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建俊
著名油画艺术家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曾参与历史画创作。
那段历史时期,很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这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党史、对于革命题材,感觉、认识、态度都不一样,那个时候就是以主题性重大题材为主,特别是油画就是以主题性绘画为最高的创作成就。作为历史画,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它所反映内容的知识感、历史感、时代的真实性比现代人画出来的要贴切。
馆里对画家创作提供了什么条件?
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历史画创作的画家现在可能也都去世了,我们创作的时候,他们都是领导小组的成员,了解比较多的应该是罗工柳,还有侯一民可能知道多一点,因为他是学校党委的,他会多关心一点组织工作的事,我们一般青年除了上课,别的事都不参加,也不知道。我画的几张历史画,五六十年代两张,再往后就是“文革”当中70年代画的两张,我们都是领导通知,叫我们去我们就去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刚工作不久,我是1957年从油画训练班毕业,毕业之后才开始画的。50年代在学校画的,后来60年就是在和平宾馆,全国的画家全集中在那里,“文革”中是在博物馆画的。
为什么集中在饭店?因为当时是困难时期,那里供应好一点,可以吃饱。画画材料都是博物馆提供的,当时博物馆还很重视,买外国颜料专门为了画历史画。当时创作在饭店住了有好几个月,施力行、陈大章、周士崎、李仁才都是美术组的。
实际上博物馆我去了两次,一个是1960年那次,革命博物馆集中起来组织的就是东方饭店那一次,后来就“文革”了,“文革”中间,我正在下放劳动,为了创作任务又把我们从农村调过去了,调过去先完成了一幅画,后来又去深入生活,然后画了另一张画。
馆里对画家创作提了具体要求没有?
一般先由内容组介绍一下题目内容,我们自己找资料,找馆里了解情况,或者是到馆里头借一些资料,没有的集中起来开太多会,现在中宣部组织历史画是全国集中起来开个会,提出具体要求什么,那时候没有,都是一个个的交代任务,然后你来熟悉这个内容自己去创作,创作中间领导会通知你什么时间要看,包括我们在东方饭店,60年代初的时候,也是几次去看稿子,由馆里的领导、美术界的领导组织起来的一张一张看。每次看稿都提具体意见,比如是内容上的问题,还是艺术创作上的问题,都会提出来一些要求,我印象当中50年代学校的专家比较多。
画的人物是根据史料来画?还是模特?
根据史料,模特是作品创作当中的事,因为在构思阶段主要是要找资料,用不着模特。一个是文字资料,比如回忆录,当时一些记录是有关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事实,查历史博物馆的资料,然后就是找相应历史时期的图片,有些时期的图片比较好找,抗日时期照相比较多,再往前就比较少,有的时候我们还跑到新华社去找资料,当时很重视,关键是多找资料,还有到当地搜集资料和访问,我画农讲所的时候就是到当地,访问当年的农会会员。
作品最后由馆里收藏,如果需要收集资料深入生活,都是馆里提供介绍信、提供费用,然后你自己下去。当时很方便,坐火车到那,下车自己背着行李到县招待所,县宣传部给介绍信,给你介绍到招待所和乡政府。像农讲所那时候的资料都有限,照片也很少。我印象当中,就抗日时期的资料最多,越早期的资料越少,顶多有时候画报上有早期相关的人物。我这个是毛主席年轻的时候相关时期,相应的就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图片,毛主席形象还比较好找一些,其他人的形象就难找了,至于群众形象只有间接参考了,从那个时期的照片反映当时群众是什么衣妆、什么样子,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能够有共通的参考价值,在那里头转换成你这画里面的人物,不一定就有你画里面要出现的那个人物的形象,有时候访问人家给你说一说情况。
您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油画采访了解放军战士,五壮士当中还有活下来的吗?
活下来两个,我见过一个,我还给他画过像。那些资料还在,画的像还有(素描像),我去狼牙山深入生活画的一些写生也还有。包括画农民运动时候就下去画当地的农民,虽然不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但是是当地农民的形象,那个时代的老人不一定都在,但是老年人还有,根据自己的题目,你到当地去深入生活,能去的尽量去,画一些人物和场景的写生。那时候有相机可是不简单的,我们基本上都靠画的,画速写、画图像,没有照相资料留下来,有相机都是到后来的事了。“文革”以前都很少有相机,都是单位才有,单位有摄制组,或者照相组可以拍点资料什么的,个人很少有。
在创作当中,国家有领导人来审查内容吗?
