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学科,其所学知识内容在生活实践中都随处可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实现知识迁移,是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及小学生思维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解释过于狭隘,仅限于“会解题、能拿分”,导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只会解题而不会将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解决当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及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当前社会要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面對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期促使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1]。
一、教师正确认识问题解决能力内涵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倘若教师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雾里探花,在教学中就难免出现各种教师自身难以认识到的问题,甚至会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个错误的方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正确认识其内涵,并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好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一方面,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吸收先进教育思想,保持自身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博览群书,积极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以多角度去发掘其本质特性。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与学校教研组或其它专家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探讨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如此在教学中教师才能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培养出优秀人才。
二、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基础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空谈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而忽略基础知识教学,就如想养鱼却不用水,无疑是荒诞、失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明晰知识内容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认知阶段,抽象凝练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解题中知晓如何解,却不知为什么这样解,换一种考查方式便不知所措,不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化抽象为形象,将原本拗口的定理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教会学生为什么是这样,如此学生才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将知识运用的得心应手、更加顺畅。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课时,方程学习相对以往数学知识来说是看问题角度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班上一共有30名学生,其中13名女生,求多少名男生,在传统解法中是以总人数减女生人数得到男生人数,而在方程中则是假设知道男生人数,再用女生人数加上“已知”的男生人数得到总人数,进而列式求解,其中假设已知即为未知数。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特征及与传统解法的本质差异,这时再让学生解鸡兔同笼等类似问题便轻而易举[2]。
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即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也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中之中。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而以替代的是技巧教学,重视如何解题,忽略了其思维过程,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建立在基础知识教学与应用教学之上,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解题教学中不断渗透,以理论加应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學生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没有学方程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都是用列表法,将鸡、兔可能的组合一一列出来,最终找到正确答案,不仅费时费力,在解题过程中还易出错,教师可以先假设所有动物都少了2只脚,已知一共有35个动物,那么少了70只脚,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剩下的脚全是兔子的,且每只兔子还有两只,一共有24只脚,那么就能很快得出笼中一共有兔子12只,鸡23只。通过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巧妙之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
四、教会学生一定技巧
数学问题解决也是有一定技巧可循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这些规律、技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更便捷地解决问题。技巧是对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思想的运用,如某一类问题适用于数形结合、某一类问题适用于方程、某一类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有简便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实际训练,让学生运用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自我感悟技巧的好处与适用场景,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
五、结语
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重点,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教学方式,开展好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志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143.
[2] 路云飞.新课标下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2):141.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解释过于狭隘,仅限于“会解题、能拿分”,导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只会解题而不会将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解决当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及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当前社会要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面對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期促使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1]。
一、教师正确认识问题解决能力内涵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倘若教师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雾里探花,在教学中就难免出现各种教师自身难以认识到的问题,甚至会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个错误的方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正确认识其内涵,并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好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一方面,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吸收先进教育思想,保持自身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博览群书,积极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以多角度去发掘其本质特性。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与学校教研组或其它专家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探讨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如此在教学中教师才能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培养出优秀人才。
二、强调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基础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基础,空谈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而忽略基础知识教学,就如想养鱼却不用水,无疑是荒诞、失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明晰知识内容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认知阶段,抽象凝练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解题中知晓如何解,却不知为什么这样解,换一种考查方式便不知所措,不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化抽象为形象,将原本拗口的定理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教会学生为什么是这样,如此学生才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将知识运用的得心应手、更加顺畅。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课时,方程学习相对以往数学知识来说是看问题角度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班上一共有30名学生,其中13名女生,求多少名男生,在传统解法中是以总人数减女生人数得到男生人数,而在方程中则是假设知道男生人数,再用女生人数加上“已知”的男生人数得到总人数,进而列式求解,其中假设已知即为未知数。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特征及与传统解法的本质差异,这时再让学生解鸡兔同笼等类似问题便轻而易举[2]。
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即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也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中之中。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而以替代的是技巧教学,重视如何解题,忽略了其思维过程,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建立在基础知识教学与应用教学之上,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解题教学中不断渗透,以理论加应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學生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没有学方程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都是用列表法,将鸡、兔可能的组合一一列出来,最终找到正确答案,不仅费时费力,在解题过程中还易出错,教师可以先假设所有动物都少了2只脚,已知一共有35个动物,那么少了70只脚,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剩下的脚全是兔子的,且每只兔子还有两只,一共有24只脚,那么就能很快得出笼中一共有兔子12只,鸡23只。通过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巧妙之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
四、教会学生一定技巧
数学问题解决也是有一定技巧可循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这些规律、技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更便捷地解决问题。技巧是对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思想的运用,如某一类问题适用于数形结合、某一类问题适用于方程、某一类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有简便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实际训练,让学生运用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自我感悟技巧的好处与适用场景,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
五、结语
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重点,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教学方式,开展好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志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143.
[2] 路云飞.新课标下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析[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2):141.