、武术、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技术及其他艺术。[2]
  (一)侗族大歌
  侗族小孩无论男女从小就开始学唱侗歌,因此侗族同胞人人都会唱侗歌,他们在劳作、闲暇和恋爱时都会用歌声来交流和传情。侗族大歌有侗族同胞的优美歌声、有高山流水声,还有模拟的鸟叫虫鸣声。此外,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艺术性也得到了其他族别同胞和世界的认可:1986年侗族大歌组应邀参加了法国巴黎的金秋艺术节;2011年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
  (二)侗戏
  肇兴有自己的侗戏班,但是他们都只是业余的团体,有表演时就表演,没有表演时就各忙各的事,一般寨内有重要节日和活动时就会有侗戏的表演。侗戏产生于清代中叶,受汉族地方戏曲的启发和影响,在说唱文艺叙事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三)舞蹈
  肇兴侗寨内侗族同胞至今还跳着芦笙舞和哆耶舞两种民间传统舞蹈。芦笙舞由于表演场合的不同分为自娱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和祭祀性芦笙舞,舞蹈动作主要特征是表演的侗族男子一边吹芦笙同时其下肢,包括胯、膝、踝不断灵活地舞动。
  (四)祭萨
  祭萨分为春秋二祭:春祭一般在农历正月上旬,意为请求“萨”保佑侗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秋祭一般在新谷初黄时节,意为答谢“萨”的保佑,庆祝全寨人丁安泰。[3]祭萨仪式在寨内的萨坛举行,然后由寨老或是经过推选的全寨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老人来举行该祭祀活动,全体寨民参加。
  (五)侗语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也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肇兴属于侗语北部方言。由于肇兴侗寨位于贵州南部山区,交通闭塞,该地方的侗语保存得还是比较完整的,这里的很多侗族同胞都还会说侗语,且在日常寨民之间的交流中也大都使用侗语,这为侗语的传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鼓楼建造工艺
  肇兴侗寨内不同位置分布着5座鼓楼,分别称之为仁、义、礼、智、信,鼓楼的建筑工艺展现了侗族同胞的智慧。鼓楼全为木质结构,由4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鼓楼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立于其上,向四周伸展,侗族匠人在没有图纸、没有螺旋链结构件、没有升降器械的条件下,建造了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结构独特巧妙的公共建筑。
  (七)侗布制作工艺
  侗族人民選择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的地理环境扎寨居住,他们懂得尊重自然并充分利用自然所给予的资源进行生产和创作。侗布是侗族同胞通过汲取大自然资源自织自染的纯手工劳动产品,其染色过程复杂、讲究又环保。在肇兴,侗民制作和使用的主要是紫红色的侗布。
  (八)其他节日与习俗
  肇兴的节日和风俗习惯种类丰富,内容各异,如结婚习俗、体育运动、斗鸡、踩歌堂、抬官人等,非常热情隆重,寨民的参与性都非常高,届时到寨里的外地人也会被他们热情地邀请参加活动,免费享受他们准备的节日美食。
  三、非物质文化对肇兴侗寨保护发展的影响
  (一)肇兴侗寨保护发展取得的成果
  肇兴侗寨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其文化的不断挖掘和研究,得到了相关业界的认可,也取得了相应的荣誉。1993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鼓楼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1992年12月中国与挪威相关学者合作建立了“侗族生态博物馆”;200年1月肇兴鼓楼群被世界威尼斯评选组委会授予“大世界威尼斯之最”称号;2003年10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30多家新闻媒体联合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2007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和中国国家旅游局《时尚旅游》评选为“2007年全球33个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等。[4]这些荣誉称号为肇兴的保护和发展都起到了重大宣传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在保护发展中的作用
  肇兴侗寨到目前所取得的各项荣誉和成果,都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肇兴侗寨内的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都丰富了整个肇兴侗寨的传统文化;增强了肇兴的民族传统氛围;吸引了外来游客,很多学者、专家和旅游爱好者都慕名而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寨内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传承和发扬;集体活动的表演和举行,增强了寨内居民的团结性和凝聚力,有利于消除商业利益环境带来的相互排挤现象,营造传统村落的和谐氛围等。   四、非物质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思考
  (一)挖掘非物质文化,增强传统村落魅力
  对传统村落内现有非物质文化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挖掘,对其他还未被发现的非物质文化,加强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和调研,了解各项非物质文化产生的时间、背景、创始人、传承过程等与该项非物质文化相关的因素,并形成书面文本或通过演绎的形式,用拍照和摄影保存下来,然后将其放到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展览馆中,同时照片和摄影可以放到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完善和丰富传统村落文化史,增强传统村落魅力。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维持传统村落活力
  由于非物质文化没有具体的、固定的常态矗立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它需要一个载体将其演示或表现出来,这就是传承人。没有这个载体传承人的存在,或是没有人去传承某项非物质文化,那么久而久之,该文化将会逐渐消失,最后只能在历史资料内知道它,却不能亲眼目睹或感受,这将是自己和民族文化的一大损失。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后,在传统村落里的不断展现,比如歌舞的表演、仪式的举行、传统工艺的制作以及戏剧的说唱等都会给古老的传统村落带来更多的活力。
  (三)运用非物质文化,发挥传统村落自治力
  当今的社区自治得到相关部门和研究者的认可,更何况传统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寨民都是同姓或是有着家族渊源,而且很早以前寨内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即我们说的乡规民约,侗族同胞的乡规民约就是“款”,对村民的道德行为及寨内的其他事宜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并有相应的处罚条例,所以侗族才会成为学者们口中“没有国王的王国”。如此有序的管理自治民族史,通過与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及相关政策的有机结合,传统村落的自治力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昌良,陈志永,欧正霞.影响民族村寨旅游业持续发展因素综合分析——以黎平肇兴侗寨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9(3):48-53.