创作当中就是馆里头领导,跟有关内容组,然后就是美术界的专家,国家领导人没有参加审查。我们当时是青年教师,正在上课的时候,当时的系主任和革命博物馆的同志把我叫到系办公室,拿了一个本子,上面有个革命题材的目录,跟我讲革命博物馆历史画的任务和重要性,然后希望我能够从中选一个题目。因为我对《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多次赴狼牙山体验生活。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中5位战士屹立山头,摆出准备跳崖就义的造型,同时又像是耸立在山顶的丰碑。当时有一种文艺思想,就是觉得表现英雄人物必须要把他们放在战斗当中。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经过不同的审查,有一些领导觉得画面上五壮士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还准备跳崖,是对五壮士精神的一种歪曲,这种意见还很强烈。我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在宿舍里绞尽脑汁,最后又画了两张,一张是冲出战壕的,一张是扔手榴弹的。又有领导觉得还不如原来那个更能体现题材的特点,而且认为苏联也有类似的作品,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所以就对原稿重新给予了肯定。
当时有没有稿费、证书?
当时没有证书,但是有稿费。我记得400多块钱,我们工作都是几十块钱。
过去这个意识,不像现在,反过来了,过去报纸、杂志,包括出版社出版画册也好,发表你的画都要给作者钱的,都要给稿费的,现在反过来出版作品找你要钱,不给钱要给画,过去是他发表你的作品应该给你报酬,因为创作是我的,你发表,你用我的东西,我是版权者,过去很正规的是出版单位按照工作需要选发表作品,现在有点乱了,作者出钱就可以出版作品。严格来说,现在的规律不太对,但是,市场经济现在很难说,你发表你就得给钱。 你觉得现在历史画还有没有必要再延续下去?
前几年不是组织一次重大题材创作吗?那是新时势下的一个开创,好长一段时期对历史画、大规模主题性革命题材的画不太重视,中宣部、文化部提倡组织重大题材历史画,之后各地开始重视,现在很多省,包括很多重要博物馆,都在组织本省的革命历史画,部队也重视了,部队也要组织军事画。现在好几个省,最早是浙江最快,在中宣部重大题材开始同时,他们就组织一个浙江省的重大题材历史画创作。
中央开始重视了,咱就重视,文联不是还准备画五千年吗?它不只是革命题材,它是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现在搞创作就是先组织一个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有一批专家,因为它是各个画种的,包括评论家,主要还是讨论,一次次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制作过程当中不断的给提意见,让作者修改,一些问题在过程当中就去解决。因为艺术委员会里头都熟悉,谁能画这类题材的画,有人画的很好他不画这类画,有的人善于画这一类的,哪些人可以画,他适合于什么样题材,有的就是约请他画,有的是自愿投稿的,投稿之后由相关方面和艺术委员来评判。
50年代都是邀请的,以前没有自愿投稿,以前也没那么多好画家。我当时是最年轻的,现在就是两条腿,一个是群众自愿投稿,一个是约请画家来画,由专家委员会来审定、选择,决定哪个有发展就让谁画下去。很难说哪个时代优劣,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这一批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画,但是,有很多画问题还是存在的,并不是说张张都是精品,也不是说都不怎么样。一百张画里面总会有一部分还是可以的,经过历史考验的话,可能有一些能够留下来。
相比较,您参与的几次创作,我觉得是很有代表性的。
那个时期不一样在于那时候比较集中,而且任务很明确,选择画家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很有能力的画家,像董希文这些人,现在画家整个队伍的状况跟那个时候不一样,以前美协会员才有多少人,而且画油画的人更少了,全国谁画的好都知道,美术馆当时内容也没那么多,现在组织画家的面大,各方面还是有区别的,水平也有区别,最后文化部可能也分几等,大体归类哪一类好一点的稍微稿费多一点,稍微差一点稿费少一点,还有一个工作量,有的工作量大一些的那就多一点稿费,工作量小一点的就少一点。
我觉得这很重要,就是组织工作本身要组织好的话,它能使作品质量有保证一点,如果中间组织工作散,反正题目给你了,到时候拿东西来,那就很难说怎么样,虽然画家都是经过选择的,但是画家都有局限性,他对一个问题的理解,特性题目这段历史状况,有些画家了解比较多,有些不是太清楚,毕竟是过去的事,有的还要靠内容组给介绍,或者靠深入讨论才能获得当时的感觉,能够把主题、情节确定比较合适一些。
领导提修改意见,画家和画家之间互动,人也多,一百张画,每一次文化部都是全国要一起看稿子,那工作量相当大。“文革”以后,就没有历史画任务了。
历史博物馆60年代开馆,不是专门展那些画,就是配合陈列,大部分都是底下摆实物,上头对应历史时期挂一张画,都不是作为独立展出艺术品,主要还是史实陈列,这些画等于是配合的,有点气氛,另外有点生动形象的东西,要不然都是文件、刀枪。现在新创作的题目内容也会多一些,因为革命博物馆要求不一样,现在这种创作是艺术创作,它不是作为史实一定要怎么样去解释,可以从艺术家角度来表现,需要有艺术的表现。但是,博物馆组织就要配合馆在史实方面的展陈会更多一些,哪些题目该换,哪些不该换,但需要配合一张什么内容的画都是由馆里陈列需要来定的。
