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1-03
1 医院概况
平遥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市级和谐文明单位”、“全国脑防办协作医院”。医院开设39个科室,9个临床科室(12个护理单元),11个医技科室,16个职能科室。编制床位220张,开放299张。职工总数576人,其中在编职工336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88人。
目前正在扩建住院大楼,新增加床位300张,逐步建立和加强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
2 优质护理开展情况
2010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成为山西省首批优质护理试点病区,2011年4月,9个临床科室全部开展。2011年8月,急诊、手术等辅助科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
2.1 改革服务模式,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2.1.1 确立优护工程指导思想,做到“三个结合”、“三个转变”。医院将优护工作与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与创建“等级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与医院发展构想相结合。努力实现全院职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行政后勤部门工作流程的转变以及两个效益的革命性转变。
2.1.2 转变全院工作流程,建立新的工作格局。医院各部门围绕临床开展工作。各病区设置配膳室,配备微波炉、电磁炉、冰箱等电器,配置基础护理用具用物,成立配送部。供应室、总务科、洗衣房等实行下收下送服务,专人看守楼门限制陪护数量。
2.1.3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确立护士包病人管理思路。各临床科室建立“护士扁平包干制”和“小组下责任护士包干制”两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根据病人病情与自理能力、护士层级,调整排班结构,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人力资源,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2.2 注重临床护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2012年,护理部提出“12345”护理工作目标:以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题;夯实基础护理,突出专科护理为重点;落实护士包干制、工作床边制、分层培训制三个制度;推行护士长层、N4、N3、NIN2护士层四层评选;实现患者入院评估化、护理路径化、记录班情化、健教个性化及科室建设品牌化的发展思路。
2.2.1 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保证临床护理需求。近两年,新进护士136名,总数达到253人,占到医技人员总量的50.65%,病区护士177人,总床护比达到1:0.59,其中大专以上护士占86.81%。
2.2.2 强化护理人员培养,提高护士服务技能。目前有92人次参加省内外的长期、短期培训。护理管理者到天津三院、青岛等三级医院多次观摩学习;上级协同单位省人民医院给予大力帮助、培训、指导、跟班学习。12人参加卫生部“万名护理人员培训项目”,6名护士到省級医院进修ICU、CCU、康复护理;院内实行护士分层分级培训,对N1—N4护士,依据护士能力及岗位需求,举行了三阶段“急救重症监护能力培训班”及“护士沟通能力培训班”;建立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及“优质护理”院内培训基地,2011年参加院内培训人员达854人次。
2.2.3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011年8月,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开展了优质护理工作。各部门以病人中心、以服务临床为导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建立预约诊疗、缩短手术等候时间等提高服务效率。住院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陪检流程、送药流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开展了临床护理路径、出院延伸护理等工作。
2.2.4 提高医护耦合行为,建立和谐共赢工程。实现医护共同参与患者的病情讨论、术前查房、晨间查房、健康宣教的工作局面。护士工作在病人床旁,共发现病情变化58次,堵塞医疗漏洞16起,避免了医疗纠纷发生,建立起医护患更加和谐的良好氛围。
2.2.5 开展“品管”活动,科学分析持续改进质量。护理部引领各科室,运用质量管理工作程序(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质控,组织展开品管圈活动。全院组圈5个。各圈充分运用柏拉图、鱼骨图、排列图等科学工具改进护理质量,并逐步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与个案追踪法,进行护理缺陷的分析改进。
2.2.6 打造“一科一品”特色,提升临床服务水平。优质护理开展与“温馨单元”评选紧密结合,创建了“一科一品”的亮点护理站。如神经内科“一家亲”护理站、内分泌“健康守护岛”、骨科“温馨家园”等。各护理单元推出诸多服务举措,强化细节管理、实施亲情服务、省心服务、延伸服务等,打造出“一科一品”的服务文化。
2.3 建立多重机制,助推优质护理进程。
2.3.1 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创新护理岗位设置。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及山西省卫生厅《关于推荐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的通知》要求,逐步探索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方法,分阶段进行护理岗位梳理、完成护理岗位设置、配置、培训、绩效考核等。
2.3.2 引入患者评价,完善质量控制机制。麦格雷戈的X理论主张采用专制的管理方式,强制推动工作。第一将患者住院信息反馈纳入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第二是增加护士素质标准考核。第三是建立“三层六表”的质控机制。将定期检查与随机考核结合、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素质得分,与护士绩效、评优评模挂钩。
2.3.3 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认为,依靠激励因素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开展优质护理,医院每年拔出约30多万资金,专门用于激励开展优质护理科室,并形成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护士工作激情。
2.3.4 扩展评比维度,建立事业激励机制。医院搭建多种平台,如“岗位明星、优秀护士”评选、“一科一品”护理工作站的评比、“感动人物”、“医德医风奖”、“医疗护理质量奖”等的评比,激励员工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工作,掀起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3 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3.1 可量化指标更加合理。
