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有赖于师生双方积极的影响和默契的配合。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读、验、讲、练”的教学方法,就是试图实现这种和谐统一的一种尝试。
一、读
读书是学生吸收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识记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能力,我采取了如下的训练方法:
扶着走——学生开始不明白应该怎样读化学课本,教师可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文中的词(特别是概念)或语句。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反之,则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化学上所说的微粒,一般指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这样“扶着走”,学生就可以逐渐摸到“读”书的门路了。
领着走——待学生初步具备“读”的能力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阅读前,先提出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较全面地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引导下,读懂、读透。如我们在教第十单元课题1的物质导电教学时,拟定了如下阅读提纲:
①为什么盐酸、氢氧化钠等物质的溶液能导电,而蒸馏水、乙醇等物质的溶液不能导电?
②化合物溶液与金属单质其导电实质是否相同?
③物质发生解离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撒手走——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到相当程度后,教师就不必再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而只需交待清楚目的、要求和重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了。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讲新课时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同样适用,而且可以贯穿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二、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应被视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或边讲边实验,或读书后再实验,或实验后再读、讲,不论哪种形式,都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实验:第一是验证性实验。组织学生做好这些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经得起检验,受到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同时还能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探索性实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习题或需用实验来解答的习题就属这一类。这一类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但这类实验一般开始时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必须加以认真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渐培养学生能独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三、讲
讲课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搞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讲什么——教师讲解的内容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精讲,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吃透”教材和学生,这样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怎样讲——“启发式”和“引导式”的讲解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变为理性知识。
什么时候讲——教师必须把握讲解的最佳时机,才能取得较好的讲解效果。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解的时刻应该是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即对知识似懂非懂、急切地需要教师作结论的时候。
四、练
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飛跃。这一环节,应着重注意两个问题:
练什么——练习的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又要有一定的启迪思考作用,不是只凭死记硬背就可以解答的;要和学过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如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及其变化等。
怎样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在课上,也可在课外,既可书面,也可通过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等。要防止书面作业一种形式,更不要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四个环节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切不可固定一个模式。
一、读
读书是学生吸收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识记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能力,我采取了如下的训练方法:
扶着走——学生开始不明白应该怎样读化学课本,教师可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文中的词(特别是概念)或语句。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反之,则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化学上所说的微粒,一般指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这样“扶着走”,学生就可以逐渐摸到“读”书的门路了。
领着走——待学生初步具备“读”的能力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阅读前,先提出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较全面地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引导下,读懂、读透。如我们在教第十单元课题1的物质导电教学时,拟定了如下阅读提纲:
①为什么盐酸、氢氧化钠等物质的溶液能导电,而蒸馏水、乙醇等物质的溶液不能导电?
②化合物溶液与金属单质其导电实质是否相同?
③物质发生解离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撒手走——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到相当程度后,教师就不必再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而只需交待清楚目的、要求和重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了。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讲新课时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同样适用,而且可以贯穿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二、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应被视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或边讲边实验,或读书后再实验,或实验后再读、讲,不论哪种形式,都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实验:第一是验证性实验。组织学生做好这些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经得起检验,受到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同时还能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探索性实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习题或需用实验来解答的习题就属这一类。这一类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但这类实验一般开始时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必须加以认真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渐培养学生能独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三、讲
讲课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搞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讲什么——教师讲解的内容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精讲,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吃透”教材和学生,这样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怎样讲——“启发式”和“引导式”的讲解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变为理性知识。
什么时候讲——教师必须把握讲解的最佳时机,才能取得较好的讲解效果。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解的时刻应该是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即对知识似懂非懂、急切地需要教师作结论的时候。
四、练
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飛跃。这一环节,应着重注意两个问题:
练什么——练习的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又要有一定的启迪思考作用,不是只凭死记硬背就可以解答的;要和学过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如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及其变化等。
怎样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在课上,也可在课外,既可书面,也可通过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等。要防止书面作业一种形式,更不要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四个环节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切不可固定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