这些画在史料的陈列里头,要是画好的话,给人家印象会很强,它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印象,当时是什么样、什么气氛、什么情况,你光看文献很有限,现在年轻人想象的空间有限,怎么去想也想不出来,就需要靠一些实物配合图像和艺术创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时间,在您的艺术创作当中,应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段时间。
我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到70年代的主要创作,基本上都是以历史画为主,因为“文革”当中在学校里头开大会,搞运动,那时候画画除了毛主席像,红卫兵展览会要去布置展览,需要画毛主席,基本上没有艺术实践,后来就下乡去农村劳动锻炼了,等于是初期那阶段结束了之后,北京的所有机关部门学校都下放了,我们是部队带领到农村去劳动的,实际上就是进行改造,有的老先生身体不好就下不了地,在村里头养鸡、养鸭、养兔,也得劳动,有点强迫性的,属于改造,我有两张历史画就是在这个劳动当中调出来为党中央任务,革命的任务。
请您评价一下那段历史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什么位置?
那应该说很重要,那段历史时期,很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这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党史、对于革命题材,感觉、认识、态度都不一样,那个时期艺术创作基本上没有现在这样多元化的一个时代,创作思想很宽,创作的题材范围也宽,画的东西多了,那个时候就是以主题性重大题材为主,特别是油画就是以主题性绘画为最高的创作成就。
主题绘画当中除了反映社会重大的一些现实事件,那就是革命历史画了,应该说在美术创作当中属于高难度的、很重要的一个创作领域,艺术家能把这个画画好了也属于你艺术成就的一个体现,那个时候创作思想比较重视这一类创作,特别有成就的艺术家当时都是画这种作品的,50年代其他任务也没有,社会也不是像现在这么活跃,画廊、展览也没有这么多,你要搞创作,除非能画点肖像、画点静物、风景。国画当然好一点,当时山水、花鸟在社会上还不被重视,而且有一段还要批判,游山玩水、花花草草,不革命,顶多叫做有益无害论,就是说这种东西留着它也可以,也没什么害处,消除革命意志那就叫有害了,可以肯定也可以保留,但是,没有把它算作艺术当中多重要的一个东西,当时艺术的口号强调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时代、要为革命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那时候画山水画的很多人都很苦恼,后来为了紧跟时代,画家在山水画加上公路、沟渠或楼房。其实这都跟山水画(原来意义上的)完全两回事了,这些是那个时代文艺思想局限性,那个时候对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画油画极重视,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来画,这种情况下一些作品都是有一定水平的,虽然在油画技术上不如现在这样熟练,油画的特点、油画的技法更加有艺术性,那时候叫土油画,但是作为历史画,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它所反映内容的知识感、历史感、时代的真实性比现代人画出来的要贴切,它像那个历史时期的东西,现在画出来很多人物都不像,都像在演话剧似的,一看就是现代人,形象的风貌、气质都不像。 前些年我在青岛参观一个庙,我看门口收门票的道士,穿着皮鞋,留着长发,虽然穿着道士服也不像出家人。现在很多画里头也有表现得不好的,也就是图有外在的一个附加物,实际上掌握当时的人的精神、捕捉事件的真实的一种内在的感觉,形成历史画真实的时代风貌,这许多方面都不如老画。
那批老画虽然技法上不一定很强,但是,表现那个历史时期这种精神应该是非常好的。你看革命纪录片里面的群众,你再看看现在拍电影里面的群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个感觉,那个历史时期很多人是亲历过的,有很多人就是抗日战争里出来的,他贴近,他更能够把握以往时代的脉搏。
评价那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画总的来说,应该说是相当难得的保留下来这一批东西,它有很多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技术性来说,可能它有不足,但是,从历史画来说,全面要求,反映历史的那种真实情况,给人们提供历史时代气息,要配合你的历史陈列那更好。但是,对艺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还是应该尊重它,艺术处理艺术表现和技艺仍然是重要的,因为它起作用,要不然就不是规律了,要不然它就没有艺术表现力也没有艺术价值。
请您能否预测一下中国油画的发展及市场前景?
