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无意中入诗并不难,难的是进入一首名诗。
因入诗而出了大名的,有两个人最值得一说。这一女一男,一个入了杜甫的诗,另一个入了李白的诗。于是,在诗圣和诗仙的名句中,他们的名字被历朝历代男女老少背得滚瓜烂熟,他们是黄四娘、汪伦。
关于黄四娘的身份,一直很有争议。有说她就是一般妇女,有说是花农,有说是妓女,甚至还有说是尼姑。清代的浦起龙认为黄四娘是古代唱歌、跳舞供人娱乐的“伎人”,这个观点今天也被推翻。最滑稽的是苏轼,指着一个乡村老妇,说这就是黄四娘,“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苏轼本人艳福多多,这么搞纯粹为了笑话杜甫的审美品位,一点也不厚道。
可是,黄四娘,你到底是个啥子人哦?
较为合理的说法,考证黄四娘为“花禅”,即做过妓女的尼姑。原因如下:
首先,黄四娘被称作“娘”,和尼姑身份有关。正如杨贵妃被呼为“娘子”,也正因她曾经出家做过道姑。武则天小名“媚娘”,大概也和她做过尼姑脱不了关系。当然,唐代的年轻女子也可以称“娘”,但按当时习俗,杜甫是不可能没事到人家里闲逛的。或者说,即使偷偷去逛,事后也不可能写诗留证,这牵扯到人品问题。其次,黄四娘无疑也不是纯粹的尼姑。否则,杜甫到尼姑庵去,自然会端庄肃穆,不可能写出有拈花惹草、招蜂引蝶之嫌的诗句。但黄四娘若是一般妓女,杜甫这般吟诗作赋也过于轻浮。但是,和做过妓女的尼姑交往,唐代的诗人倒不避嫌,在“脏唐臭汉”的氛围之下,不少文人学士都和尼姑酬唱雅谑。比如王维跟长安崇通寺尼姑就有交情,李白《中山孺子妾歌》对一位色衰爱弛、削发为尼的姨太太寄予同情,白居易写过《龙华寺主家小尼》,张祜吟过《惠尼童子》,刘氏卿更是乐于同尼姑、道姑交往,他不但与女道士李季兰共成千万雅谑,还曾对一位妙龄尼姑“云房寂寂”,想入非非、垂涎欲滴。杜甫虽没这些人风流,也绝非一尘不染。
比起黄四娘,汪伦倒是有名有姓。但是,有名有姓的人,想确定身份,也不容易。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里认定汪伦“是一个农民”,这个说法大概参考的是南宋时杨齐贤的解释“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但按李白写的诗来分析,这个汪伦绝非凡夫俗子,不但招待得好,而且是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中人”。因为除了这首家喻户晓的《赠汪伦》之外,李白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两首》。从“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上来看,一般的农民是不会被李白如此称赞的。汪伦也不是一般的土财主,他能够“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堪称有钱又有雅趣。另外,在陪酒的场面和水平上,也能显示出汪伦非同一般的身份,“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这才把李白喝得酣畅淋漓,斗酒诗百篇。
近年来,有人在《泾县志》与《汪氏宗谱》中发现,汪伦曾任泾县七品县令,才基本上解决了汪伦的身份问题。“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名士,与李青莲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为莫逆之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这倒挺符合李白眼中的汪伦,和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也基本能对应起来。袁枚的记载是:汪伦听说李白要来,写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等李白高高兴兴来了,汪伦又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被逗得哈哈大笑,在汪伦这里玩了好几天,得到了汪伦的盛情款待,临走时,汪伦还送给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段”,李白这才写了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情”里,不光有酒有歌,还有更实惠的马和锦。
不过,汪伦的礼也没白送,就像黄四娘的花也没白种一样,“借太白一诗而留名后世,亦如黄四娘因杜甫一诗而传,诗人之笔可贵如此。”他们就这样,一不留神,被千古吟唱了。
(摘自《看历史》)
因入诗而出了大名的,有两个人最值得一说。这一女一男,一个入了杜甫的诗,另一个入了李白的诗。于是,在诗圣和诗仙的名句中,他们的名字被历朝历代男女老少背得滚瓜烂熟,他们是黄四娘、汪伦。
关于黄四娘的身份,一直很有争议。有说她就是一般妇女,有说是花农,有说是妓女,甚至还有说是尼姑。清代的浦起龙认为黄四娘是古代唱歌、跳舞供人娱乐的“伎人”,这个观点今天也被推翻。最滑稽的是苏轼,指着一个乡村老妇,说这就是黄四娘,“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苏轼本人艳福多多,这么搞纯粹为了笑话杜甫的审美品位,一点也不厚道。
可是,黄四娘,你到底是个啥子人哦?
