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昔日的天之骄子,今天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每年那么多的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的现象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企业和社会三个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一)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危害
一个社会是否安定和繁荣,首先就是要看其是否有充分的就业机会。 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给我们带来了比以往更多、更好的产品,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危害之一,浪费劳动力资源。我认为,出现严峻就业问题对社会的第一个危害,就是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减少消费品和资本品的产出。因为劳动同时也是财富之母。在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就受到了很大限制。危害之二,退化劳动力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无疑是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劳动者的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还有赖于平时在劳动中去不断地逐步加以积累。失业或者叫劳动力资源闲置,不仅会导致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将造成劳动者已有文化技能素质的逐步退化。危害之三,拉大收入差距,加剧贫富分化。在我国,目前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况且,由于就业问题是一个底层问题,因而失业风险的首当其冲者,或者说失业代价的主要和直接承担者,却恰恰正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甚或“弱势群体”。这些人本来就收入不高,且家境不够殷实。一旦失业,有的就必然基本失去了收入来源而沦为新的“赤贫”。危害之四,形成失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正因为失业问题突出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加剧贫富分化,甚至造成少数家庭的基本生活失去依托,并使一些失业者心理遭受严重打击,因而失业率过高必易形成社会恐慌。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目前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率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高校的存在意义。大学生就业率低下导致的是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原因之一,且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就业率低下是人才和教育教学成果的严重浪费,将妨碍社会的进步。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关系到下一世纪民族的振兴与富强;其次,大学生就业牵动着每一位大学生与家长的心,成为每年一度的社会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再者,高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地实现就业,社会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如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教育水平与质量。
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第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首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基层的就业观。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第二,高校的改革。其一,改革高校课程设置,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一期.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一)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危害
一个社会是否安定和繁荣,首先就是要看其是否有充分的就业机会。 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给我们带来了比以往更多、更好的产品,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危害之一,浪费劳动力资源。我认为,出现严峻就业问题对社会的第一个危害,就是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减少消费品和资本品的产出。因为劳动同时也是财富之母。在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就受到了很大限制。危害之二,退化劳动力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无疑是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劳动者的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还有赖于平时在劳动中去不断地逐步加以积累。失业或者叫劳动力资源闲置,不仅会导致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将造成劳动者已有文化技能素质的逐步退化。危害之三,拉大收入差距,加剧贫富分化。在我国,目前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况且,由于就业问题是一个底层问题,因而失业风险的首当其冲者,或者说失业代价的主要和直接承担者,却恰恰正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甚或“弱势群体”。这些人本来就收入不高,且家境不够殷实。一旦失业,有的就必然基本失去了收入来源而沦为新的“赤贫”。危害之四,形成失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正因为失业问题突出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加剧贫富分化,甚至造成少数家庭的基本生活失去依托,并使一些失业者心理遭受严重打击,因而失业率过高必易形成社会恐慌。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目前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率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高校的存在意义。大学生就业率低下导致的是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原因之一,且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就业率低下是人才和教育教学成果的严重浪费,将妨碍社会的进步。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关系到下一世纪民族的振兴与富强;其次,大学生就业牵动着每一位大学生与家长的心,成为每年一度的社会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再者,高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地实现就业,社会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如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教育水平与质量。
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第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首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基层的就业观。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第二,高校的改革。其一,改革高校课程设置,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一期.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