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重视将读者放在主体地位,是对读者中心论这种思想的宣扬。文学作品最终还要服务于读者,因此不管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还是主旨,都应同读者思维有密切的关联。
  一、重视诗人内心的了解
  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想能够让学生有独特见解、有真实体会,就得督促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融入当时作者写作的环境,去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这样才能获得更深的感受。《琵琶行》这首诗词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写的,所以整体来看,这首诗词的感情基调掺杂着较多的郁闷和忧愁。很多学生平时就对其诗词特点进行了关注,所以在赏析诗词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诗词中渗透的无奈之情,在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一句进行赏析的时候,也能深深感悟到作者所怀的惆怅。虽然接受美学重视读者为主体,但那是在学生将基础赏析知识掌握的前提下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古诗词的精髓抓住。所以,在日常学习中,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多多积累一些基础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有理有据的对诗词赏析,从而懂得诗词背后的真正含义。
  二、重视留白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故意性的留白一些知识点,这样教学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自发性地进行学习。比如在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进行欣赏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就会想这位琵琶女“千呼万唤”才出来的真正原因就是其比较羞涩,不敢见生人。实际不是这样,这时教师就应激发学生思考:假如只是因为羞涩,那么这句诗词便没有那么大的感染力了。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同诗词的主题思想结合在一起,深入理解这句诗句。而学生这时候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积极思考:这句诗词背后有什么样的深层次含义。而为了了解琵琶女的真实心境,学生就会翻阅资料,并同组内人探讨,最后同詩词的感情基调相结合,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琵琶女“千呼万唤”才出来的真实原因就是其凄凉的身世,而这种身世让作者感同身受,更加深了诗词中的苍凉况味。因此,要想理解诗词的内容,就得对诗词的含义进行挖掘,而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感情基调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句子和主旨,这样才不会浮于表面,才能够抓住核心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体。比如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是对琵琶女高超琴艺的描述,但并非纯粹为表现其高超的演奏技能。所以在对其欣赏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欣赏,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对琵琶女的演奏过程要花上这么大篇幅。而在这时候,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并查阅资料,之后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作者花很多篇幅对其演奏过程进行描述的真正原因不仅是为了赞叹其精妙绝伦的琴艺,更重要的是将其悲惨的生活处境表现出来,而这种处境同作者当前的处境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借此感叹两个相同遭遇的人,虽然有才华,但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是被世俗所抛弃,一个在政治斗争当中成为了牺牲品,而另一个在不起眼的角落生存和流荡。这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得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而教师应做的就是激发他们思考,从整体上让他们将诗词的感情基调把握住,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领悟诗词的主旨、理解每一句诗词的背后含义。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到接受美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自发性地对文章的背后内涵进行思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助于学生将古诗词的核心内容抓住,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建中,杨家海.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嵇康乐论新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1):102-107.
  [2]郭欣.“留白”与中国古诗词中水意象的翻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5):94-96.
  [3]韩迎春,张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机制: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257-259.
  李占永,新疆尉犁县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经典诵读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机构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诵读教学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语言诵读能力,提高其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对经典诵读认识不清、诵读指导方法单一、学生诵读时间不足、参与诵读机会少等;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诵读教学现状不佳。  小学语文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需要从以下方面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对策,以增强课
期刊
读与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有机体制,通过读来实现写的积累,没有写的推动就不会产生读的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好读与写的结合。  一、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读写兴趣  多媒体网络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讲解都忽略阅读的重要性,通常都是运用主题立意的方法来对课程进行讲解,乏味枯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学走进教学中,
期刊
现代文阅读应试训练使用的不少选文材料偏重于理性表达,文章主旨过于深奥,语言也倾向于成人化,未必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慎重选择命题材料,设计难度适中、考查目标明确的题目,“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重视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以下以2016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那个春天,
期刊
修辞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来传递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修辞的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本文试图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定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
期刊
初三语文的第一轮中考复习,一般是“以本为本”,以课内文章复习为主。因为时间紧,复习量大,很多教师放弃了启发式教学,习惯选用知识点串讲的方式进行复习课教学,这种“一言堂”的复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懵懵懂懂地听,甚至听的学生卧倒一片。在语文复习课上的“卧槽”学生中,占很大比例的是语文学困生。由于他们本身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当教师串讲时,他们通常是进入“听不大懂、记不完
期刊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围绕高考语文卷的题型,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思考总结,与各位行家探讨。  一、阅读材料的分析与答题技巧  1.社科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文一般围绕文学、社会、历史等展开。在阅读时要考虑全文的主旨,分析作者选用的材料,提炼概括文字的观点。对某些带有肯定或否定、部分或整体、已然或未然的词语、句式,要在通读时给予关注,然后围绕选项来分析、探究,寻找区分正误。  2.小说类阅读。小说类的阅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rn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