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我在家里还悠闲地吃完早饭,看完报纸,到机场坐10:10分的班机,上海降落还赶得上吃中饭,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奇特的一次经历。”2008年12月20日,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前来出席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心生感慨:“彼此一日生活圈终于实现。这是过去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这段过程走得并不容易。”
“两岸一日”的实现,始于此前的12月15日,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三通”全面实现,两岸同胞翘首期盼了60年之久的全面交流梦想成真。
这一天,一架从深圳起飞的深航航班,飞越台湾海峡直抵台湾松山,成为大陆赴台第一机;而另一架机身绘有五颜六色水果的台湾华航航班,则从台北起飞到达杭州的萧山机场,带来首批从台湾直航西子湖的客人。
在寝室里靠着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才能平复激动心情的台湾“首航船长”陈信良站在了台湾长荣公司“立敏轮”的指挥席,按响了60年来两岸海运直航的长笛;20艘船舶从两岸多个港口同时启航对开。
与此同时,两岸直接、全面通邮仪式在北京举行。出生在台湾、现居北京的81岁老人郑坚投出了第一封通过直接通邮寄给台湾亲属的家书。新中国成立前夕,郑坚从台湾到大陆上大学,1949年以后两岸隔绝,从此一个家庭分在两地。两岸实观了直接通邮,郑坚说最大的便利就是能把在大陆买的中药寄给在台湾的妹妹。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名作《乡愁》,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愁肠百转。1949年后,因军事对峙,遣成两岸交流中断,横亘在两岸骨肉同胞面前的“一湾浅浅的海峡”,使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概念由此诞生。1987年,台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三通”大门被推开了。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终于在2008年年末实现。
如今,正如人们所说,寄托乡愁的那枚小小的邮票,更快捷地将“在这头”的“我”和“在那头”的“母亲”紧紧相连;那张窄窄的船票将不再用来思念“新娘”。曾经使两岸同胞咫尺天涯的海峡,已然成为两岸贸易的“黄金海道”。弥漫在海峡两岸的乡愁,随着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而消弭。
刚刚过去的2008年,无疑是海峡两岸新纪元的开始。本期杂志,我们盘点了2008年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个个瞬间。循着“胡萧会”、“胡连会”、“胡吴会”、“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等轨迹,我们不仅感受到两岸发展的脉动,更为两岸人民的智慧所感佩。这种智慧不仅塑造了两岸间“和平、和解、合作”的氛围,而且,正在继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创双赢”。
责编 张桦
“两岸一日”的实现,始于此前的12月15日,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三通”全面实现,两岸同胞翘首期盼了60年之久的全面交流梦想成真。
这一天,一架从深圳起飞的深航航班,飞越台湾海峡直抵台湾松山,成为大陆赴台第一机;而另一架机身绘有五颜六色水果的台湾华航航班,则从台北起飞到达杭州的萧山机场,带来首批从台湾直航西子湖的客人。
在寝室里靠着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才能平复激动心情的台湾“首航船长”陈信良站在了台湾长荣公司“立敏轮”的指挥席,按响了60年来两岸海运直航的长笛;20艘船舶从两岸多个港口同时启航对开。
与此同时,两岸直接、全面通邮仪式在北京举行。出生在台湾、现居北京的81岁老人郑坚投出了第一封通过直接通邮寄给台湾亲属的家书。新中国成立前夕,郑坚从台湾到大陆上大学,1949年以后两岸隔绝,从此一个家庭分在两地。两岸实观了直接通邮,郑坚说最大的便利就是能把在大陆买的中药寄给在台湾的妹妹。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名作《乡愁》,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愁肠百转。1949年后,因军事对峙,遣成两岸交流中断,横亘在两岸骨肉同胞面前的“一湾浅浅的海峡”,使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概念由此诞生。1987年,台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三通”大门被推开了。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终于在2008年年末实现。
如今,正如人们所说,寄托乡愁的那枚小小的邮票,更快捷地将“在这头”的“我”和“在那头”的“母亲”紧紧相连;那张窄窄的船票将不再用来思念“新娘”。曾经使两岸同胞咫尺天涯的海峡,已然成为两岸贸易的“黄金海道”。弥漫在海峡两岸的乡愁,随着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而消弭。
刚刚过去的2008年,无疑是海峡两岸新纪元的开始。本期杂志,我们盘点了2008年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个个瞬间。循着“胡萧会”、“胡连会”、“胡吴会”、“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等轨迹,我们不仅感受到两岸发展的脉动,更为两岸人民的智慧所感佩。这种智慧不仅塑造了两岸间“和平、和解、合作”的氛围,而且,正在继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创双赢”。
责编 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