我们国家油画态势很好,各方面都很活跃,连市场都很好。从一个角度说这是好事,画值钱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混乱的现象也存在,这就是绘画的艺术价值判断不一,特别是市场比较混乱,在学术界也有它的认识,不是太明确、太清晰的东西。现在就是跟我们社会发展一样,我们国家大好形势,建设、发展多好,外国人来一看全国都在盖房子,但是,深入下去是乱局一片,有很多问题,这样房地产发展好吗?这样社会城市的发展、这样的规划、这样的建设,包括这样的速度,城铁快运不就是太求速度了吗?就出事故,很多的问题,我们艺术也是这样。艺术发展也是很快的,但是里头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作为学术研究,怎么样能够促进艺术健康的、更好的去发展,需要很深入的思考,各个方面都应该很好的去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怎么来理顺,其实现在油画创作和中国形势完全是一致的,艺术发展也是同步的,什么风格都有,当代的、古典的、表现的、写实的、照相的,卡通的,什么都有,美术馆什么样的展览也都有,各种美术馆不一样,总的来说是好事,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是好事,总比不盖新房子好吧,比国家经济上不去好吧?出现这些问题想办法逐渐去解决。包括我们文化艺术,你说音乐、舞蹈、戏剧里头没问题吗?问题一样多,全都是一致的,只是艺术形式不一样,是我们国家从事文化工作人的一个状态的反映,他的水准,他对事物的认识反映在他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上,他的思想状态、他的水准、他对事物判断应该怎么样去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能够引领人民提升文化高度、精神高度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现在弄不清楚,你说不好,有人说好,闹不清谁是谁非,当然也不能简单化,多元社会就是这样的,在发展当中逐渐辨别,美术市场也是这样,他那几千万的就比你几十万高?他的学术价值和他的艺术价值,还有他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究竟怎么去认识。
这是我们艺术学当中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当前有哪些问题?前一段老跟着外国人屁股后面走,外国人就是真理,外国提倡的主流思想,就是全世界的思想,你说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问题,咱们大家都恶搞,你说这是不是一个真理?应该怎么理解和认识?从哪个层面上去认识?我们中国需要怎么样?问题多了。
现在当代艺术、传统艺术问题都有,当代艺术也不是都有价值,也不是都没价值,传统艺术也不是都有问题、都陈旧,但是,传统艺术毕竟有它陈旧的东西,有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又是很好的,当代艺术有时候它引领时代,有些东西又不一定引领时代,究竟什么是能够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现在是这样一个混乱的历史时期,需要各个方面从理论界和实践的艺术家本身去深入的思考,思考重新给自己有一个价值标准的判定。
现在我们价值标准如何呢?整个社会价值标准都混乱,一个人一个说法,你否定它这个东西,他就肯定这个东西,因为一个事物,说东边的有,说西边的也有,你强调它一点,它都有道理,但是,究竟的道理应该怎么认识那就很难说了,不像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简单化,那时候毛主席说了算,但是,毛主席说了算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真理的,它是促进艺术利于社会发展的,在某程度上也有问题了,现在谁说了算?谁说了都不算,反正我自己说了算,老子天下第一,都是这样的,你说你批判谁,比如二人转,你批判它恶俗,那不见得,但是,你说它有恶俗没有?也有,里面是不是都是恶俗?也不见得,它有那种民间的、人民的健康的东西,很复杂,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所以,美术界也是这样,从“798”一直看到美术馆,到民间陈列的这些东西,一直到历史题材,你怎么认识?好现象都出来了,就等于是一片干枯大地,现在花花草草都在生长,你去捡去吧,你怎么样去给鲜花浇水,怎么样把有问题的清除?这是一个很极端复杂的工程,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解决的。
这其中当然需要国家来引导,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怎么引导?正面提倡你们要弘扬什么的,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要是毛主席那会儿早就把有问题的打倒了,早就批判了,你这个作者给我检讨,不检讨你改造去,现在不了,这是好现象,动不动就打到当然不对。但是,要不要梳理?要不要提出明确的主张和措施?你靠历史发展逐渐去辨别也是回事,在这样一个大文化社会环境之下,如何满足人民的需要,什么形式是好的?特别我们油画界应该说在艺术界里面是比较活跃的,因为劳动性质决定的,画家们都在按各自的思考和追求在努力工作,今后国家再给以有力的引导和支持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个人虽然年龄已高,但仍按个人的艺术方向努力争取能够在艺术上更加进步,画出使自己满意群众喜欢的作品。
著名油画艺术家
采访时间
2012年8月
曾参与历史画创作。
那段历史时期,很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这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党史、对于革命题材,感觉、认识、态度都不一样,那个时候就是以主题性重大题材为主,特别是油画就是以主题性绘画为最高的创作成就。作为历史画,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它所反映内容的知识感、历史感、时代的真实性比现代人画出来的要贴切。
馆里对画家创作提供了什么条件?
