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基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也从过去机械式的教育,逐渐转向于培养人们各方面素质全面均衡发展。而让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便是,他是否能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任何人,在他的幼儿时期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代。在早期,如果将一些不良习惯改掉,对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包括生活学习上都有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良好行为习惯
引言
幼儿处于一个人成长的初始阶段,是其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里,一定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来科学有效的进行。本篇文章,便针对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简要说明。
一、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
幼儿由于其年龄比较小,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详细地对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管理。例如,有的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习惯于挑食,他们只吃他们喜欢的蔬菜,而不去吃一些其他的蔬菜。这样会造成营养摄入量不均衡,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有负面的影响。再比如有些幼儿,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玩耍的时候,把身上弄得很脏,然后在吃饭前没有认真的洗手,这样就会造成细菌侵入,身体出现疾病等等问题。
还有一些在幼儿,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在分发玩具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就比较偏爱一种玩具,而这种玩具的数目非常有限,由于幼儿的本质都是相对自私的,他们会想要自己能够拥有它们,这个时候教育者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分享,教育者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列举孔融让梨的事例,通过讲故事—分享案例的形式来,让幼儿明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在他们心中播种下善良的种子。
二、如何针对幼儿行为问题进行教育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教育幼儿的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要做的,首先是自己先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幼儿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习惯于模仿。当他们在同一班级体时,教师便是他们的大家长,他们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说,一个教师做什么都很有耐心,那么幼儿,也会模仿教师的耐心。如果这个教师总是善于分享,那么幼儿,就会认为分享是一件好的事,从而学习他进行分享。
在幼儿时期遇到一个好的榜样,是一件非常幸运的是教师应该努力的作用,而在这一个时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舒适的心里环境
幼儿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他们在心理层面上,往往更容易亲近与自己相对熟悉的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往往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个时候,教育者在教育幼儿行为习惯的时候,首先要与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联结,为他们创设一个舒服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过程中,比如说,在上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门口接待对进入班级的幼儿问声“早上好”,在幼儿离开班级的时候,目送他们对他们说一声“明天见”,如此简单的问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创设心理环境的一部分,教师的微笑以及温柔,会潜移默化地在幼儿心中埋下一颗亲近的种子。
不仅如此,教师的温柔细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在对待别人的时候,要温柔与和善。
(三)结合古诗词进行教育
当幼儿在吃东西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浪费粮食。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叫他们节约,就是可以准备一下案例,让他们感受一颗粮食成长的过程,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而且农民伯伯是非常辛苦的,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网上的课件和资源,引导幼儿去从一些简单的层面了解,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如此浪费粮食的话,那么对我们的地球是多么大的浪费。那样的话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全都没有了意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比如,可以让幼儿进行诵读《悯农》,在吃饭前进行诵读。久而久之。当他们真正能够背诵的时候,能够试图理解这首诗中的含义的时候,他们也会从行为习惯上分辨出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育时应寓教于乐
在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教师应该时刻秉持着寓教于乐的心态,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玩耍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通过持之以恒的方式在日复一日的不断纠正当中,让幼儿能明白正确的做法。
教师也要在对幼儿的观察当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可以尝尝进行交流,通过集思广益,来制定出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最好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来使幼儿的行为习惯更加良好,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教育的更加成功。
三、結束语
教师应该定期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培训讲座,邀请家长来参加,然后向家长传授一些正确与幼儿相处的知识,以此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古丽孜然·巴拉提. 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2]崔素琴. 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 新课程(上),2017(6).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良好行为习惯
引言
幼儿处于一个人成长的初始阶段,是其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里,一定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来科学有效的进行。本篇文章,便针对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简要说明。
一、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
幼儿由于其年龄比较小,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详细地对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管理。例如,有的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习惯于挑食,他们只吃他们喜欢的蔬菜,而不去吃一些其他的蔬菜。这样会造成营养摄入量不均衡,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有负面的影响。再比如有些幼儿,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玩耍的时候,把身上弄得很脏,然后在吃饭前没有认真的洗手,这样就会造成细菌侵入,身体出现疾病等等问题。
还有一些在幼儿,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在分发玩具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就比较偏爱一种玩具,而这种玩具的数目非常有限,由于幼儿的本质都是相对自私的,他们会想要自己能够拥有它们,这个时候教育者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分享,教育者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列举孔融让梨的事例,通过讲故事—分享案例的形式来,让幼儿明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在他们心中播种下善良的种子。
二、如何针对幼儿行为问题进行教育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教师要教育幼儿的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要做的,首先是自己先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幼儿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习惯于模仿。当他们在同一班级体时,教师便是他们的大家长,他们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如果说,一个教师做什么都很有耐心,那么幼儿,也会模仿教师的耐心。如果这个教师总是善于分享,那么幼儿,就会认为分享是一件好的事,从而学习他进行分享。
在幼儿时期遇到一个好的榜样,是一件非常幸运的是教师应该努力的作用,而在这一个时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舒适的心里环境
幼儿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小,他们在心理层面上,往往更容易亲近与自己相对熟悉的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往往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个时候,教育者在教育幼儿行为习惯的时候,首先要与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联结,为他们创设一个舒服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容易被接受。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过程中,比如说,在上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门口接待对进入班级的幼儿问声“早上好”,在幼儿离开班级的时候,目送他们对他们说一声“明天见”,如此简单的问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创设心理环境的一部分,教师的微笑以及温柔,会潜移默化地在幼儿心中埋下一颗亲近的种子。
不仅如此,教师的温柔细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在对待别人的时候,要温柔与和善。
(三)结合古诗词进行教育
当幼儿在吃东西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浪费粮食。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叫他们节约,就是可以准备一下案例,让他们感受一颗粮食成长的过程,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而且农民伯伯是非常辛苦的,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网上的课件和资源,引导幼儿去从一些简单的层面了解,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如此浪费粮食的话,那么对我们的地球是多么大的浪费。那样的话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全都没有了意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比如,可以让幼儿进行诵读《悯农》,在吃饭前进行诵读。久而久之。当他们真正能够背诵的时候,能够试图理解这首诗中的含义的时候,他们也会从行为习惯上分辨出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育时应寓教于乐
在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教师应该时刻秉持着寓教于乐的心态,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玩耍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通过持之以恒的方式在日复一日的不断纠正当中,让幼儿能明白正确的做法。
教师也要在对幼儿的观察当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可以尝尝进行交流,通过集思广益,来制定出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最好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来使幼儿的行为习惯更加良好,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教育的更加成功。
三、結束语
教师应该定期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培训讲座,邀请家长来参加,然后向家长传授一些正确与幼儿相处的知识,以此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古丽孜然·巴拉提. 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2]崔素琴. 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 新课程(上),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