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关注中国旅游业的最新发展业态,及时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一线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亟需用心回答的课题。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沿袭高等院校专业教材,地方特色教材贫乏、创新点较少、个性化不强,专业教学存在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适应企业的管理运作、职业标准等要求,且教学不自觉地参照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变成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学的缩减版。
第一,教学内容单一且地方特色性较少。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大特点,更是当地培养“接地气”旅游从业人才的“沃土”。但由于教材过分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且专业教师普遍直接源自高等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少,难以把最新的岗位技能、业务知识、前沿技术和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等课程内容移植到学生的课堂上,使学生重理论、轻技能,更难全面认识和融入到本地的特色文化中,以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客家山歌,它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梅州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客家文化的熟练讲解和对客家山歌的熟练传唱,这是梅州地区旅游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但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没有将客家文化、客家山歌等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更没有带学生出去实地考察体验梅州市各县的客家文化。有些学校只是通过课外的社团活动学习客家山歌,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了解不多,从业后无法充分展示这方面的技能。
第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关于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和校外实践课时少,与旅游行业对从业人才的需求有差距。
第三,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不重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旅游市场也对个性化专业人才表现出急切的需求。就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既有年龄特征、心理变化、知识结构等相仿的共性,又有兴趣爱好、智力差异等不同的个性,但中职学校普遍缺乏个性化特色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实践
(一)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具有时代特征和凸显行业要求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设计。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立足“重能力、扬个性、促成才”的理念,依托区域内景区、景点资源,开发和拓展与本地旅游行业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内容,致力探索与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体系按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合理组织 “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实训项目和内容,实施并优化项目训练 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践,实现把最新的岗位技能、业务知识和前沿技术等课程内容移植到学生和课堂实践上,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中职学生不爱听课,学习热情不高,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系列问题。在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为此,在课前可以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他们的震撼。例如,讲到广东少数民族瑶族的时候,就从瑶族出名的连南盘王节讲起,引用大量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促使學生渐渐萌生和提高学习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的兴趣。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与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重综合评价,多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比如在《导游业务》技能篇的学习中,可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一是讲解演示和模仿。这一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比如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先了解导游语言的内涵及特性,熟悉导游中的态势语和途中导游的站点,掌握讲解的要领和技巧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对第一次上团的情景进行模仿和训练,为现场导游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现场模拟。比如将实训室、校园及旅游景点作为实训场所,根据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及情境设定各自角色,模拟如何做好导游工作。如按照校园及市区景点旅游线路进行景点讲解,导游词在结合实景进行讲解时还要搭配适当的态势语言,这样就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讲解技能,并及时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讲解水平,使学生在讲解中能灵活运用各种适合自己的导游讲解方法,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有机结合,提高讲解的灵活性、生动性。现场模拟过程中老师还可让承担游客角色的学生提出各类问题让“导游员”处理,强化其对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
三是师生互评。模拟导游实训结束后,采用互动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学生及老师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及时纠正,提高服务技能。
通过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发现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积极发现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 (四)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
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和改进教学环节,建立以学生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做到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符合本年级的教学计划。例如: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设多种多样的口语课,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介绍或者演讲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课程设置合理。
三、对策
(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为培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市场的人才,要以旅游业为依托,邀请旅游景点景区等一线专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转换角色,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大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过程,确保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能学习到全面的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在带着学习任务的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严格专业教师具有旅游行业或相关职业资格/职称证书的门槛,熟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状态及行业发展态势。要严格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要定期到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单位实习,参与旅游行业的专业实践和社会活动,参与专业技能竞赛,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夯实教师的综合职业技能。
(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
要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同设计针对性强、严谨的、系统的、执行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你出人、我出工作岗位”的旧模式。要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养成,突出认知、跟岗、顶岗等三个阶段训练。认知阶段:熟练地向报团的游客介绍旅游行程计划;跟岗阶段:跟团以及独立完成带团任务;顶岗阶段:能够根据带团经验制定旅游行程计划。
(三)要注重開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
以《广东导游基础知识》为基础,加强对区域特色教学内容的开发以及合理利用,例如将区域历史概览、现代经济发展概述、特色旅游资源、饮食、建筑、民族民俗与民间艺术以及历史名人等融入教学中,让区域旅游资源具有较深的文化意义与教育意义。让每一位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旅游景点,使学生通过课堂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家乡的美,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