较为合理的说法,考证黄四娘为“花禅”,即做过妓女的尼姑。原因如下:
首先,黄四娘被称作“娘”,和尼姑身份有关。正如杨贵妃被呼为“娘子”,也正因她曾经出家做过道姑。武则天小名“媚娘”,大概也和她做过尼姑脱不了关系。当然,唐代的年轻女子也可以称“娘”,但按当时习俗,杜甫是不可能没事到人家里闲逛的。或者说,即使偷偷去逛,事后也不可能写诗留证,这牵扯到人品问题。其次,黄四娘无疑也不是纯粹的尼姑。否则,杜甫到尼姑庵去,自然会端庄肃穆,不可能写出有拈花惹草、招蜂引蝶之嫌的诗句。但黄四娘若是一般妓女,杜甫这般吟诗作赋也过于轻浮。但是,和做过妓女的尼姑交往,唐代的诗人倒不避嫌,在“脏唐臭汉”的氛围之下,不少文人学士都和尼姑酬唱雅谑。比如王维跟长安崇通寺尼姑就有交情,李白《中山孺子妾歌》对一位色衰爱弛、削发为尼的姨太太寄予同情,白居易写过《龙华寺主家小尼》,张祜吟过《惠尼童子》,刘氏卿更是乐于同尼姑、道姑交往,他不但与女道士李季兰共成千万雅谑,还曾对一位妙龄尼姑“云房寂寂”,想入非非、垂涎欲滴。杜甫虽没这些人风流,也绝非一尘不染。
比起黄四娘,汪伦倒是有名有姓。但是,有名有姓的人,想确定身份,也不容易。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里认定汪伦“是一个农民”,这个说法大概参考的是南宋时杨齐贤的解释“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但按李白写的诗来分析,这个汪伦绝非凡夫俗子,不但招待得好,而且是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中人”。因为除了这首家喻户晓的《赠汪伦》之外,李白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两首》。从“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上来看,一般的农民是不会被李白如此称赞的。汪伦也不是一般的土财主,他能够“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堪称有钱又有雅趣。另外,在陪酒的场面和水平上,也能显示出汪伦非同一般的身份,“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这才把李白喝得酣畅淋漓,斗酒诗百篇。
近年来,有人在《泾县志》与《汪氏宗谱》中发现,汪伦曾任泾县七品县令,才基本上解决了汪伦的身份问题。“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名士,与李青莲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为莫逆之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这倒挺符合李白眼中的汪伦,和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也基本能对应起来。袁枚的记载是:汪伦听说李白要来,写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等李白高高兴兴来了,汪伦又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被逗得哈哈大笑,在汪伦这里玩了好几天,得到了汪伦的盛情款待,临走时,汪伦还送给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段”,李白这才写了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情”里,不光有酒有歌,还有更实惠的马和锦。
不过,汪伦的礼也没白送,就像黄四娘的花也没白种一样,“借太白一诗而留名后世,亦如黄四娘因杜甫一诗而传,诗人之笔可贵如此。”他们就这样,一不留神,被千古吟唱了。
(摘自《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