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领导者的实践困惑及其突破r——基于“全国最美教师”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面临诸多困惑,使教师领导效果难以有效发挥.一是“我是谁”的角色困惑:教师,还是领导者?二是“我该怎样领导”的权力困惑:专业引领,还是行政变革?三是“谁来负责”的结局困惑:教师领导,还是行政领导?个案研究表明,应准确定位教师领导者双重身份认同的角色、坚守专业引领为核心的行政变革、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制,教师领导者方能走出困境.
其他文献
摘 要 品,是我国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要方式。品诗可以沿着品读—品味—品评这个逐渐递升的路径,实现对诗歌文本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 诗歌鉴赏;品读;品味;品评   一、古代诗论中的“品”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品,众庶也。从三口。人三为众,故从三口。会意。丕饮切。七部。凡品之属皆从品。”从字源学看,“品”本意是多人、众人。后来,引申出名词和动词义。名词义主要是“品类”“类别”;作为动
教师“读·思·行”校本研修中的个体与组织知识转化是指在教师读书、思考与行动的研究修习活动中,由教师读书、经验与反思所获个人知识通过读书交流、实践互动等转变为超越个人、为组内成员所共享的组织知识,同时读书研修所形成的组织知识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教师个人知识。建构教师“读·思·行”校本研修中个体与组织知识转化的模型,展现了“个体化”“外在化”“组合化”“社会化”和“内在化”的知识转化过程。同时,提出促进“读·思·行”校本研修中个体与组织知识转化的若干策略。
精确性是数学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各行各业的需求。从数学文化、教育目的的角度,回顾数学精确性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实现这种教育价值的方式,并以此引起数学教育教学对精确性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从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构的意义及特征出发,初步探索该体系建构的流程及“三级八段式”课程,并以福建省三明地区为试点实施及评估,积累一些经验,以期为我国其他省份开展相关教师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
大概念是一种认知框架和意义模式,大概念视角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有独特意义。从学的角度看,发挥大概念的统领整合功能,可以拓宽学习时空,丰富学习形式,促进学生的“协同思考”;从教的角度看,发挥大概念的认知导向功能,研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精准施教,实现教和学的最优化。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参与认知活动,人的认知应该是身心合一、不可分离的。教材重点关注知识体系,对学生的具身认知重视不足,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学内容立足于大单元,重构教材内容顺序,对习题进行重组;依据具身认知观进行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习作单元,单元的五部分内容跨越了阅读双向心理过程和作文双重转化过程,以严谨的学理推演达成读写迁移。站在读写迁移的立场上,可以更准确地解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深刻领会编排的意图,进而在合理组合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教学要点、精确选择教学方式等方面找到明确的思路,而这些也适用于普通单元的习作指导和日常作文教学。
班主任群体是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石,面对网络时代,班主任出现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模糊、网络“形式化”工作增加、班主任工作出现新的形式的负担加重,班主任需要拥有“离线权”。从班主任缺乏“离线权”的现状分析、负面影响讨论、应然需求研究、实现策略探讨,为班主任早日实现合理的“离线权”做出一定贡献。
摘 要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灵敏的、直觉的感知,具有流畅性、规范性、准确性的特点;语识是能够言传的语文知识,具有言说性、可传递性的特点。语感与语识紧密联系,与语文思维相互依存。语识、语感制约着语文思维发展,语文思维又发挥着反作用,支撑着语识、语感。   关键词 语感;语识;语文思维  影响语文思维的因素很多,其中语感、语识尤其需要注意。不仅语感、语识影响语文思维的发展,语文思维也影响语感、语识的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这部教材经过前期试用,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使用已经一年。各地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时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避免教学的肤浅化,本文对此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统编教材;教学;肤浅化;对策   随着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的大面积使用,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