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高中语文朗读训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23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而不应忽视其独特的功效。要大胆把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加强 朗读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仅仅把朗读看做一种技巧,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几年后仍然出现的为数众多也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肯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朗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把朗读提高到相当高的地位,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给出了相关表述,例如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既表明了新课标有关高中生朗读能力语音层面、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的新要求(用普通话、流畅、恰当),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扩大朗读范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背诵等同起来,于是乎教师只要求学生去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朗读只是进行背诵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朗读有助于背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朗读的内容应该远远超过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还对学生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着重要作用。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故而,朗读的内容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中规定的要求背诵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全部教材且走出教材,全方位地寻找朗读的材料,以期过到朗读真正的要求与目的。
  另外,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即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进去。
  语文科的朗读训练必须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广大语文教师应清楚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与地位,更应清楚朗读训练在现实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更好地去扬长避短,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朗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朗读能力,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爱读、乐读”的兴趣入手,把以上各种朗读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课堂的实践中。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互动形式。提问的时机、类型、角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课堂提问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及能力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生物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提出了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提问 误区 对策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常见形式,通过提问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知识载体相互了解、共同发展。课堂提问也是新课程理念
摘要:排球比赛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的得分技术,它既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发球技术发挥的如何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技术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尤其是高中生,身心发育已成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水平。针对高中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心理控制能力,在比赛中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关键词:发球队员 心理因素 技术因素  发球是排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实践中得知,高中的排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四化”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趣味性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
导语,就是指老师在刚上课时切入该课教学内容的导入语,或者叫开场白。虽然,它在语文教学中只起一个或承上或启下的过渡作用,但其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开课时老师一番饶有趣味、引人入胜、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导语设计,定能迅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入阅读的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就非常注重导语的创意设计,为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那怎样使老师
摘要:生物作业的现状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教学一定要改变作业设计的“一刀切”,力求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和实施,来提高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生物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个性化作业 教学成绩  新课标的出台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性质是:在义务教
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人类之间的信息与情感,帮助人们进行交际。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运用不好语言。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来谈一下初中英语文化的培养。  关键词 : 初中英语 语言 文化  1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在所有的文科学科科目中学习难度大,学生畏惧心理重,为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及学生和家长所共识。要想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学习好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科学、辨证地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及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高中地理的教学必须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一、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
摘要:我们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近十年来,我国的GDP在快速增长,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基于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研究我们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经济发展与我们大学生就业的相互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我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影响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