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历史画创作的画家现在可能也都去世了,我们创作的时候,他们都是领导小组的成员,了解比较多的应该是罗工柳,还有侯一民可能知道多一点,因为他是学校党委的,他会多关心一点组织工作的事,我们一般青年除了上课,别的事都不参加,也不知道。我画的几张历史画,五六十年代两张,再往后就是“文革”当中70年代画的两张,我们都是领导通知,叫我们去我们就去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刚工作不久,我是1957年从油画训练班毕业,毕业之后才开始画的。50年代在学校画的,后来60年就是在和平宾馆,全国的画家全集中在那里,“文革”中是在博物馆画的。
为什么集中在饭店?因为当时是困难时期,那里供应好一点,可以吃饱。画画材料都是博物馆提供的,当时博物馆还很重视,买外国颜料专门为了画历史画。当时创作在饭店住了有好几个月,施力行、陈大章、周士崎、李仁才都是美术组的。
实际上博物馆我去了两次,一个是1960年那次,革命博物馆集中起来组织的就是东方饭店那一次,后来就“文革”了,“文革”中间,我正在下放劳动,为了创作任务又把我们从农村调过去了,调过去先完成了一幅画,后来又去深入生活,然后画了另一张画。
馆里对画家创作提了具体要求没有?
一般先由内容组介绍一下题目内容,我们自己找资料,找馆里了解情况,或者是到馆里头借一些资料,没有的集中起来开太多会,现在中宣部组织历史画是全国集中起来开个会,提出具体要求什么,那时候没有,都是一个个的交代任务,然后你来熟悉这个内容自己去创作,创作中间领导会通知你什么时间要看,包括我们在东方饭店,60年代初的时候,也是几次去看稿子,由馆里的领导、美术界的领导组织起来的一张一张看。每次看稿都提具体意见,比如是内容上的问题,还是艺术创作上的问题,都会提出来一些要求,我印象当中50年代学校的专家比较多。
画的人物是根据史料来画?还是模特?
根据史料,模特是作品创作当中的事,因为在构思阶段主要是要找资料,用不着模特。一个是文字资料,比如回忆录,当时一些记录是有关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事实,查历史博物馆的资料,然后就是找相应历史时期的图片,有些时期的图片比较好找,抗日时期照相比较多,再往前就比较少,有的时候我们还跑到新华社去找资料,当时很重视,关键是多找资料,还有到当地搜集资料和访问,我画农讲所的时候就是到当地,访问当年的农会会员。
作品最后由馆里收藏,如果需要收集资料深入生活,都是馆里提供介绍信、提供费用,然后你自己下去。当时很方便,坐火车到那,下车自己背着行李到县招待所,县宣传部给介绍信,给你介绍到招待所和乡政府。像农讲所那时候的资料都有限,照片也很少。我印象当中,就抗日时期的资料最多,越早期的资料越少,顶多有时候画报上有早期相关的人物。我这个是毛主席年轻的时候相关时期,相应的就是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图片,毛主席形象还比较好找一些,其他人的形象就难找了,至于群众形象只有间接参考了,从那个时期的照片反映当时群众是什么衣妆、什么样子,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能够有共通的参考价值,在那里头转换成你这画里面的人物,不一定就有你画里面要出现的那个人物的形象,有时候访问人家给你说一说情况。
您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油画采访了解放军战士,五壮士当中还有活下来的吗?
活下来两个,我见过一个,我还给他画过像。那些资料还在,画的像还有(素描像),我去狼牙山深入生活画的一些写生也还有。包括画农民运动时候就下去画当地的农民,虽然不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但是是当地农民的形象,那个时代的老人不一定都在,但是老年人还有,根据自己的题目,你到当地去深入生活,能去的尽量去,画一些人物和场景的写生。那时候有相机可是不简单的,我们基本上都靠画的,画速写、画图像,没有照相资料留下来,有相机都是到后来的事了。“文革”以前都很少有相机,都是单位才有,单位有摄制组,或者照相组可以拍点资料什么的,个人很少有。
在创作当中,国家有领导人来审查内容吗?