3.1.1 患者满意度提升(见图1)。
3.1.2 護士获得锦旗、表扬信增加(见图2)。
3.1.3 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见图3)。
3.1.4 护理质量得分提高(见图4)。
3.1.5 护理缺陷发生数下降(见图5)。
3.1.6 压疮预报数与发生率比较(见图6)。
3.2 获得荣誉增多。2011年以来,省卫生厅授予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医院”、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列入卫生部“万名护理人员培训项目医院”;卫生部授予神经内科“优质护理优秀病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一等功”、“山西省优秀护理站”、“山西省优秀护理站集体三等功”;卫生部授予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卫生厅授予“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集体一等功”、“巾帼文明岗”称号。2012年,市卫生局授予骨科“优质护理站”、“巾帼文明岗”、“集体一等功”;神经内科“优秀护理站”称号。
3.3 辐射效应扩大。山西工人报、山西妇女报、健康生活报、晋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医院优质护理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兄弟医院多次派人来院交流学习,为医院优质护理推进提出宝贵意见。2010年以来共接受18所医院155人观摩跟班学习,《现代护理报》发表文章15篇。
4 深化优质护理工程的思考与探讨
4.1 政府引导、领导重视,保证优质护理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运行两年,充分说明政府政策引领对医疗卫生系统改革起着导航作用!而医院领导能否抓住机遇、勇立潮头,是实现医院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优质护理推进、医疗改革深入,需要政府加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引导,努力营建和谐平稳的医疗环境。更需要医院领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主动作为,助推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4.2 科学设岗、合理编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政府应扩大医院编制,建立良好人事管理机制,形成优质护理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县级医院如何实行护士岗位管理,是一项比较艰巨任务。优质护理开展,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还需要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去推动。
4.3 促进专科、强化学科,实现医疗护理并进。医院在做大做强医疗学科同时,必须抓好护理学科建设。优质护理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引擎。医院通过培养专科护士,进一步引领学科发展,落实好护理四大职能,拓宽服务半径,将延伸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并抓,才能整个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1 医院概况
平遥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市级和谐文明单位”、“全国脑防办协作医院”。医院开设39个科室,9个临床科室(12个护理单元),11个医技科室,16个职能科室。编制床位220张,开放299张。职工总数576人,其中在编职工336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88人。
目前正在扩建住院大楼,新增加床位300张,逐步建立和加强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
2 优质护理开展情况
2010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成为山西省首批优质护理试点病区,2011年4月,9个临床科室全部开展。2011年8月,急诊、手术等辅助科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
2.1 改革服务模式,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2.1.1 确立优护工程指导思想,做到“三个结合”、“三个转变”。医院将优护工作与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与创建“等级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与医院发展构想相结合。努力实现全院职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行政后勤部门工作流程的转变以及两个效益的革命性转变。
2.1.2 转变全院工作流程,建立新的工作格局。医院各部门围绕临床开展工作。各病区设置配膳室,配备微波炉、电磁炉、冰箱等电器,配置基础护理用具用物,成立配送部。供应室、总务科、洗衣房等实行下收下送服务,专人看守楼门限制陪护数量。
2.1.3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确立护士包病人管理思路。各临床科室建立“护士扁平包干制”和“小组下责任护士包干制”两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根据病人病情与自理能力、护士层级,调整排班结构,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人力资源,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2.2 注重临床护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2012年,护理部提出“12345”护理工作目标:以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题;夯实基础护理,突出专科护理为重点;落实护士包干制、工作床边制、分层培训制三个制度;推行护士长层、N4、N3、NIN2护士层四层评选;实现患者入院评估化、护理路径化、记录班情化、健教个性化及科室建设品牌化的发展思路。
2.2.1 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保证临床护理需求。近两年,新进护士136名,总数达到253人,占到医技人员总量的50.65%,病区护士177人,总床护比达到1:0.59,其中大专以上护士占86.81%。
2.2.2 强化护理人员培养,提高护士服务技能。目前有92人次参加省内外的长期、短期培训。护理管理者到天津三院、青岛等三级医院多次观摩学习;上级协同单位省人民医院给予大力帮助、培训、指导、跟班学习。12人参加卫生部“万名护理人员培训项目”,6名护士到省級医院进修ICU、CCU、康复护理;院内实行护士分层分级培训,对N1—N4护士,依据护士能力及岗位需求,举行了三阶段“急救重症监护能力培训班”及“护士沟通能力培训班”;建立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及“优质护理”院内培训基地,2011年参加院内培训人员达854人次。
