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9日,全国首个以消防员个人姓名命名的“金良消防工作室”在山东威海揭牌成立。“金良消防工作室”的负责人朱金良,是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高级消防员、一级消防长。他在改革转隶前是七级士官,曾被称为“兵王”,在威海市消防支队服役26年,积累了丰富的灭火救援和社会消防安全服务工作经验。
作为海岛上“火焰蓝”的领头人,朱金良是这样介绍他们中队的:“我们是一支默默无闻的战斗队。”但,对于消防人员来说,没有战斗或许才是最大的褒奖。
被2.1海里隔绝的生活
在这座离市区2.1海里的海岛上,消防战士的生活到底有多苦呢?刘公岛属于海洋性气候,“停水、停航、停电”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朱金良说:“岛上海风很大,很多人都有风湿类疾病。”常年吹海风,他们的身体局部受损严重,这只是其一,还有吃水难等诸多问题。
在刘公岛消防站,曾经只有一个容积仅一立方米的水箱,提供着消防站所有指战员的日常用水。“一立方水养了我们一队战士16年,就是这一立方水,还是从水井里抽到这个水箱里的。”一般来说,消防战队的水箱大小通常在8立方米到16立方米。朱金良说:“刘公岛消防救援站自2004年投入执勤以来,由于地理环境和通水条件限制,一直未开通自来水,用水全部是井水,水压不足,水质不好,热水器也经常坏掉。”在朱金良的多方协调下,2021年2月4日,赶在春节前夕,刘公岛消防救援站通上了自来水。
每到春节,战士们就格外感觉孤独。班长王帅军说:“过年时,我们的巡逻车开到码头时,能看到岛外的烟花,那时心里觉得特别孤单,特别想回家。”
岛上的消防战士们实行轮休制,但遇到停航等特殊情况,他们常常回不了家。因为即使是回到家,接到任务命令也必须从休假中迅速返回工作岗位。2020年春节,初为人父的王帅军,正幸福地跟妻儿共享温馨,不料,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他义无反顾放下家里的妻儿,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全力抗击疫情。
“能留下的都是硬汉”
“我自愿申请进入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工作。立志要扎根海岛,以岛为家,以站为家,全力以赴做好队站建设和发展工作。”2020年3月10日,朱金良在驻岛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是威海市消防唯一的驻岛单位,编制设有16人,属于二类艰苦边遠岛屿。海岛消防是“苦累”的,海岛地理环境特殊,一旦发生灾情,陆地无法增援,队员们只能孤军奋战。
朱金良常常感叹说:“能留下来的都是硬汉。”2021年4月20日,停泊在山东港口威海港的客滚船“中华富强”号发生爆炸。朱金良主动带领四名战士,前去增援。但这场战斗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轻松。他们无法将大型装备带出岛,只有“赤手空拳”的五个人,却奋战了八天八夜。
“当时我去甲板上测温,离着爆炸的中心15米远,脸都被烤得通红。心里肯定是害怕的。”在这次救援中,朱金良和王帅军受到了嘉奖。面对奖励,他说:“这个奖励我可以不要,因为我没有装备,也没有主攻。”他自己觉得受之有愧,但大家却觉得他们理应获得奖励。他们是自愿去救援的,而且一直坚守到最后。
朱金良十分重视对战士的培养,从体能到技能,样样不落。 海岛天气多变,但训练不会缺席。在提升消防救援人员技能的同时,他也想方设法地为战士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还是消防员亲啊!”
刘公岛现有居民50余户,大多数为留守老人,为了帮扶这些老人,消防站成立了党员服务队,定期对老人们进行扶危助困。
2020年末至2021年初,威海连续多次出现寒潮天气,对于驻守在刘公岛上的消防战士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恶劣天气就是出警信号,战士们随之奔赴各个“战场”。一队到村里看望年迈老人,为老人清理院内门前的积雪,并带去慰问品。另一队穿梭于刘公岛各个路段进行巡逻巡查,对积雪较厚车辆、无法通行路段进行清铲,并加强对上坡路的巡查。
“因为岛上环境比较特殊,尤其到恶劣天气,我们都会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保证第一时间行动。建队以来,我们参与抢险救援扶危助困3200余次。”朱金良说。
1月5日早上,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接到救援电话,79岁高龄的居民隋振斗老人身体突发不适,急需入院诊治。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立即出动赶赴老人家中,搀扶老人出门,上下客船,最终将老人安全送到医院。
“只要我们有困难,打个电话,所有的大事小事就全都解决了,管用!”这是居民对消防救援站简单而朴实的评价。每当看着战士们满是汗水的脸庞,当地的村民们会说:“还是消防员亲啊!”