创作当中就是馆里头领导,跟有关内容组,然后就是美术界的专家,国家领导人没有参加审查。我们当时是青年教师,正在上课的时候,当时的系主任和革命博物馆的同志把我叫到系办公室,拿了一个本子,上面有个革命题材的目录,跟我讲革命博物馆历史画的任务和重要性,然后希望我能够从中选一个题目。因为我对《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多次赴狼牙山体验生活。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中5位战士屹立山头,摆出准备跳崖就义的造型,同时又像是耸立在山顶的丰碑。当时有一种文艺思想,就是觉得表现英雄人物必须要把他们放在战斗当中。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经过不同的审查,有一些领导觉得画面上五壮士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还准备跳崖,是对五壮士精神的一种歪曲,这种意见还很强烈。我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在宿舍里绞尽脑汁,最后又画了两张,一张是冲出战壕的,一张是扔手榴弹的。又有领导觉得还不如原来那个更能体现题材的特点,而且认为苏联也有类似的作品,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所以就对原稿重新给予了肯定。
当时有没有稿费、证书?
当时没有证书,但是有稿费。我记得400多块钱,我们工作都是几十块钱。
过去这个意识,不像现在,反过来了,过去报纸、杂志,包括出版社出版画册也好,发表你的画都要给作者钱的,都要给稿费的,现在反过来出版作品找你要钱,不给钱要给画,过去是他发表你的作品应该给你报酬,因为创作是我的,你发表,你用我的东西,我是版权者,过去很正规的是出版单位按照工作需要选发表作品,现在有点乱了,作者出钱就可以出版作品。严格来说,现在的规律不太对,但是,市场经济现在很难说,你发表你就得给钱。 你觉得现在历史画还有没有必要再延续下去?
前几年不是组织一次重大题材创作吗?那是新时势下的一个开创,好长一段时期对历史画、大规模主题性革命题材的画不太重视,中宣部、文化部提倡组织重大题材历史画,之后各地开始重视,现在很多省,包括很多重要博物馆,都在组织本省的革命历史画,部队也重视了,部队也要组织军事画。现在好几个省,最早是浙江最快,在中宣部重大题材开始同时,他们就组织一个浙江省的重大题材历史画创作。
中央开始重视了,咱就重视,文联不是还准备画五千年吗?它不只是革命题材,它是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现在搞创作就是先组织一个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有一批专家,因为它是各个画种的,包括评论家,主要还是讨论,一次次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制作过程当中不断的给提意见,让作者修改,一些问题在过程当中就去解决。因为艺术委员会里头都熟悉,谁能画这类题材的画,有人画的很好他不画这类画,有的人善于画这一类的,哪些人可以画,他适合于什么样题材,有的就是约请他画,有的是自愿投稿的,投稿之后由相关方面和艺术委员来评判。
50年代都是邀请的,以前没有自愿投稿,以前也没那么多好画家。我当时是最年轻的,现在就是两条腿,一个是群众自愿投稿,一个是约请画家来画,由专家委员会来审定、选择,决定哪个有发展就让谁画下去。很难说哪个时代优劣,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这一批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画,但是,有很多画问题还是存在的,并不是说张张都是精品,也不是说都不怎么样。一百张画里面总会有一部分还是可以的,经过历史考验的话,可能有一些能够留下来。
相比较,您参与的几次创作,我觉得是很有代表性的。
那个时期不一样在于那时候比较集中,而且任务很明确,选择画家针对性比较强,都是很有能力的画家,像董希文这些人,现在画家整个队伍的状况跟那个时候不一样,以前美协会员才有多少人,而且画油画的人更少了,全国谁画的好都知道,美术馆当时内容也没那么多,现在组织画家的面大,各方面还是有区别的,水平也有区别,最后文化部可能也分几等,大体归类哪一类好一点的稍微稿费多一点,稍微差一点稿费少一点,还有一个工作量,有的工作量大一些的那就多一点稿费,工作量小一点的就少一点。
我觉得这很重要,就是组织工作本身要组织好的话,它能使作品质量有保证一点,如果中间组织工作散,反正题目给你了,到时候拿东西来,那就很难说怎么样,虽然画家都是经过选择的,但是画家都有局限性,他对一个问题的理解,特性题目这段历史状况,有些画家了解比较多,有些不是太清楚,毕竟是过去的事,有的还要靠内容组给介绍,或者靠深入讨论才能获得当时的感觉,能够把主题、情节确定比较合适一些。
领导提修改意见,画家和画家之间互动,人也多,一百张画,每一次文化部都是全国要一起看稿子,那工作量相当大。“文革”以后,就没有历史画任务了。
历史博物馆60年代开馆,不是专门展那些画,就是配合陈列,大部分都是底下摆实物,上头对应历史时期挂一张画,都不是作为独立展出艺术品,主要还是史实陈列,这些画等于是配合的,有点气氛,另外有点生动形象的东西,要不然都是文件、刀枪。现在新创作的题目内容也会多一些,因为革命博物馆要求不一样,现在这种创作是艺术创作,它不是作为史实一定要怎么样去解释,可以从艺术家角度来表现,需要有艺术的表现。但是,博物馆组织就要配合馆在史实方面的展陈会更多一些,哪些题目该换,哪些不该换,但需要配合一张什么内容的画都是由馆里陈列需要来定的。