2.2.3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011年8月,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开展了优质护理工作。各部门以病人中心、以服务临床为导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建立预约诊疗、缩短手术等候时间等提高服务效率。住院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陪检流程、送药流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开展了临床护理路径、出院延伸护理等工作。
2.2.4 提高医护耦合行为,建立和谐共赢工程。实现医护共同参与患者的病情讨论、术前查房、晨间查房、健康宣教的工作局面。护士工作在病人床旁,共发现病情变化58次,堵塞医疗漏洞16起,避免了医疗纠纷发生,建立起医护患更加和谐的良好氛围。
2.2.5 开展“品管”活动,科学分析持续改进质量。护理部引领各科室,运用质量管理工作程序(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质控,组织展开品管圈活动。全院组圈5个。各圈充分运用柏拉图、鱼骨图、排列图等科学工具改进护理质量,并逐步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与个案追踪法,进行护理缺陷的分析改进。
2.2.6 打造“一科一品”特色,提升临床服务水平。优质护理开展与“温馨单元”评选紧密结合,创建了“一科一品”的亮点护理站。如神经内科“一家亲”护理站、内分泌“健康守护岛”、骨科“温馨家园”等。各护理单元推出诸多服务举措,强化细节管理、实施亲情服务、省心服务、延伸服务等,打造出“一科一品”的服务文化。
2.3 建立多重机制,助推优质护理进程。
2.3.1 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创新护理岗位设置。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及山西省卫生厅《关于推荐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的通知》要求,逐步探索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方法,分阶段进行护理岗位梳理、完成护理岗位设置、配置、培训、绩效考核等。
2.3.2 引入患者评价,完善质量控制机制。麦格雷戈的X理论主张采用专制的管理方式,强制推动工作。第一将患者住院信息反馈纳入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第二是增加护士素质标准考核。第三是建立“三层六表”的质控机制。将定期检查与随机考核结合、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素质得分,与护士绩效、评优评模挂钩。
2.3.3 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认为,依靠激励因素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开展优质护理,医院每年拔出约30多万资金,专门用于激励开展优质护理科室,并形成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护士工作激情。
2.3.4 扩展评比维度,建立事业激励机制。医院搭建多种平台,如“岗位明星、优秀护士”评选、“一科一品”护理工作站的评比、“感动人物”、“医德医风奖”、“医疗护理质量奖”等的评比,激励员工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工作,掀起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3 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3.1 可量化指标更加合理。
3.1.1 患者满意度提升(见图1)。
3.1.2 護士获得锦旗、表扬信增加(见图2)。
3.1.3 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见图3)。
3.1.4 护理质量得分提高(见图4)。
3.1.5 护理缺陷发生数下降(见图5)。
3.1.6 压疮预报数与发生率比较(见图6)。
3.2 获得荣誉增多。2011年以来,省卫生厅授予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医院”、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列入卫生部“万名护理人员培训项目医院”;卫生部授予神经内科“优质护理优秀病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一等功”、“山西省优秀护理站”、“山西省优秀护理站集体三等功”;卫生部授予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卫生厅授予“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集体一等功”、“巾帼文明岗”称号。2012年,市卫生局授予骨科“优质护理站”、“巾帼文明岗”、“集体一等功”;神经内科“优秀护理站”称号。
3.3 辐射效应扩大。山西工人报、山西妇女报、健康生活报、晋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医院优质护理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兄弟医院多次派人来院交流学习,为医院优质护理推进提出宝贵意见。2010年以来共接受18所医院155人观摩跟班学习,《现代护理报》发表文章15篇。
4 深化优质护理工程的思考与探讨
4.1 政府引导、领导重视,保证优质护理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运行两年,充分说明政府政策引领对医疗卫生系统改革起着导航作用!而医院领导能否抓住机遇、勇立潮头,是实现医院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优质护理推进、医疗改革深入,需要政府加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引导,努力营建和谐平稳的医疗环境。更需要医院领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主动作为,助推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4.2 科学设岗、合理编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政府应扩大医院编制,建立良好人事管理机制,形成优质护理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县级医院如何实行护士岗位管理,是一项比较艰巨任务。优质护理开展,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还需要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去推动。
4.3 促进专科、强化学科,实现医疗护理并进。医院在做大做强医疗学科同时,必须抓好护理学科建设。优质护理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引擎。医院通过培养专科护士,进一步引领学科发展,落实好护理四大职能,拓宽服务半径,将延伸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并抓,才能整个提升医院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