朱金良已经把最近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给森林覆盖率高的刘公岛配备智能消防系统,他要给岛上年纪大的居民安装配置智能用电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金良带领着战士们,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作为海岛上“火焰蓝”的领头人,朱金良是这样介绍他们中队的:“我们是一支默默无闻的战斗队。”但,对于消防人员来说,没有战斗或许才是最大的褒奖。
被2.1海里隔绝的生活
在这座离市区2.1海里的海岛上,消防战士的生活到底有多苦呢?刘公岛属于海洋性气候,“停水、停航、停电”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朱金良说:“岛上海风很大,很多人都有风湿类疾病。”常年吹海风,他们的身体局部受损严重,这只是其一,还有吃水难等诸多问题。
在刘公岛消防站,曾经只有一个容积仅一立方米的水箱,提供着消防站所有指战员的日常用水。“一立方水养了我们一队战士16年,就是这一立方水,还是从水井里抽到这个水箱里的。”一般来说,消防战队的水箱大小通常在8立方米到16立方米。朱金良说:“刘公岛消防救援站自2004年投入执勤以来,由于地理环境和通水条件限制,一直未开通自来水,用水全部是井水,水压不足,水质不好,热水器也经常坏掉。”在朱金良的多方协调下,2021年2月4日,赶在春节前夕,刘公岛消防救援站通上了自来水。
每到春节,战士们就格外感觉孤独。班长王帅军说:“过年时,我们的巡逻车开到码头时,能看到岛外的烟花,那时心里觉得特别孤单,特别想回家。”
岛上的消防战士们实行轮休制,但遇到停航等特殊情况,他们常常回不了家。因为即使是回到家,接到任务命令也必须从休假中迅速返回工作岗位。2020年春节,初为人父的王帅军,正幸福地跟妻儿共享温馨,不料,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他义无反顾放下家里的妻儿,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全力抗击疫情。
“能留下的都是硬汉”
“我自愿申请进入刘公岛消防救援站工作。立志要扎根海岛,以岛为家,以站为家,全力以赴做好队站建设和发展工作。”2020年3月10日,朱金良在驻岛申请书上这样写道。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是威海市消防唯一的驻岛单位,编制设有16人,属于二类艰苦边遠岛屿。海岛消防是“苦累”的,海岛地理环境特殊,一旦发生灾情,陆地无法增援,队员们只能孤军奋战。
朱金良常常感叹说:“能留下来的都是硬汉。”2021年4月20日,停泊在山东港口威海港的客滚船“中华富强”号发生爆炸。朱金良主动带领四名战士,前去增援。但这场战斗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轻松。他们无法将大型装备带出岛,只有“赤手空拳”的五个人,却奋战了八天八夜。
“当时我去甲板上测温,离着爆炸的中心15米远,脸都被烤得通红。心里肯定是害怕的。”在这次救援中,朱金良和王帅军受到了嘉奖。面对奖励,他说:“这个奖励我可以不要,因为我没有装备,也没有主攻。”他自己觉得受之有愧,但大家却觉得他们理应获得奖励。他们是自愿去救援的,而且一直坚守到最后。
朱金良十分重视对战士的培养,从体能到技能,样样不落。 海岛天气多变,但训练不会缺席。在提升消防救援人员技能的同时,他也想方设法地为战士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还是消防员亲啊!”
刘公岛现有居民50余户,大多数为留守老人,为了帮扶这些老人,消防站成立了党员服务队,定期对老人们进行扶危助困。
2020年末至2021年初,威海连续多次出现寒潮天气,对于驻守在刘公岛上的消防战士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恶劣天气就是出警信号,战士们随之奔赴各个“战场”。一队到村里看望年迈老人,为老人清理院内门前的积雪,并带去慰问品。另一队穿梭于刘公岛各个路段进行巡逻巡查,对积雪较厚车辆、无法通行路段进行清铲,并加强对上坡路的巡查。
“因为岛上环境比较特殊,尤其到恶劣天气,我们都会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保证第一时间行动。建队以来,我们参与抢险救援扶危助困3200余次。”朱金良说。
1月5日早上,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接到救援电话,79岁高龄的居民隋振斗老人身体突发不适,急需入院诊治。刘公岛消防救援站接到求助,立即出动赶赴老人家中,搀扶老人出门,上下客船,最终将老人安全送到医院。
“只要我们有困难,打个电话,所有的大事小事就全都解决了,管用!”这是居民对消防救援站简单而朴实的评价。每当看着战士们满是汗水的脸庞,当地的村民们会说:“还是消防员亲啊!”
朱金良已经把最近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给森林覆盖率高的刘公岛配备智能消防系统,他要给岛上年纪大的居民安装配置智能用电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金良带领着战士们,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