这些画在史料的陈列里头,要是画好的话,给人家印象会很强,它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印象,当时是什么样、什么气氛、什么情况,你光看文献很有限,现在年轻人想象的空间有限,怎么去想也想不出来,就需要靠一些实物配合图像和艺术创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时间,在您的艺术创作当中,应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段时间。
我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到70年代的主要创作,基本上都是以历史画为主,因为“文革”当中在学校里头开大会,搞运动,那时候画画除了毛主席像,红卫兵展览会要去布置展览,需要画毛主席,基本上没有艺术实践,后来就下乡去农村劳动锻炼了,等于是初期那阶段结束了之后,北京的所有机关部门学校都下放了,我们是部队带领到农村去劳动的,实际上就是进行改造,有的老先生身体不好就下不了地,在村里头养鸡、养鸭、养兔,也得劳动,有点强迫性的,属于改造,我有两张历史画就是在这个劳动当中调出来为党中央任务,革命的任务。
请您评价一下那段历史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什么位置?
那应该说很重要,那段历史时期,很重要的艺术家都把这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党史、对于革命题材,感觉、认识、态度都不一样,那个时期艺术创作基本上没有现在这样多元化的一个时代,创作思想很宽,创作的题材范围也宽,画的东西多了,那个时候就是以主题性重大题材为主,特别是油画就是以主题性绘画为最高的创作成就。
主题绘画当中除了反映社会重大的一些现实事件,那就是革命历史画了,应该说在美术创作当中属于高难度的、很重要的一个创作领域,艺术家能把这个画画好了也属于你艺术成就的一个体现,那个时候创作思想比较重视这一类创作,特别有成就的艺术家当时都是画这种作品的,50年代其他任务也没有,社会也不是像现在这么活跃,画廊、展览也没有这么多,你要搞创作,除非能画点肖像、画点静物、风景。国画当然好一点,当时山水、花鸟在社会上还不被重视,而且有一段还要批判,游山玩水、花花草草,不革命,顶多叫做有益无害论,就是说这种东西留着它也可以,也没什么害处,消除革命意志那就叫有害了,可以肯定也可以保留,但是,没有把它算作艺术当中多重要的一个东西,当时艺术的口号强调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时代、要为革命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那时候画山水画的很多人都很苦恼,后来为了紧跟时代,画家在山水画加上公路、沟渠或楼房。其实这都跟山水画(原来意义上的)完全两回事了,这些是那个时代文艺思想局限性,那个时候对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画油画极重视,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来画,这种情况下一些作品都是有一定水平的,虽然在油画技术上不如现在这样熟练,油画的特点、油画的技法更加有艺术性,那时候叫土油画,但是作为历史画,它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它所反映内容的知识感、历史感、时代的真实性比现代人画出来的要贴切,它像那个历史时期的东西,现在画出来很多人物都不像,都像在演话剧似的,一看就是现代人,形象的风貌、气质都不像。 前些年我在青岛参观一个庙,我看门口收门票的道士,穿着皮鞋,留着长发,虽然穿着道士服也不像出家人。现在很多画里头也有表现得不好的,也就是图有外在的一个附加物,实际上掌握当时的人的精神、捕捉事件的真实的一种内在的感觉,形成历史画真实的时代风貌,这许多方面都不如老画。
那批老画虽然技法上不一定很强,但是,表现那个历史时期这种精神应该是非常好的。你看革命纪录片里面的群众,你再看看现在拍电影里面的群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个感觉,那个历史时期很多人是亲历过的,有很多人就是抗日战争里出来的,他贴近,他更能够把握以往时代的脉搏。
评价那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画总的来说,应该说是相当难得的保留下来这一批东西,它有很多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技术性来说,可能它有不足,但是,从历史画来说,全面要求,反映历史的那种真实情况,给人们提供历史时代气息,要配合你的历史陈列那更好。但是,对艺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还是应该尊重它,艺术处理艺术表现和技艺仍然是重要的,因为它起作用,要不然就不是规律了,要不然它就没有艺术表现力也没有艺术价值。
请您能否预测一下中国油画的发展及市场前景?
