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关键词:预习;习惯;培养
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发挥。而且,学生预习习惯养成对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预习方法步骤,做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预习方法步骤如下:1读课文。2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后认读三遍,并请家人考考你。3想想生字的记法,找出形近字,说给家人听。4给生字找找朋友。5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步骤,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而且也为教师省去许多引导时间,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课外预习提升活动,是一个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就体验的舞台。因此,为了增长孩子们预习的兴趣,我们努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孩子们预习的成果:
“讲”即讲述,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预习中所搜集到故事、资料、心得体会等。或者邀请优秀学生讲讲自己的预习方法,以此为交流平台吸引孩子们参与。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本,学生可以在每一次的预习后,在本子空白处自己设计图案。小花小草、小动物等这些有趣的图案可以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那么拘束,任由孩子自由发挥.缓解孩子因枯燥的学习而带来的暴躁。
“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预习本、教师抽出几本预习比较好的,本子设计有创意的在班级展评。让孩子们在展评中获得预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中体验拥有知识的快乐。
预习还要注重督促与检测。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督促与检测,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讲,预习只是徒劳。因此,我们注重对学生预习结果的监督与检测。
一是平时自由实行个别检查。比如,课余时间到学生中找个别同学谈谈话、翻翻书、看看他的笔记等,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与纠正。
二是课堂检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词语、句子和问题的交流探讨,折射出学生的预习效果。师生双边活动和谐流畅,教师只对某些重点、难点加以适当讲解,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完成。简单地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便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梳理与总结,这充分体现出预习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是不定期的调查检测。为了对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得更为透彻,还可采用不定期的预习调查检测。检查的内容为前一日布置的课文预习情况。检查的时间一般定在早午读课上进行。学生自己检测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主要依靠学习小组长的能力,对每一位组员的生字书写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错误,及时改正。再依据能力拓展部分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思考。这一环节,主要是老师在上课前进行检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而且也使一直困扰大家的预习检查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学生在经历了一段学习过程后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课前预习是要花时间的,预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語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做好了预习,上课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看到预习成为孩子们最爱完成的一项作业,看到预习后的孩子们兴奋地参与到课堂上,看到每个人都有积极表达的欲望,我们知道,这都是因为对学生的内心需求的一种尊重,尊重学生们自主创造、自我发展的心灵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才会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生活中的精彩和快乐。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兴趣转移快,仅靠他们的意志力是很难养成的。在这预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引导表扬和家长的督促鼓励。如果学生能从低年级就开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孩子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预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中国教育文摘
[3] 曾小凤.《预习先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更精彩》.教育艺术,2007第9期
(作者单位:云南红河州建水县曲江中心校馆驿小学)
关键词:预习;习惯;培养
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发挥。而且,学生预习习惯养成对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预习方法步骤,做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预习方法步骤如下:1读课文。2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后认读三遍,并请家人考考你。3想想生字的记法,找出形近字,说给家人听。4给生字找找朋友。5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步骤,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而且也为教师省去许多引导时间,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课外预习提升活动,是一个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获得成就体验的舞台。因此,为了增长孩子们预习的兴趣,我们努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孩子们预习的成果:
“讲”即讲述,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预习中所搜集到故事、资料、心得体会等。或者邀请优秀学生讲讲自己的预习方法,以此为交流平台吸引孩子们参与。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预习本,学生可以在每一次的预习后,在本子空白处自己设计图案。小花小草、小动物等这些有趣的图案可以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那么拘束,任由孩子自由发挥.缓解孩子因枯燥的学习而带来的暴躁。
“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预习本、教师抽出几本预习比较好的,本子设计有创意的在班级展评。让孩子们在展评中获得预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中体验拥有知识的快乐。
预习还要注重督促与检测。光布置任务,没有严格的督促与检测,对于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来讲,预习只是徒劳。因此,我们注重对学生预习结果的监督与检测。
一是平时自由实行个别检查。比如,课余时间到学生中找个别同学谈谈话、翻翻书、看看他的笔记等,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与纠正。
二是课堂检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词语、句子和问题的交流探讨,折射出学生的预习效果。师生双边活动和谐流畅,教师只对某些重点、难点加以适当讲解,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完成。简单地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便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梳理与总结,这充分体现出预习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是不定期的调查检测。为了对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得更为透彻,还可采用不定期的预习调查检测。检查的内容为前一日布置的课文预习情况。检查的时间一般定在早午读课上进行。学生自己检测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主要依靠学习小组长的能力,对每一位组员的生字书写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错误,及时改正。再依据能力拓展部分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思考。这一环节,主要是老师在上课前进行检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而且也使一直困扰大家的预习检查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学生在经历了一段学习过程后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课前预习是要花时间的,预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語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做好了预习,上课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看到预习成为孩子们最爱完成的一项作业,看到预习后的孩子们兴奋地参与到课堂上,看到每个人都有积极表达的欲望,我们知道,这都是因为对学生的内心需求的一种尊重,尊重学生们自主创造、自我发展的心灵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才会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生活中的精彩和快乐。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兴趣转移快,仅靠他们的意志力是很难养成的。在这预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引导表扬和家长的督促鼓励。如果学生能从低年级就开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么孩子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预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中国教育文摘
[3] 曾小凤.《预习先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更精彩》.教育艺术,2007第9期
(作者单位:云南红河州建水县曲江中心校馆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