  [2]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辞典[M].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12).
  [3]徐燕,吴再英,陆仙梅,陈洪智,石贤昌.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0(4).
  作者简介:欧阳丽(1992-),女,贵州安龙人,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民族建筑专业在读硕士;何璘(1981-),女,四川达州人,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社会变迁的影响为视角,找出了原始档案管理范式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归纳总结得出只有将档案管理工作公开化、管理模式多元化并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所突破,才能促进整个公共管理事业甚至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社会变迁;档案管理范式;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的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管理。公共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文化空间的破坏、艺术原真性的丢失、文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割裂都是在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技艺与文化内涵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看重物质载体,就会导致发展失衡、文化特性的缺失。而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区域文化的发展所面临问题也很突出,一味地求快与不符合区域文化发展特色的模式,导致其文化性与艺术性有所偏颇,降低其文化传承
【摘要】1884年底,朝鲜开发党人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夺取政权的宫廷政变,中日两国驻朝军队牵涉其中而发生了枪火冲突,史称“甲申政变”。1885年初,日本政府派全权大使伊藤博文来到中国,与淸廷全权大臣李鸿章进行了反复的谈判,议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谈判中,李与伊藤始终以和平解决中日争端为宗旨。本文集合中日文一手史料,就中日《天津条约》谈判前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和局”思想和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揭示
【關键词】梦;守护者;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57-03  【作者简介】汪岑,广东省佛山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广东佛山,528000)教师。  【设计理念】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是伴随着童话和故事成长起来的,因此,梦中常包含童话与故事的成分。另外,梦作为一种了解自己的媒介,能让学生认识
【摘要】本文从公众视角出发,调查慈溪市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发展状况,以及公众对少数民族社会组织的态度和发展期望,进而从公众、慈溪少数民族社会组织、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慈溪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公众;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发展培育  慈溪市现有28个少数民族约11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这些人大多数于20世纪90年代涌入慈溪打工,在安家落户后,又亲帮亲、邻带邻,吸引更
一、深陷焦虑  第一次见到玲珑,她神情倦怠,愁眉不展,已经失眠好几天了,因为一模数学没考好,再过一个多月就中考了,她感觉压力很大。  从小学到中学,玲珑一直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但是上了初三后,她的数学成绩波动较大,越是害怕考不好,越是考试紧张。一模失利,她焦虑不安,晚上做噩梦、失眠,白天上课昏昏沉沉,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发脾气。她对自己目前的复习状态很不满意,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有时想到考试甚至会
【摘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产品的再设计是对创造性行为的再次升华。而这种行为来源于人的不同生活状态与环境。设计的意图并不仅仅是创造一件具体的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的功能性产品,同时也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本文主要对再设计这一设计形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二次设计(再设计);设计形式;生活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
【摘要】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设良好条件,成为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大课堂,并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为民族文化传承事业注入蓬勃生机。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承;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一些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理想课堂之一,许多人都把它视为自己的“
【关键词】支持系统;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0—0063—04  【作者简介】朱雅勤,上海市时代中学(上海,200041)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在我们身边,可以给我们提供物质或者精神上帮助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系统很重要,因为我们能从与他人的互动中獲取情感的支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
【摘要】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习惯接受新、短、平、快信息的情况下,如何让“躺”着的文物“活”起来,让游客参与到历史的全真实景中去,让博物馆展柜中的展品“活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洛阳博物馆;活化利用;实景体验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宣传的文化机构。自2009年我国实现“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