我们国家油画态势很好,各方面都很活跃,连市场都很好。从一个角度说这是好事,画值钱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混乱的现象也存在,这就是绘画的艺术价值判断不一,特别是市场比较混乱,在学术界也有它的认识,不是太明确、太清晰的东西。现在就是跟我们社会发展一样,我们国家大好形势,建设、发展多好,外国人来一看全国都在盖房子,但是,深入下去是乱局一片,有很多问题,这样房地产发展好吗?这样社会城市的发展、这样的规划、这样的建设,包括这样的速度,城铁快运不就是太求速度了吗?就出事故,很多的问题,我们艺术也是这样。艺术发展也是很快的,但是里头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作为学术研究,怎么样能够促进艺术健康的、更好的去发展,需要很深入的思考,各个方面都应该很好的去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怎么来理顺,其实现在油画创作和中国形势完全是一致的,艺术发展也是同步的,什么风格都有,当代的、古典的、表现的、写实的、照相的,卡通的,什么都有,美术馆什么样的展览也都有,各种美术馆不一样,总的来说是好事,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是好事,总比不盖新房子好吧,比国家经济上不去好吧?出现这些问题想办法逐渐去解决。包括我们文化艺术,你说音乐、舞蹈、戏剧里头没问题吗?问题一样多,全都是一致的,只是艺术形式不一样,是我们国家从事文化工作人的一个状态的反映,他的水准,他对事物的认识反映在他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上,他的思想状态、他的水准、他对事物判断应该怎么样去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能够引领人民提升文化高度、精神高度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现在弄不清楚,你说不好,有人说好,闹不清谁是谁非,当然也不能简单化,多元社会就是这样的,在发展当中逐渐辨别,美术市场也是这样,他那几千万的就比你几十万高?他的学术价值和他的艺术价值,还有他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究竟怎么去认识。
这是我们艺术学当中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艺术当前有哪些问题?前一段老跟着外国人屁股后面走,外国人就是真理,外国提倡的主流思想,就是全世界的思想,你说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问题,咱们大家都恶搞,你说这是不是一个真理?应该怎么理解和认识?从哪个层面上去认识?我们中国需要怎么样?问题多了。
现在当代艺术、传统艺术问题都有,当代艺术也不是都有价值,也不是都没价值,传统艺术也不是都有问题、都陈旧,但是,传统艺术毕竟有它陈旧的东西,有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又是很好的,当代艺术有时候它引领时代,有些东西又不一定引领时代,究竟什么是能够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现在是这样一个混乱的历史时期,需要各个方面从理论界和实践的艺术家本身去深入的思考,思考重新给自己有一个价值标准的判定。
现在我们价值标准如何呢?整个社会价值标准都混乱,一个人一个说法,你否定它这个东西,他就肯定这个东西,因为一个事物,说东边的有,说西边的也有,你强调它一点,它都有道理,但是,究竟的道理应该怎么认识那就很难说了,不像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简单化,那时候毛主席说了算,但是,毛主席说了算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真理的,它是促进艺术利于社会发展的,在某程度上也有问题了,现在谁说了算?谁说了都不算,反正我自己说了算,老子天下第一,都是这样的,你说你批判谁,比如二人转,你批判它恶俗,那不见得,但是,你说它有恶俗没有?也有,里面是不是都是恶俗?也不见得,它有那种民间的、人民的健康的东西,很复杂,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所以,美术界也是这样,从“798”一直看到美术馆,到民间陈列的这些东西,一直到历史题材,你怎么认识?好现象都出来了,就等于是一片干枯大地,现在花花草草都在生长,你去捡去吧,你怎么样去给鲜花浇水,怎么样把有问题的清除?这是一个很极端复杂的工程,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解决的。
这其中当然需要国家来引导,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怎么引导?正面提倡你们要弘扬什么的,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要是毛主席那会儿早就把有问题的打倒了,早就批判了,你这个作者给我检讨,不检讨你改造去,现在不了,这是好现象,动不动就打到当然不对。但是,要不要梳理?要不要提出明确的主张和措施?你靠历史发展逐渐去辨别也是回事,在这样一个大文化社会环境之下,如何满足人民的需要,什么形式是好的?特别我们油画界应该说在艺术界里面是比较活跃的,因为劳动性质决定的,画家们都在按各自的思考和追求在努力工作,今后国家再给以有力的引导和支持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个人虽然年龄已高,但仍按个人的艺术方向努力争取能够在艺术上更加进步,画出使自己满意群众喜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