四、结语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破解中职旅游专业招生和就业难的课题。中职学校在反思现有旅游管理专业不足的同时,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力度,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特别是旅游行业所必须的从业能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陈春阳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沿袭高等院校专业教材,地方特色教材贫乏、创新点较少、个性化不强,专业教学存在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适应企业的管理运作、职业标准等要求,且教学不自觉地参照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变成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学的缩减版。
第一,教学内容单一且地方特色性较少。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大特点,更是当地培养“接地气”旅游从业人才的“沃土”。但由于教材过分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且专业教师普遍直接源自高等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少,难以把最新的岗位技能、业务知识、前沿技术和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等课程内容移植到学生的课堂上,使学生重理论、轻技能,更难全面认识和融入到本地的特色文化中,以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客家山歌,它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梅州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客家文化的熟练讲解和对客家山歌的熟练传唱,这是梅州地区旅游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但部分中职学校教师没有将客家文化、客家山歌等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更没有带学生出去实地考察体验梅州市各县的客家文化。有些学校只是通过课外的社团活动学习客家山歌,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了解不多,从业后无法充分展示这方面的技能。
第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关于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和校外实践课时少,与旅游行业对从业人才的需求有差距。
第三,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不重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旅游市场也对个性化专业人才表现出急切的需求。就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既有年龄特征、心理变化、知识结构等相仿的共性,又有兴趣爱好、智力差异等不同的个性,但中职学校普遍缺乏个性化特色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实践
(一)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具有时代特征和凸显行业要求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设计。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立足“重能力、扬个性、促成才”的理念,依托区域内景区、景点资源,开发和拓展与本地旅游行业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内容,致力探索与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体系按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合理组织 “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实训项目和内容,实施并优化项目训练 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践,实现把最新的岗位技能、业务知识和前沿技术等课程内容移植到学生和课堂实践上,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中职学生不爱听课,学习热情不高,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系列问题。在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为此,在课前可以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他们的震撼。例如,讲到广东少数民族瑶族的时候,就从瑶族出名的连南盘王节讲起,引用大量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促使學生渐渐萌生和提高学习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的兴趣。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与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重综合评价,多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比如在《导游业务》技能篇的学习中,可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一是讲解演示和模仿。这一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比如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先了解导游语言的内涵及特性,熟悉导游中的态势语和途中导游的站点,掌握讲解的要领和技巧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对第一次上团的情景进行模仿和训练,为现场导游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现场模拟。比如将实训室、校园及旅游景点作为实训场所,根据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及情境设定各自角色,模拟如何做好导游工作。如按照校园及市区景点旅游线路进行景点讲解,导游词在结合实景进行讲解时还要搭配适当的态势语言,这样就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讲解技能,并及时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讲解水平,使学生在讲解中能灵活运用各种适合自己的导游讲解方法,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有机结合,提高讲解的灵活性、生动性。现场模拟过程中老师还可让承担游客角色的学生提出各类问题让“导游员”处理,强化其对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
三是师生互评。模拟导游实训结束后,采用互动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学生及老师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及时纠正,提高服务技能。
通过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发现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积极发现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 (四)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
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和改进教学环节,建立以学生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做到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符合本年级的教学计划。例如: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设多种多样的口语课,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介绍或者演讲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课程设置合理。
三、对策
(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为培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市场的人才,要以旅游业为依托,邀请旅游景点景区等一线专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转换角色,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大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过程,确保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能学习到全面的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在带着学习任务的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严格专业教师具有旅游行业或相关职业资格/职称证书的门槛,熟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状态及行业发展态势。要严格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要定期到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单位实习,参与旅游行业的专业实践和社会活动,参与专业技能竞赛,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夯实教师的综合职业技能。
(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
要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同设计针对性强、严谨的、系统的、执行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你出人、我出工作岗位”的旧模式。要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养成,突出认知、跟岗、顶岗等三个阶段训练。认知阶段:熟练地向报团的游客介绍旅游行程计划;跟岗阶段:跟团以及独立完成带团任务;顶岗阶段:能够根据带团经验制定旅游行程计划。
(三)要注重開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
以《广东导游基础知识》为基础,加强对区域特色教学内容的开发以及合理利用,例如将区域历史概览、现代经济发展概述、特色旅游资源、饮食、建筑、民族民俗与民间艺术以及历史名人等融入教学中,让区域旅游资源具有较深的文化意义与教育意义。让每一位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旅游景点,使学生通过课堂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家乡的美,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
四、结语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破解中职旅游专业招生和就业难的课题。中职学校在反思现有旅游管理专业不足的同时,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力度,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特别是旅游行业所必须的从业能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