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激发
兴趣;营造氛围;质疑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048—0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换个角度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自学能力的提高乃至终身学习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热爱阅读,重点应从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只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他们就会自发而自觉地去阅读。如今的孩子,读书的习惯不好,甚至厌倦读书,原因固然不少,但缺乏兴趣是首屈一指的。因此,从兴趣入手培养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途径。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很多,比如,老师可以适时组织班级读书故事讲演或读书心得交流,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成果和喜悦,引领阅读走向,激发阅读兴趣。再如,家长可以每天抽一定时间,陪孩子读书。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是榜样,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孩子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尝到读书的甜头,感知读书的乐趣,认识读书的价值,从而喜好读书,自觉主动地寻书阅读,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坚持读书
从心理学角度讲,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和班级,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比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会被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再如,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让学生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阅读的冲动。另外,学校还应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无形强化,学生渐渐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三、质疑思考,让学生动笔阅读
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圈点勾画和作批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但针对小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法,长期训练,才能促其养成习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有所感所悟,如把点滴感悟记下来,会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为此,我们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摘抄文中精彩语句,写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勉强,一两句话都行,不强求写多少,只要写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激励学生将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和“体会”两类,“摘抄”指对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好词分门别类摘录下来,为将来的应用积累知识; “体会”指学生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篇章,根据真切感受,写好心得体会,哪怕三言两语,求的是日积月累和习惯培养。教师要对读书笔记适当检查或组织学生交流,以监督促进、分享反馈。这样“ 写笔记”的过程,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将阅读引向深入,长此以往,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分析品评的能力。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终身发展的潜力,也是无形宝贵的财富。我们应牢牢把握学生的黄金阶段,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就帮助他们从主动读书、热爱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年度规划立项课题”《 高效课堂中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5]GHB0028)
编辑:郭裕嘉
兴趣;营造氛围;质疑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048—0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必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换个角度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自学能力的提高乃至终身学习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热爱阅读,重点应从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只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他们就会自发而自觉地去阅读。如今的孩子,读书的习惯不好,甚至厌倦读书,原因固然不少,但缺乏兴趣是首屈一指的。因此,从兴趣入手培养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途径。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很多,比如,老师可以适时组织班级读书故事讲演或读书心得交流,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成果和喜悦,引领阅读走向,激发阅读兴趣。再如,家长可以每天抽一定时间,陪孩子读书。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是榜样,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孩子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尝到读书的甜头,感知读书的乐趣,认识读书的价值,从而喜好读书,自觉主动地寻书阅读,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坚持读书
从心理学角度讲,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和班级,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比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会被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再如,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让学生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阅读的冲动。另外,学校还应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无形强化,学生渐渐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三、质疑思考,让学生动笔阅读
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圈点勾画和作批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但针对小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法,长期训练,才能促其养成习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有所感所悟,如把点滴感悟记下来,会成为以后写作的素材。为此,我们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摘抄文中精彩语句,写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勉强,一两句话都行,不强求写多少,只要写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激励学生将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和“体会”两类,“摘抄”指对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好词分门别类摘录下来,为将来的应用积累知识; “体会”指学生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篇章,根据真切感受,写好心得体会,哪怕三言两语,求的是日积月累和习惯培养。教师要对读书笔记适当检查或组织学生交流,以监督促进、分享反馈。这样“ 写笔记”的过程,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将阅读引向深入,长此以往,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分析品评的能力。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终身发展的潜力,也是无形宝贵的财富。我们应牢牢把握学生的黄金阶段,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就帮助他们从主动读书、热爱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年度规划立项课题”《 高效课堂中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5]GHB0028)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