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学生自身学生物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对提高其生物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初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以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征为依据,充分的对生物课堂加以利用来强化初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329
新课标指出,初中的生物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的调动,确保学生能自主的参与到学科知识的探究中,促进学生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从现实层面来看,生物作为学生进入到初中后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其内容既新颖又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与成绩,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能充分的对教学课堂加以利用来强化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初中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媒体,调动各种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一节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株绿色植物,最好尽量具备六种器官。可以考虑选择一株带有六大器官的盆景。学生看到了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还长有果实时,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思考着这株盆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然后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很快就认识并掌握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浓厚的求知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学生而言,课堂是其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等的最为重要的平台,要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教师能充分的对这段时间加以利用科学合理的采用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提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这一句话中就出现了两个新概念:"细胞分化"和"组织"。是这样表述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仅仅根据这一描述,学生并不能形象地理解"细胞分化"这个概念。这时,需要借助学生熟悉又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乎每个学生在儿时都玩过橡皮泥,可以借助它这样打比方:把细胞想像成橡皮泥。把一大块橡皮泥分成许多小块,橡皮泥的数量就增多了,这就好像细胞分裂的过程。再把这些小块的橡皮泥捏成三角形、圆形、心形、正方形等不同的形状,每种形状的橡皮泥的结构和功能都不一样,这个过程就代表"细胞分化"。其中相同形状的橡皮泥联合在一起,它们具有结构和功能,叫做"组织"。这样打比方,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重视演示实验,让演示实验"活"起来
在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材料用具或装置,而这些材料用具或装置并没有像显微镜等专业仪器设备一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按需配置,如果仅仅是按照演示实验的操作要求来对结果进行理论推测的话,课本中设置的演示实验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想办法把演示实验中的所需材料搜集起来、将实验装置制作出来,尽量做到将演示实验真正演示出来,这就对教师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的演示实验中的某些装置制作起来难度较大或可操作性不强,可以适当简化或改进。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的演示实验,要求"用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其中,可使用"Y型玻璃管"来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上下都开口(上方开口较小方开口较大)的玻璃罩不好找,且不易制作,可用去掉底部的塑料饮料瓶代替。与塑料瓶上方开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可用气球套在瓶口来代替。将稍大的气球的颈部剪掉,套在瓶底开口处,并用双面胶密封,用以代替瓶底橡皮膜。操作演示实验时,一手拿着制作的装置,另一只手向上推瓶底部的气球,可观察到瓶内气球回缩,再下拉瓶底部的气球,可观察到瓶内气球胀大。眼见为实,观察到如此直观的现象,教材中"在吸气时,膈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的观点就自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一定非常牢固。
四、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知识的探究
就初中的生物教学来看,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能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制定有效的观察目的、选择合理的观察内容、运用科学的观察方式,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尽心深入的观察,而在观察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因此,在观察能力培养中教师往往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所要观察的对象,并使其明确自己在学习中所要采用的观察方式,学生通过由外至内的方式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观察,进而促进学生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其次,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通过自主思考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有效培养其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而言其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对其初中阶段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学内容的丰富及实验探究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菊根.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知识文库,2019(24):171+174.
[2]许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19(34):138.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329
新课标指出,初中的生物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的调动,确保学生能自主的参与到学科知识的探究中,促进学生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从现实层面来看,生物作为学生进入到初中后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其内容既新颖又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与成绩,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能充分的对教学课堂加以利用来强化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初中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媒体,调动各种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一节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株绿色植物,最好尽量具备六种器官。可以考虑选择一株带有六大器官的盆景。学生看到了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还长有果实时,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思考着这株盆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然后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很快就认识并掌握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浓厚的求知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学生而言,课堂是其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等的最为重要的平台,要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教师能充分的对这段时间加以利用科学合理的采用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提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这一句话中就出现了两个新概念:"细胞分化"和"组织"。是这样表述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仅仅根据这一描述,学生并不能形象地理解"细胞分化"这个概念。这时,需要借助学生熟悉又具体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乎每个学生在儿时都玩过橡皮泥,可以借助它这样打比方:把细胞想像成橡皮泥。把一大块橡皮泥分成许多小块,橡皮泥的数量就增多了,这就好像细胞分裂的过程。再把这些小块的橡皮泥捏成三角形、圆形、心形、正方形等不同的形状,每种形状的橡皮泥的结构和功能都不一样,这个过程就代表"细胞分化"。其中相同形状的橡皮泥联合在一起,它们具有结构和功能,叫做"组织"。这样打比方,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重视演示实验,让演示实验"活"起来
在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材料用具或装置,而这些材料用具或装置并没有像显微镜等专业仪器设备一样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按需配置,如果仅仅是按照演示实验的操作要求来对结果进行理论推测的话,课本中设置的演示实验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想办法把演示实验中的所需材料搜集起来、将实验装置制作出来,尽量做到将演示实验真正演示出来,这就对教师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的演示实验中的某些装置制作起来难度较大或可操作性不强,可以适当简化或改进。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的演示实验,要求"用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其中,可使用"Y型玻璃管"来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上下都开口(上方开口较小方开口较大)的玻璃罩不好找,且不易制作,可用去掉底部的塑料饮料瓶代替。与塑料瓶上方开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可用气球套在瓶口来代替。将稍大的气球的颈部剪掉,套在瓶底开口处,并用双面胶密封,用以代替瓶底橡皮膜。操作演示实验时,一手拿着制作的装置,另一只手向上推瓶底部的气球,可观察到瓶内气球回缩,再下拉瓶底部的气球,可观察到瓶内气球胀大。眼见为实,观察到如此直观的现象,教材中"在吸气时,膈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的观点就自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也一定非常牢固。
四、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知识的探究
就初中的生物教学来看,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能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制定有效的观察目的、选择合理的观察内容、运用科学的观察方式,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尽心深入的观察,而在观察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因此,在观察能力培养中教师往往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所要观察的对象,并使其明确自己在学习中所要采用的观察方式,学生通过由外至内的方式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观察,进而促进学生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其次,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通过自主思考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有效培养其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而言其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对其初中阶段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学内容的丰富及实验探究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菊根.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知识文库,2019(24):171+174.
[2]许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19(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