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籍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打造优良的校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三个实施环节,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中间的新生入学审查关、学习过程的考核关和毕业资格的审查关。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从“学生为中心”的角度看待和解决学籍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是重要的組成部门,是对正常生活和教学质量进行维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和保障。高职院校实施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给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籍信息管理的质量,是目前成都众多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尚待更新,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首先,学生的选择权未受到重视,导致弱化了服务意识。在“学生为中心”教育管理理念中,学生首先应该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学习的主体和学校管理的适度参与者,然后才是管理和教育的对象。学生通过选择学校和专业来选择职业,同时他们通过选择职业领域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任何学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和能力,就会失去生源,同时也就失去自己生存的基础。
第二,高校师生对于学籍管理的知情权未受到重视。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应被教师、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做到深刻了解。调查发现,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不是很清楚,认识不到位,在通知其学籍变动的时候,学生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相关负责教师,如班主任、专业教师等也对学籍管理相关制度知之甚少,原因是通常专业教师很少受到学籍管理知识培训,思想上也对学籍管理制度没有提起高度重视。
(二)学籍管理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和认识有待提升
除了学籍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实力外,专业任课教师更是需要提高对学籍信息管理的人事。因为,调查显示,学籍异动除了有学生自身的各种问题外,还有对专业课程兴趣不高的问题,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教学课程质量不高的情况。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扩招,为了适应社会、吸引学生,人才培养计划更是每年都在调整,许多教师甚至任课多年来没有上过重复的课程,根本无法定方向精进和提高业务水平;而且多数学校对于选修课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开课都是临时选课程凑数,造成了选修课教师师资水平偏低,课程质量不高。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应付情绪严重,学籍异动(旷课,迟到早退、退选)情况普遍。
(三)部门间“协同性”不强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思政部门、学籍管理部门、教研室以及学籍管理系统设计公司等部门“协同性”差,部门之间由于工作相关性不高而存在藩篱,工作内容的分割程度非常严重,缺乏协同创新的动力和长效机制,学籍管理工作的交叉融合以及跨部门合作难以推动。如:教学上只关心自己所授的课程,考勤成绩只是作为平时成绩,不认为这是学籍异动最佳数据;思政上只局限在“奖、勤、助、代、补”,但相关结果很少在学籍管理系统见到;程序设计员只考虑完成系统设计合同,而不对一线学籍管理者的使用反馈做出人性化调整。“协同性”差会直接造成学籍异动发现滞后,对学生服务性差,学生归属感差等问题。
二、学籍信息管理方法探索
(一)不断创新学籍管理制度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学籍处理周期改革,学籍处理时点改革,延期降级制度。学籍处理周期的延长,给学生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学生学业进程的稳定。学籍处理时点是指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原因进行学籍处理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还是经过重考后的时点,将学籍处理成绩统计时点改在每学期末重考后,重考成绩在学籍处理中起很大作用。延期降级制度是把学籍管理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学籍管理规定不是机械的、生硬的、刚性的,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籍管理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克服了学籍管理的教条主义倾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学籍管理模式逐步转化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籍管理要从教务处为主的一级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以各二级学院为主实行过程管理。
(三)学籍管理手段电子化、网络化
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和归档是一项非常烦琐和复杂的工作,不仅数据多、处理量大,而且时间性很强,要求准确规范。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建立学籍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系统,能够做到情况反馈迅速、及时,数据统计可靠、准确,信息搜集全面、客观,增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加强各教学单位间的信息交换,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杨军.学籍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12).
[2]姜凡,刘春燕.武汉科技大学实施学籍预警制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
[3]李淼.教育公平理念的演进历程及其时代特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09).
[4]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16-19.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是重要的組成部门,是对正常生活和教学质量进行维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和保障。高职院校实施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给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籍信息管理的质量,是目前成都众多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中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尚待更新,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首先,学生的选择权未受到重视,导致弱化了服务意识。在“学生为中心”教育管理理念中,学生首先应该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学习的主体和学校管理的适度参与者,然后才是管理和教育的对象。学生通过选择学校和专业来选择职业,同时他们通过选择职业领域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任何学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和能力,就会失去生源,同时也就失去自己生存的基础。
第二,高校师生对于学籍管理的知情权未受到重视。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应被教师、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做到深刻了解。调查发现,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不是很清楚,认识不到位,在通知其学籍变动的时候,学生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相关负责教师,如班主任、专业教师等也对学籍管理相关制度知之甚少,原因是通常专业教师很少受到学籍管理知识培训,思想上也对学籍管理制度没有提起高度重视。
(二)学籍管理相关人员管理水平和认识有待提升
除了学籍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实力外,专业任课教师更是需要提高对学籍信息管理的人事。因为,调查显示,学籍异动除了有学生自身的各种问题外,还有对专业课程兴趣不高的问题,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教学课程质量不高的情况。现阶段各个高校都在扩招,为了适应社会、吸引学生,人才培养计划更是每年都在调整,许多教师甚至任课多年来没有上过重复的课程,根本无法定方向精进和提高业务水平;而且多数学校对于选修课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开课都是临时选课程凑数,造成了选修课教师师资水平偏低,课程质量不高。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应付情绪严重,学籍异动(旷课,迟到早退、退选)情况普遍。
(三)部门间“协同性”不强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思政部门、学籍管理部门、教研室以及学籍管理系统设计公司等部门“协同性”差,部门之间由于工作相关性不高而存在藩篱,工作内容的分割程度非常严重,缺乏协同创新的动力和长效机制,学籍管理工作的交叉融合以及跨部门合作难以推动。如:教学上只关心自己所授的课程,考勤成绩只是作为平时成绩,不认为这是学籍异动最佳数据;思政上只局限在“奖、勤、助、代、补”,但相关结果很少在学籍管理系统见到;程序设计员只考虑完成系统设计合同,而不对一线学籍管理者的使用反馈做出人性化调整。“协同性”差会直接造成学籍异动发现滞后,对学生服务性差,学生归属感差等问题。
二、学籍信息管理方法探索
(一)不断创新学籍管理制度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学籍处理周期改革,学籍处理时点改革,延期降级制度。学籍处理周期的延长,给学生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学生学业进程的稳定。学籍处理时点是指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原因进行学籍处理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还是经过重考后的时点,将学籍处理成绩统计时点改在每学期末重考后,重考成绩在学籍处理中起很大作用。延期降级制度是把学籍管理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学籍管理规定不是机械的、生硬的、刚性的,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籍管理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克服了学籍管理的教条主义倾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学籍管理模式逐步转化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籍管理要从教务处为主的一级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以各二级学院为主实行过程管理。
(三)学籍管理手段电子化、网络化
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和归档是一项非常烦琐和复杂的工作,不仅数据多、处理量大,而且时间性很强,要求准确规范。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建立学籍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系统,能够做到情况反馈迅速、及时,数据统计可靠、准确,信息搜集全面、客观,增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加强各教学单位间的信息交换,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杨军.学籍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12).
[2]姜凡,刘春燕.武汉科技大学实施学籍预警制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
[3]李淼.教育公平理念的演进历程及其时代特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09).
[4]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